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建设研究
2020-12-21刘缙
刘缙
文章在充分分析当前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短板及协同建设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联合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合力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等具体对策,以期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合作共建思政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等“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和《 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中提出,要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应全力贯彻落实讲话和文件精神,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虽提到了重要地位,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一)课程资源开发不够、利用率不高
目前,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少,主要包括国家统一要求开设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形势与政策 》 《 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 》四门课程,整体课程体系不够完整,部分结合当地文化历史且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政类课程还有待开发。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各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充分交流研讨,没有充分理解网络教学的初衷,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现实素材的深入挖掘,大多数是闭门造车,只将一些平时上课用的教案、课件等基础授课内容上传网站,但这些课程资源大多内容雷同、可参考价值不高,造成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共享利用率不高。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运用的信息化手段主要是采用简单的多媒体设备进行PPT演示和视频播放。而备受当前“00后”学生喜欢的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流量大、交互性能强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还未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目前思政课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学时不够、实践教学覆盖面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渠道受限,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没有充分构建。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短缺、科研成果不多
《 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中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按照《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提到的“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要求,到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思政课专任教师至少要增加343人,而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又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由此可见,未来几年珠江三角洲区域思政课教师相当紧缺。思政课教师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多数都疲于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加之以往多数高职院校对思政课进行边缘化,严重挫伤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即使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科研也多数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很难出现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二、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建设的可行性
(一)城际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隔海相望东南亚,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交通便捷,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国家干线公路网遍布,由京广、京九、广深、广茂等四条铁路连接。随着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要枢纽,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从而实现以广州为中心、主要城市间小时互通及珠江三角洲中部、东部和西部都市区内部1小时互通,这为区域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红色资源丰富
珠江三角洲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叶挺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等。仅广州市就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115处红色景点。这些景点串联起广东地区的红色文化历史,为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高职院校集中
目前,广东省共有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83所,珠江三角洲区域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70所,占比84%。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基本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为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应将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抓思政课建设结合起来,成立校际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校级层面的工作联席会议,商讨合作交流的具体事宜,加强对思政课建设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
(二)联合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合作开展思政课程体系设计及课程开发工作,互相开放包括网络课程在内的优质课程、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实现思政课程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成果申报、教学技能大赛,促进思政课协同发展;实行联合命题或交换命题,逐步建立共享试题库,积极促进教考分离;组织珠江三角洲区域内高校围绕思政课建设凝练特色、打造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区域和校级思政课建设特色成果。
(三)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珠江三角洲区域各高职院校应整体规划、错位建设,在校内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建设思政教育体验中心,运用集成环境艺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显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打造思政研读活动实践平台、思政参观活动实践平台、思政观影活动实践平台、思政社调活动实践平台,为师生搭建一个可视化直观且满足各专业高水平教学要求的应用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在校外,高职院校应结合珠江三角洲区域特色,选取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景点,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建成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区域内各高职院校师生可以共享。
(四)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应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从各高职院校选拔科研骨干,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成果申报,集中优势力量对思政课重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争取产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并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区域高职院校各自资源优势,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相互交流论文、文献索引和研究出版品,共同享有所得成果;珠江三角洲区域内高职院校相互开放研究所、研发中心等,相互开放图书馆纸质藏书和电子资源,开展文献资源业务的交流与合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文献支持。
(五)合力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
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标准,高职院校应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健全统分结合、分级分层的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机制;互派教师进行访学、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等交流学习活动,教师可申请参加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的业务培训、学术会议、科研课题研究,各高职院校为访问教师对等提供便利条件;互聘教学科研人员担任思政课程兼职教师,相互间承认教师互聘期间的授课时数和工作量,积极推进教师资源共享;互派思政管理干部、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学习,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交流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23-28.
[2]黄雪梅.共享发展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J].管理观察,2017(35):95-97.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新华社,2019-03-18.http://js.people.com.cn/n2/2019/0318/c359574-32751043.html.
[4]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社,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作者单位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