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2020-12-21李广荣

华人时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液滴宇航员太空

李广荣

王赣骏,1942年6月生,祖籍建湖。物理学家,第一位美籍华裔太空科学家。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他和其他6名宇航员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7天的太空飞行。飞行期间,他用自己设计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研究了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且获得成功。

赤子之心眷念故土

1999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之时,盐阜籍世界杰出人物勋章获得者、国际文化名人、国家一级导演夏振亚教授推出的1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杰出华人在美国》中,记录了王赣骏不畏环境艰难复杂,始终努力拼搏,在物理学和航空航天事业上的辉煌成就;并特写了他上太空时携带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1985年7月,王赣骏应中国航天部邀请回国访问一周,亲手将这面曾经带进太空的五星红旗赠给国家领导人。

与国旗同时带上太空的,还有中国名茶及录有中国歌曲的磁带,他在自己穿的航天服上还缝上了一个绘有中国古代太极图的臂章。航天飞机绕地球一周,当飞经中国上空时,他曾作象征性跑步,以示遨游了祖国山河。

那次回国访问,王赣骏博士非常高兴。在阔别已久的祖国,他愉快而自信地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向大家介绍航天飞行的情况。他说:“中国人的智慧是经得起考验的。现在,太空科学尚如一片处女地,有待开发,中国青年应该参加。只要下定决心,定能成功。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争气。”听过王赣骏学术报告的人都说,王博士性格开朗,语言诙谐,常带有一点上海口音。在北京、上海两地作报告,全场气氛热烈,笑声、掌声不断。

聪明慧黠勤学苦练

王赣骏小时候为人老实,大家都叫他“王大憨”。童年读书时,他聪明机灵,对自然课有浓厚的好奇心,数学成绩名列前茅。他还很喜歡看武侠小说,常常想自己哪一天也能有身轻如燕,飞檐走壁,腾云驾雾的轻功。他不像一些死读书的学生,斤斤计较考试分数,他对物理尤感兴趣,是个有名的“问题”学生。不仅在学校问,回到家里也问,常问得大人应对不了。现在仍然健在的唐玉凤老师,对王赣骏今天的成功,当然高兴,想起学生时代的王赣骏,还得不无自豪地“数落”几句:“他在学校相当调皮,但聪明慧黠,会给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65年,王赣骏高中毕业,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学习。196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翌年获得硕士学位,1971年取得博士学位。1972年1月受聘到美国航天所属的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担任超级物理研究家暨无地心吸力研究院主管,兼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美国太空总署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液滴动力试验”,共有五百余人应征。王赣骏提出的“零重力液滴状态研究”项目,是十四个被选中的项目计划之一,确定为航天飞机上的科学实验项目。1982年,美国太空总署决定训练人员到太空做实验,挑选极为严格,要接受各种测验。王赣骏被选中了,确定为参加太空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开始接受各项宇宙飞行训练。

进行科学训练、生活适应性训练和太空船训练,一般是在研究室中“模拟”。例如,坐在一张转椅上,不但做到360°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转动,而且要上下前后摆动,转椅用于检查宇航员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对太空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登上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甩15米,用于适应空间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登上人体离心机,用于训练宇航员对超重的耐力和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讯的能力;自高空四万米下降至两万米,如此上下,便有20秒钟失重,这样的试验要进行6000次,考察宇航员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每个宇航员还要能独当“全”面,操纵太空舱中4000多个仪器,完成任务。还要进行“万一”训练,这就是起飞前,万一机器发生故障,学会如何逃生,这个动作需在10秒钟内完成。所有这些训练与测试,王赣骏都顺利通过了。

顽强拼搏成就辉煌

1985年4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第十七次飞行,首次载有七位到太空从事科学实验的科学家,王赣骏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太空实验首席研究员,他发明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用于太空中研究流体力学情况,用声波操纵液滴进行了理论预测,并能观察到可能出现的新现象,能解答地球上无法解答的许多问题,增强对液滴力学的了解,引导材料科学、天文物理学、高层物理学和核子物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发射中心发射到太空的“挑战者”号,于1985年5月7日凌晨0时11分,安全地降落在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飞行速度超音速25倍,行程400万公里,成功地完成了一周的科学研究飞行任务。

200多年前,牛顿就曾设想在失重情况下进行无容器冶炼试验;200多年来,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在理论上作了阐述,但从未经过实验证实。这次,由炎黄子孙王赣骏用实验证实了。

这项实验的成功,对整个液体力学的研究,无容器冶炼先进技术的开发以及天文物理和地球物理理论的运用等方面都作出了突破性贡献,为今后建立“太空工厂”奠定了基础,使人类更进一步了解太空和将来怎样利用太空做了“未雨绸缪”的工作。这个试验称为“零地心引力的液体状态研究”。通俗地说,就是液体在无地心引力和无容器的条件下的动态研究———亦称“两无”试验。

王赣骏为上太空奋斗了12年,发表逾百篇论文,设计了许多仪器,获得了二十多项发明专利权,他的事迹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篇)》。

(建湖县委统战部供稿)

(责编  郭博文)

猜你喜欢

液滴宇航员太空
画宇航员
上太空,安个“家”
射流过程中主液滴和伴随液滴的形成与消除研究
钠火分析程序-NACOM介绍
色素液滴复原术
宇航员的一天是什么样的体验
了不起的宇航员
我是宇航员
太空遇险
咳嗽和喷嚏飞沫到底能飞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