APP下载

初中化学拓展性作业创新研究

2020-12-21王紫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7期
关键词:拓展性科学素养

王紫薇

【摘要】拓展性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找到与生活的切入点,培养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生活是学习化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拓展性;化学作业;科学素养

一、课题研究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素质教育”“减负增效”一直是热门话题。把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素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统一起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初中生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往往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这有很大的“盲目性”。我们深知,必须要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尤其是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做文章。要在一节课上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是化学入门的启蒙学科,要学好这门全新的课程,就必须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特别要抓住化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其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延伸性、拓展性学习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双基,还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力,进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作业设计必须与教学的三维目标相匹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通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審美等基本素质。其中“学会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素养,更新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可以精心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使学生拥有终身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参加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应用的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该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举措要求各中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相比传统作业,拓展性作业、专心研究的作业更能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

对教师来说,有效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会促进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习题,可以精心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对学生而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拓展是一种学习能力提升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尽管拓展的题目是教师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就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所有学生尽可能发掘自主学习潜能,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水准,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到高质量、轻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1.设计探究型的拓展性作业,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把作业的功能发挥最大化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载体。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上下册一共设置了192道练习与应用,与旧版(2006版)相比,有点“少而精”的感觉,这些习题除了巩固课堂知识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若能在原有这些教材习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作业的价值,设计一些探究型的拓展性作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设计游戏型的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

成功始于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事半功倍。游戏就是激发兴趣的良好载体。因此,教师在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时,应尽可能设计成一些形式活泼、带有游戏趣味的作业,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设计实践型的拓展性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践性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设计一些实践型的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统计汇总、分析数据、解释信息等活动,不但能巩固学科知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完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措施和策略

结合实践教学和学生特点,该模式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完善:①以导学案教学。为了缓解学生多门课程预习的难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学生自学;学生以重点、难点为主要方向,积极主动查阅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完成每节课教师定的学习目标。②敢于质疑和释疑。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质疑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同桌探讨、小组与小组交流及师生交流等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从多角度、多层次辩证解答,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尽可能相互启发,消化学生存在的疑点。③归纳总结。通过讨论消化疑点,可以让学生代表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和归纳总结。若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以个案为重点,讲清思路,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④形成知识网络化、结构化。化学的知识零散,实际内容较多,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及时消化,特别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规律定理和解题技巧、方法,及时复习巩固,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通过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应用在化学课堂中的利弊的分析及采取的一些措施,对实践教学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现课堂高效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发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相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走得更远,效果更佳。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设计有效性拓展作业的方法和思路,努力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2)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采用两个班试行有效拓展性作业的布置,调查这两个班的作业情况,采用有效地方法检测拓展性作业的效果,争取促进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课堂中的高效。

(3)问卷调查法

课题研究之初,本课题组对拓展性化学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研究之后的教学主体状况跟踪调查,为研究顺利地进行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蔡雪梅,乔金锁.新课程下化学作业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2).

[3]刘玉林,马应华,太国惠.对二甲苯侧链氯化产物的分析[J].云南化工,1980(03).

[4]郄禄和.通过实验进行复习的尝试[J].化学教育,1980(1).

[5]张鸿兰.在毕业班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做法[J].化学教育,1982(1).

[6]黄有诚.对化学教学方法的体会[J].化学教育,1982(5).

猜你喜欢

拓展性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以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为例,谈小学生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
例谈初中英语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初中英语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探讨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