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微电影,把习作课堂还给学生
2020-12-21董思亮
董思亮
“微电影”,是指时长在10分钟左右的小电影。它有三个特点:①时间较短,叙述简明;②冲突明显,内涵丰富;③细节放大,感染力强。这些特性,让“微电影”在语文教学中实用且高效,特别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微电影有利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思维,唤醒学生写作兴趣。
一、丰富习作素材,还“空间”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在现今的习作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有限,因此学生写作无法与生活相连接,思维不开阔,导致文章缺乏新意。
借力微电影,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习作素材,这源于微电影内涵丰富,可以展示出素材的多样性,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练习”课堂教学为例。笔者挑选了《盒子》这部微电影作为本单元习作素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很难想象战争的残酷,一旦开始写作训练,便觉得角度单一、无从下手。选择《盒子》,是因为其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主题深刻,6分钟的内容,只有动画。
课堂被分为四大部分:①情境引入,激起共鸣:课前3分钟,用“废墟中的孩子”这张图片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战争的残酷。②观影了解,激发情感:6分钟的动画,在老师的解读下,学生观看的过程产生诸多感想。老师进一步提问:这个孩子后来的命运有可能是怎样的?学生在畅想的过程中感悟:男孩的无助、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等。③指导方法,浓情表达:老师引导,展示真实的战争场面,由学生丰富看图写话内容,要求加入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描写手法;还可以在哪些角度丰富内容,如环境、心理等;中心思想是什么?可以表达对父母的依赖,对家的眷恋,对和平的渴望等。④丰富素材,创意写作:让学生抒发他们重新认识战争后的感想。老师展示多张与战争相关的图片,丰富素材多样性,如:看见记者的相机以为是枪械而舉手投降的女孩;在战争废墟中相依为命的姐弟;战火纷飞的铁路站台上孤独的小孩。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多角度思考,深刻体会照片中的矛盾冲突,进行故事创编,最后再进行写作。
微电影写作帮助学生丰富了习作素材,让学生将习作与生活相结合,多角度思考,响应教师的趣味教学;学生不再会因写作素材贫乏而抓耳挠腮,让他们拓展思路,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发挥自己的独特创意。做到把“空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丰富细节描写,还“工具”给学生
借力微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丰富细节描写。这得益于微电影将细节放大这一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画面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让学生直接进行具体情节的细节描写练习,进而可以自主体会到描写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内涵和妙处。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练习”课堂教学为例。笔者挑选了《鹬》这部微电影作为本单元习作素材,因为本单元课文多以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为主,而《鹬》这部微电影特别适合进行语言描写专项练习,达成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鹬》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表现主题丰富且深刻,5分钟的内容,只有动画,没有对话与画外音,适合学生在读懂动画的基础上,创编“对话”。
以鹬宝宝被海水吓破胆后与鹬妈妈的对话为例,学生在描写本次对话时的初版为“妈妈,我很害怕海水,我不要去吃饭,你喂给我吃”。如此生硬、没有情感的对话,没有做到将习作与现实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分为四个部分:①激趣导入:给童话做配音。②内容概括:概括故事内容,感悟人生哲理。③配音合作:老师先进行片段的对话示范,要求:生动自然,符合人物性格、年龄段特点。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继续互相完善对话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学生之间会相互沟通,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我觉得……会更好。”“为什么不用这个方式?”此时,学生的对话就会关注到心情与语气之间的关联,小组汇报时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怕,那个海水吃人的!我好饿呀”“宝贝,你该试着自己想想办法了”。④妙笔生花:思考:假如你变成“小鹬”,你会怎样想?做什么?和谁一起做?由学生选择某一画面进行创编,要求: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片段练习。
在微电影的帮助下,有针对性的集中练习会让学生习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趣味教学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发进行修改,做到举一反三,把“工具”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鼓励交流反思,还“评议权”给学生
借力微电影,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勇于发言。微电影的特点在于叙述简明,让学生可以轻而易举抓住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教师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在学生眼中,微电影不再是死板的固定答案,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判断,无关对错,所以学生愿意直抒己见。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会发现学生修改的作文比老师批改的更细致,更有想法。
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练习”课堂教学为例。笔者选择了《破茧成蝶》这部微电影作为本单元习作素材。因为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物描写,在习作方面需要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破茧成蝶》影片中展示的是一个毛虫进入茧中,破茧成蝶的过程。
课堂分为四个部分:①观赏片段,了解故事;②头脑风暴,创编情节:要求学生对毛虫进茧的过程进行片段描写练习,当堂写完;③小组评议,自我完善:小组共同批改,学生之间互评,老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要求说出优点,再点明不足。其中学生的精彩评论如:“,他的描写中对于毛毛虫的胖让人感到很搞笑,而且十分形象,我好像真的看到了这只胖胖的毛毛虫。不过他没有将毛毛虫艰难进茧的神情描写出来,有些小遗憾。”④修改文段,完成写作。
通过微电影习作教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或许学生的点评并不专业,但在此之后,有更多的学生乐于评价他人的文章,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做修改。在互评过程中进行修改与创编,帮助他人学习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完善学习方法。将“评议权”还给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辨析、欣赏等能力。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