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从“四点”做起
2020-12-21张欣
张欣
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之心,这一问题普遍存在。比如今年初的“香港暴乱”,参与其中者不凡有大学生,有的甚至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看到一幕幕揪心的画面,目睹一处处狼藉的场面,令人气愤,也让人痛心。香港能有今天的发展壮大,香港人民能过上如此美好的幸福生活,本该感恩为之付出心血和代价的前辈们。但是由于香港教育的缺失,由于青年人心存感恩的错位,才导致黑白不清、好坏不分的学生参与其中“凑热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痛定思痛,吸取惨痛教训,从自我想起,从学生抓起,从现在做起,配“良方”、动真格、花真心、出真力,培养和塑造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一、在自身上“塑造感恩”
现在的学生,尤其小学低年级学生,塑造性强,模仿能力快。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葫芦”,学生很容易“依样画葫芦”。因此,作为教师,自己要做一个懂感恩之人,给学生呈现出“感恩葫芦”。比如在学生们面前要多说一些感恩之话,多做一些感恩之事,让学生“眼见为实”,用自身感恩的事例影响学生,用感恩的形象塑造学生,给学生做出样子,呈现榜样,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跟好人学好人”了。
二、在思想上“引导感恩”
思想决定行为。好的思想自然会做出好的行为,感恩教育也是如此。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在感恩方面,如果思想不统一,很难达到“人人懂得感恩”之目的。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给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引导。从理论上着手进行“潜意识”教育,可以利用班会课、周会课给学生宣读感恩的政策法规、感恩常识等,给学生灌输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深讲透“心存感恩,快乐一生”的人生哲理。其次,利用课件、动画片等宣传形式经常性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古代、现代及当今社会的典型的感恩人物和感恩故事,用真实生动的事迹来感动学生,用催人泪下的场景去感化学生。
三、在行为上“强化感恩”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行动证明一切。因为行为比语言更具说服力,所以学生的感恩教育要付诸于行动。老师要布置一些“感恩作业”,让学生自觉独立完成。在学校里,要利用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让学生感恩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恩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教师节这天,让学生自制礼物,比如画一张画,做一件手工,写上祝福老师的心语,送给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在家里,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尤其是节假日,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随同父母一起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建筑工地等参加劳动,替父母减轻一点点劳动任务,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使学生从小养成感恩父母的习惯。在社会上,要学生做到: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哪怕人家给一点点帮助,一丝丝好处,也要铭记在心,永世不忘,等你有条件、有能力之后,一定要回报他人,感恩对方。
四、在人格上“巩固感恩”
我们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追问,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感恩之人品、人格。作为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学校上课期间的早中晚及学校开展活动的台前幕后,不辞劳苦,义务为学校做事。其次与当地的慈善机构合作,利用业余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医院等公共场所慰问老人、残疾儿童、病人等,逐渐形成有爱心、懂感恩的人格。【本文系惠州市惠阳区2018年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hy2018kt117)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