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活力复兴的设计艺术方法研究
2020-12-21张宇璇
摘 要 众所周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世界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宣告着城市社会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地域特色、文脉精神不断消失,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特色危机,城市记忆的丧失使得一座座城市缺少了历史内涵合文化内涵。如何解决此危机,并且如何使用设计艺术的方法复兴城市活力是本次论文所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 记忆;城市记忆;城市活力;城市活力复兴
1城市记忆的概念与释义
(1)记忆的概念。记忆从字面上来看,是包含着“记”和“忆”两个部分,“记”指的是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忆”在记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还能回忆起来当时识别记住的某些事物。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内容的储备和再次使用的一个过程。人们的大脑经过识记可以累积到许多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能够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这个过程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2)城市记忆的概念。城市,是人性交融的场所,是生活记忆的载体。我们的城市在经历了各种过度开发和不断地推陈出新之后,城市的记忆逐渐被斩断,出现了部分断层,往日热闹的街区和工厂,缺少了一丝生机活力。城市中的某些遗迹已经是我们一代人的记忆,不可抹灭,它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样,当我们见到它的时候,潜藏在记忆里的都会苏醒过来。那么,到底城市记忆是什么呢?
目前来看,学术界有关于城市记忆的研究不深入,学者们对于城市记忆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查阅现有的资料,是这么说的:城市记忆的主要部分是重构,也就是对过去对这座城市已具备的记忆进行重新构造与认知,和历史记忆、个人记忆有所区别。还有的说法是城市记忆就像是城市建筑的丰富宝库,它有着无形的资产,同时也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宝贵资源。城市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认知过去、重构过去,城市记忆的概念是对待城市历史的一种态度,历史见证着现在未来,所以要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那么,界定城市记忆这个概念首先是要弄清楚城市记忆是谁的记忆,换句话来说就是谁是才是记忆的主体。现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主体是人和社会,二是客体是国家、民族和地域。主体就是指具有群体特征的人和人组成的社会,他们一起创造了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本身是没有任何记忆的,有了人类和人类产生的活动才有了记忆。长期以来,人类的生存和再生产一直延续至今,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积淀,这带来了优秀的地方风俗习惯、历史街头和古老的传统艺术。这些习俗在人们的思想记忆载体中根深蒂固。因此,城市的记忆属于城市的意象,人们脑中对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城市记忆载体产生印象之后,人们对城市记忆载体进行了重构并且再认知的过程。简单来说,城市记忆是和历史记忆、社会记忆、集体记忆分不开的,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记忆也就是人们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群体记忆。记忆有着记和忆两个部分组成,“记”是城市记忆载体的识记与认知过程,存储载体存储人留下的图像以形成浅层图像或深层机制,这是普遍接受的。“忆”是对城市记忆载体进行重构,通过个人检验而穿越浅表或深层机制的过程。通过经验判断并过滤的图像最终属于反射过程。
所以,城市记忆最后会成为文化历史记忆,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积累沉淀下一些集体的社会的记忆,并且它们以特定的形式保存下来。也可以说城市记忆也是城市的文化记忆[1]。
2城市记忆活力复兴的概述
在新世纪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危机,越来越多的城市缺失了当地城市特有的地域特色,上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使城市正在成为一座座缺少一些历史内涵以及自身发展轨迹的失忆城市。当前城市文化的特色危机,一方面是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排斥与疏远而引发的。所以城市活力的复兴是解决这个危机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城市活力以及活力复兴呢?
2.1 城市活力的概念
(1)定义。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不应该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机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都不只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居住的空间,而是要为人们打造一种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因此,城市的活力可以表达出市民对城市活动的生存能力、开放的理念。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不是现代到处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城市,设计师们应该将一座城市变成一个环境优美宜人、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这样一座城市才会显出活力,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2)内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城市活力也必然包含这三个方面。经济活力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基础,是产生现代城市活力的前提,是当代城市效率、物质丰富度和经济空间活动的代表;文化活力是产生经济活力的源泉,城市灵魂是文化,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即便他如何的现代化,有着高耸的大厦、宽敞的马路都不具备其独有的特色,城市好比一个容器,新旧文化在这个容器里碰撞融合,它是人类文明的聚合地。一个城市如果缺少文化内涵那么这个城市不具备鲜明的特性。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地域特色是需要长久时间累积的,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社会活力是城市活力的核心,它是城市生命力的具体体现,以一定数量和密度的人作为保障。行动舒适度和空间和亵渎大大影响着社会活力[2]。
2.2 城市活力的复兴的概念和内容
城市复兴和过去注重物质空间为核心、急功近利的更新城市不一样,它是综合的考虑和解决城市危机问题,是一种多维度的强调参与性的机制。城市复兴针对的不仅是已建成城区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些地方经济进行振兴,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通过整体综合的城市开发来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一些迫切需要改变的城市能够在這种手段下得到有效的改善。
“城市复兴”是城市政策和规划指导思想发生战略性转变的标志,成为许多国家倡导和遵循的最全面、最综合的理论体系和发展策略,这些无不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城市的向往与追求。
城市复兴更关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要素,在空间层次上包括从社区到城市,再到区域的广大范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城市复兴的观念和理论在城市更新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3 城市活力复兴的误区
现在针对城市活力复兴的活动越来越多,在诸多复兴城市活力的办活动中,有一些是不太合乎常理的存在。比如说博物馆式的机械保护,这种方法对立了保护传统和现代化建设,再就是大量的复制照搬以往的城市特色,导致了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了文化内涵以及城市特色;还有一些推倒重建式的复兴,例如襄樊古城夷为平地、定海老街区面目全非等等,这些拆迁破坏了地区的原有风貌,破坏了城市原本的城市文化,城市记忆也会在这些拆建中出现断层。城市记忆是需要受到保护的,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历史文化区,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新城市慢慢产生的城市记忆,保护前人留下来的城市记忆的同时,也要传承我们这一代人的城市记忆。
综上所述,城市记忆的活力复兴体现着新旧共生的理念,不是让人们在过去的历史中寻找城市的记忆,而是需要让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个城市带给你的记忆,城市记忆的活力复兴不是对过去的断舍离,也不是对现代城市的强占[3]。
3城市记忆活力复兴的设计艺术方法研究
3.1 设计艺术方法概括
以设计为导向规划对建筑密度的控制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和一些景观园林环境的设计,以及现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新型环保要求,让土地资源得到了最高效和最大化的利用,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城市的环境品质也不断地提升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城市记忆的活力复兴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法,不是单一个设计方法能解决的。这里提到的三种设计方法保护保留、更新以及新建。
(1)保护是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于一些重点文物要保持其现状不可对其进行改建。保护部分设计方法分为保护和重建,保护包括了保存(不做任何改变)、修复(现状修整,结构性修复性修复)和落架大修,重建也叫复原,包含了复制、提炼和重建等方法。
(2)更新部分由于它的领域范围更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强调它的更新和利用。
(3)新建部分由于与历史建筑关系密切,我们应该强调新旧建筑之间的和谐、对话和共生[4]。
3.2 城市记忆活力复兴的设计艺术方法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就是指这个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可行的条件下,对文物建筑或者遗址进行修整必须保持这些文物的真实性不受损害,要延续其传统的做法。比如说对故宫的一些字画的修复都是最大程度保存其原有的真实,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对它进行重新修饰。因此,对城市记忆载体进行修复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的结构。只有在结构毁坏等特殊情况下替换其破损的构件。
(2)完整性原则:对一座建筑来说,其整体性应是和它的结构和油饰、室内元素如彩绘、屋顶和地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人造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关系。所以,这个原则要注重整体性的保护,在进行修复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它的艺术价值,要体现出保护城市整体环境空间的重要性。
(3)灵活性原则:建筑保护有许多办法,在上述的条件都达到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状况灵活的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如果现代技术能修复其损坏状况,那么不比执着于使用传统的手工艺方法修不修缮。因此,要灵活的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及科学技术。
(4)分门别类原则:对文物建筑的类别在修复设计前应该将其分类,若是不能修复的,进行原地址保护,可修复的,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下,选择重建。
(5)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体规划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细致的人文关怀是设计的亮点[5]。
4结束语
城市包含着人们的记忆,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一些建筑、景观园林或者是一些工业建筑都承载着每座城市的记忆,他们延续着上一代人对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让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切身地体会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一样的文化感受。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是可以让人感受到它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以及特色。时代在发展一座城市的记忆不仅是记忆存储和恢复的问题,更是自身的自我创新问题,可见,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还要让记忆成为城市的动力。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要让城市记忆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和活力。后者的意义或许重于前者。在复兴城市记忆活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保护历史的前提下融入现代精神文化,不断去挖掘城市空间的可能性,不能过分保护历史建筑也不能一味去无止境开发建设,要做到两者的平衡,将城市的舒适性打造到最高。我们要清楚的了解,城市不单是我们人类的栖身之地,同时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一个充满着活力和拥有这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涂欣.城市记忆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 邱冰.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4.
[3] 闫士杰.关于城市记忆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5(8):62-63.
[4] 杨茂川.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城市记忆[J].城市规划设计,2006(5):41-45.
[5] 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東南大学出版社,2007:109.
作者简介
张宇璇(1994-),女,湖北荆门人;现就读学校:华中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外环境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