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俊武:服从国家需要,是我的选择

2020-12-21乐羊羊

学苑创造·B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家

乐羊羊

陈俊武,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2019年10月,中宣部授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虽然已是鲐背之年,但陈俊武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不断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您90多岁了还在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洛阳一群“90后”青年看望陈俊武时问道。科学家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一头白发却精神饱满的陈俊武不假思索地说了四个字:“国家需要!”

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

1949年12月,陈俊武放弃了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费尽周折只身来到条件较差的抚顺人造石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当时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研究新技术,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工人师傅学习,进了车间就经常忘了时间,更不可能注意到衣服上的斑斑油渍……

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伟业中,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69岁那年,陈俊武出了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腹腔内大出血,昏迷了10多个小时,甚至多次被医院下病危通知,前前后后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这段躺在病床上的时间,可把陈俊武“憋”坏了,刚痊愈他就立马投入工作。他总说:“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70年来,陈俊武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例如,1965年5月,由陈俊武担任设计师,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国的杰作,也是陈俊武及其团队匠心的体现。

爱国,体现在生活小事上

凡是花国家的钱,陈俊武都特小气。

走上领导岗位后,他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地出差,自己挎个包就出发,常常为省点出租车费、住宿费而斤斤计较。一次,有个亲戚千里迢迢到洛阳看望陈俊武,打电话问能不能派车接一下,陈俊武不接话茬儿,直接告诉他坐哪路公交车可以到。

“他的事业堪称伟大,生活中却从不搞特殊化,就像邻家的老人一样节俭。”对陈俊武的简朴作风,在他身边工作了21年的郭彦民深有体会。2018年7月,郭彦民陪陈俊武去北京参加活动。上了高铁后,郭彦民拿起餐食价目表,问陈俊武要不要在火车上把晚饭解决了。陈俊武认真地看了一遍价目表后,说:“我们还是到了北京再去吃面吧!”“我知道,他是觉得贵了。”郭彦民说。据他回忆,到了北京,外边正下着大雨,他们决定在北京西站旁边的一家牛肉面馆随便吃点。陈俊武看了半天菜单,最后挑了一碗最便宜的面。

刘晓欣是陈俊武二期高研班的学生,她说,那时候不管上课还是开会,陈俊武來来回回穿的就那几件衣服,有的已经很旧了。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决定趁陈俊武生日时给他买一件夹克。“这件夹克,陈老师一穿就是十几年。”刘晓欣说。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的历程。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我最大的心愿,看到餐饮浪费我很痛心。”陈俊武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爱国行为。”

为祖国培养人才

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是陈俊武晚年的真实写照。陈俊武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和同事合作编写了多部专著,把石油化工规律性知识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从1992年开始,陈俊武连续多年从青年工程师中选拔学员,加班加点、见缝插针地给他们讲课,分文不取。他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再爬高一层,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位90多岁的老人,早已可以回家颐养天年,可他说他是国家的科学家,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工作。”陈俊武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边说边帮陈俊武整理一摞厚厚的国外产业资讯和相关技术资料。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了以身许国、将一生奉献给科学的准备。我个人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陈俊武说。

(注:文章内容根据《经济日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相关文章整理,图片来源于新华网、《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国家
人口最少的国家
面积最少的国家
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