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济关注点将贯穿2021年(回顾·展望·2020年终报道)
2020-12-21熊园
熊园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济运行已经逐步恢复常态,近几年来持续关注的各类风险重新成为政策制定时的考量。相比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12月政治局会议要求“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并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据此来看,2021年至少可能会有三大关注重点:
其一,杠杆率问题。今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冲击了经济增长,各国都采取大幅扩张的刺激政策,不可避免地推高了杠杆率,我国也不例外。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杠杆率增幅为27.7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从宏观杠杆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来看,前三个季度总体债务增速逐渐抬升,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二、三季度的债务同比增速分别为10.6%、11.1%、12.4%和13.1%。由此看到,10月以来我国监管当局以及本次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相继表态后续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其二,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一方面,11月初河南省永煤集团的债务违约问题引起广泛关注,11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还就此召开专题会议,从该会议的“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这一表述不难理解,如果是恶意转移资产和“逃废债”等行为性因素的违约,国家是零容忍,但“周期性、体制性”的背后,更多是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高负债困境。事实上,永煤违约之前已发生好几起国企债务违约的案例,不少研究发现它们均已连续多年经营亏损、负债累累,这些正是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的要通过破产程序退出市场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2017年7月召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就成为硬要求,据公开披露的部分数据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受贸易摩擦和本次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来的化解进度比较缓慢。后续随着疫情缓解和我国经济企稳,“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重新成为明年的一大任务。其三,垄断问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结合央行出台网络借贷新规、金融委会议点名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文件或会议来看,大型互联网企业应是本次反垄断的主要对象。而从监管思路来看,国家并非刻意遏制互联网巨头发展,更多的是要将其依法纳入监管,更多的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旨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经济恢复的基础也尚不牢靠,监管应不会用力过猛、过快、过大,不能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一方面,国家对内外部不确定性仍然担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应的,在7月和12月政治局会议“要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了“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等要求。另一方面,明年政策仍将稳字当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具体到监管思路上,就是要做好“增量风险防范”,不能出现因监管过度、监管不当等引发的次生风险。▲
(作者是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