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生成·活动·层次

2020-12-21陈期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7期
关键词:抽象合作游戏

陈期立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掌握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抽象和概括能力。前不久,笔者教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在这节课中,设计了谈话引入、个性创造、寻找朋友、游戏闯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逐渐生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合作;生成;抽象;游戏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3-64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和东、南、西、北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需要一个数据,平面上确定一个点就需要两个数据,那么在三维空间里确定一个点就需要三个数据。本课属于平面上如何确定一个点,学好本课将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教材内容不多,但比较抽象。为了能深入理解数对的概念,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慢慢理解数对的概念,并学会用数对去确定平面上的位置,下面来谈谈笔者是如何开展本课教学的。

一、引入的真实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引入课例,有的以国庆阅兵作为开场白,这样的引入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与教学脱节,上课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北师大教材的引入平凡真实,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课本的引入方式。以淘气班上的座位图作为引入的情景,引出学生非常熟悉的组和排的概念,这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引入新课,建构知识,非常真实自然,看似平凡却用意深刻:

教学时,出示座位图:

教师与一名学生互动,淘气班上要开家长会,怎样向家长介绍淘气的位置?预设:

生1:淘气的位置在第2组第4排

生2:淘气的位置在第5组第4排

生3:淘气的位置在第2组第3排

生4:第5排的第3个……

师:同学们,淘气的位置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啊?原来是同一位置站在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表达方式,淘气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表达,淘气的家长能找到准确的位置吗?(不能)怎么办呢?

……

这段引入巧妙自然,真实而又平凡,一点没有虚幻的感觉。教室的座位就在我们身边,现身说法,现场教学,这是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描述淘气的位置,呈现位置的多样性,让淘气的家长反而找不到位置,故意预设矛盾,是为了统一规则,学习确定位置方法的必要性,这样的引入难道没有效吗?不但节省时间,而且直奔主题。

二、知识的生成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本节展示课在知识的生成性方面堪称经典: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成“统一的规则”

课一开始笔者与学生互动,如何向家长介绍淘气的位置这一情景,由于观测点不同,学生有各种表述,自然而然想到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才能准确描述“淘气”的位置,这时老师这样引导:

师: 观察座位图,谁是观测者?(讲台上的老师)

动态演示:引导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从左往右看,依次为第1级,第2组,第3组……从前往后看依次为第1排,第2排,第3排……

师:根据我们刚才制定的规则,你认为淘气的位置在哪里呢?

汇报:第2组第4排。

……

这个“统一的规则”在学生的疑惑中自然形成,它使学生对新知有了认知冲突,教师再适当点拨,最后水到渠成,真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大胆放手,记录位置,生成“合理的方式”

当讲到“淘气”的位置可以用第2组第4排表示的时候,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淘气的位置。

师: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创造一种更简洁的方法记录“淘气”的位置,并在学习单上写出来。

预设:2,4   2、4   2/4   2-4   (2,4)

讨论交流: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合理,为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2,4)最合理,因为2、4容易看成小数,2/4会误以为是214,2-4以为是2减4,剩下2,4和(2,4)哪一种好一些,为什么?(2,4)好一些,因为加了括号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

这个教学片断就是生成最“合理的方式”(2,4)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创造数对的表示方法,记录方便,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个教学活动再一次体现了知识的生成性和创造性。

3.抽丝剥茧,由繁到简,生成“数对的概念

师:请大家观察“淘气”班上的座位图,能不能把它画成数学图形,便于我们分析?(可以)

动画演示①:将“淘气”班上的座位图抽象成平面方格图,每组和每排化成线, 位置化为点,去掉多余的文字留下了数字。

动画演示②:进一步将“淘气”位置化为点的过程,第2组的竖线与第4排的横线相交的点就是“淘气”的位置。强调:看线条不看格子。

……

数对的概念不能停留在实物座位图,要从实物座位图中抽象成平面方格图,数对是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教学中教师用两个动画演示将座位图上组和排抽象成线,将淘气的座位抽象成点,教学中的动态演示展示了数对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数对(2,4)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两个数为一对,所以叫数对,第一个数2表达的是横轴,从左往右看第2组,第二个数4表达的是纵轴,从下往上看第4排。中间用逗号隔开,加上括号强调的是一组。这樣数对的概念就形成了。

4.质疑问难,辨析真伪,生成“结构化的知识”

教学中笔者通过游戏“老鹰捉小鸡”,呈现了几组形似而神不同的几组数对。然后通过三组质疑辨析各种数对的含义。

质疑①:笑笑的位置用(3,2)表示,能交换位置写成(2,3)吗?为什么?

质疑②: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数对(1,4)和数对(4,1)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质疑③: 数对(2,2)和数对(3,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通过三组质疑问难,设置“冲突”,巧妙地引导和点拨,进一步丰富了数对的内涵,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聚焦点凝结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加深对核心问题的理解,进一步丰富数对的内涵,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在上述片断的教学中,每一处知识的生成都是自然而又贴切,概念的生成水到渠成。笔者认为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巧妙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反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其实预设中包含生成,生成中又折射了預设。为了搞好课堂生成,笔者作了充分的预设准备,在课堂中又重视知识的生成。这样的数学课堂就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巧妙调节,既注重学习的过程,又注重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的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和亲自操作,慢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本课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观察活动

让学生观察“淘气”班上的座位图,看看“淘气”位于第几组第几排。预设:“淘气”的位置在第2组第4排,第5组第4排,第2组第3排,第5排的第3个……通过观察活动,呈现答案的多样性,之所以有这么多种答案是由于学生观察的顺序不同,所以老师很有必要统一观察的顺序:以讲台为观测点,从左往右看,依次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从前往后看,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通过预设这样的观察活动,故意制造矛盾,为后面的统一标准作铺垫。因此巧妙的预设是为了收获课堂的精彩。

2.记录活动

当学生知道“淘气”的位置在第2组第4排后,发现第2组第4排写起来比较麻烦,让学生创造一种最简洁的记录方式,并在学习单上写下来。

预设:2,4   2、4   2/4   2-4   (2,4)

通过这样的记录活动,呈现学生的记录单,发现学生创造了多种记录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为搜集教学素材,提炼最合理的记录方式(2,4)作好铺垫。

3.找朋友活动

让学生说出我的好朋友是XXX,用数对表示是(   ),并在课件上确认。通过“找朋友”的活动,让学生将平面图形与三维情景教室里的学生联系起来,更是尝试新知的应用,更是对数对实际意义的体验。

4.游戏活动

“老鹰捉小鸡”:找出四位“老鹰”扮演者,分别领一个头饰:(1,4)、(4,1)、(2,3)、(3,2),然后去抓对应的“小鸡”卡片:(1,__)、(4,1)、(__,3)(2,3)、(2,__)(3,2)(1,4)。发现有的卡面抓不着,然后根据(1,4)、(4,1)、(2,3)、(3,2)数对,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接下来区别比较数对(2,3)和(3,2)提供素材,设计本游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统一,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数对的内涵:数对的数字相同,顺序不同,它们所表示的位置也不同。

总之,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重要一环,学生在活动中促进新知的形成,在活动中促进新知的内化,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为了巩固课堂上生成的数学知识,必须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在练习设计上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具体来看看本课是怎样设计的呢?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笔者将练习设为过关练习:

第一关:寻找位置。课本练习第一题(基础题)完成汽车图的练习,体会行与列,组与排的对应关系。第二关:小鸟进笼。课本练习第二题(进阶题)完成小鸟图的练习,先要补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字,然后加以练习。难度有点加大。第三关:破译密码。创编题(综合题)难度进一步加大,将数学知识与德育巧妙渗透。

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有注重基础知识的基本题,也有稍加变化提升中等学生学习能力的进阶题,更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创编题,特别是第三题别具匠心,将数学知识与思想品德巧妙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进行了爱校爱数学的思想渗透,这样的数学题目不也是经典吗?

总之,本节课引入真实,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的课堂情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喜欢设置矛盾,制造悬念,创设情景,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情景之中,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形成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并且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去领悟数学内涵。最后通过三个层次的数学练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整节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体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体验才是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够结合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出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如,“找朋友”“老鹰捉小鸡”和破译密码等,教师只是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使课堂趣味盎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数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通过破译密码,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与思想品德巧妙融合,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热情。

核心素养早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引领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核心素质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通过反思,笔者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方向是注重多元、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本节课对学生活动评价单一,应当创造多种平台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实现评价多元化,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促进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陆永全.寓教于乐,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反思[J].教学科研,2018(6).

猜你喜欢

抽象合作游戏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数独游戏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疯狂的游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