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的实践管理初探
——评《学分制收费改革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21毛天颂,王杜春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收费

书名:《学分制收费改革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刘雅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1719-8

出版时间:2019 年5 月

定价:58 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逐渐走向国际化道路,世界各国教育也在此影响下开始向无边界的教育模式发展。学分互认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对于打破教育领域的“自我封闭”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各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和转换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学分制收费改革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一书,分析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的状况和意义,从实际情况探索推进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为达到终身教育的目标奠定桥梁基础。

由刘雅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5 月出版的《学分制收费改革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一书,以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为引入点,结合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学分制收费改革进行全面调查,深入探析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意义,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分制收费改革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发展有何影响,并针对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为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此书所阐述内容详细且具体,兼具全面性特点,利于降低阅读难度,增加该书可读性。作者执行2017 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Z20170069)时,对该书进行了仔细阅读与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对于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来说,具有推进作用,因此,对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的实践管理进行研究与创新,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学分互认与转换在促进院校间互动交流的媒介作用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学分互认转换加深院校间交流后,有效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促使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整合,使现有资源得到最佳应用。此外,学分互认转换坚守以人为本原则,所以其对于加强各教育课程、教学项目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沟通、衔接功能,有益于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目前,虽然部分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对学分互认进行研究与实践,但由于其在高等教育中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应用经验,所以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尚未真正、全面地融入我国高等教育,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优势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全面促进学分互认与转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可参考下述策略:

第一,以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为划分标准,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学分互换体系。因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执行模式各有不同,所以学分认定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给校际学分互认和转换带来不便。此情况下,教育部门应在充分了解各院校教育发展方向前提下,明确一个基础标准,之后再根据院校层次不同,对相应学分互换体制建设标准进行递增或递减,推动学分互认与转换体系的规模化发展。

第二,根据知识点难易度规范学分设置,制定对应课程学分评价标准和规则。由于知识点是高校决定课程教学方向的基础因素,可直接体现学科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规律等状况,反映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水平和学习成就。所以,对学分进行认证比对时,可在严格梳理各校课程知识点基础上,以其难易程度为学分设置标准。即从知识点类型、数量、考核评价结果等方面,规定学分认证标准,以便为未来学分互换提供参考作用。

第三,联合教育部门、产教联盟、校际组织,搭建学分互认管理信息平台。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的实践应用,要求校际、教育机构、学生之间能相互传递正确信息,以便各方及时了解学分互换情况。而学分互认管理信息平台则利于教育机构、高校即时获取想要信息。所以,政府教育部门应加深与产教联盟、校级组织的联系,整合众多资源,搭建一个科学、专业化的学分互认管理系统,为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的快速、有效实施提供数据信息平台。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收费
大数据+AI收费稽核系统
五峰山准自由流收费模式探索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学分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