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建设
2020-12-21黄诗铿李洪明
黄诗铿,李洪明,林 杰
(1.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2.格尔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 格尔木 816000)
提要: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的建设,可以提升西部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格尔木建设国际陆港交通网络的综合分析,提出格尔木应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能源安全”等重大战略机遇期,有效实施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借助明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加快打造“一核心、五通道、多节点”的国际陆港交通运输空间网络;利用多种运输方式、五向物流骨架、物流园区,与当地支柱性产业深度融合,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国际陆港是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会处,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国际商港[1],具有集装箱集散、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以及海关检查、通关、报关等功能[2-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陆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内陆地区陆港建设获得了迅猛发展。重庆、成都、郑州、西安等地以铁路口岸和中欧班列为依托,大力建设国际陆港,发展国际铁路运输贸易,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出口贸易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陆港已成为内陆地区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手段。
2016年,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了《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结合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加快内陆口岸开放,积极支持内陆地区国际铁路货物运输通道沿线主要集装箱场站以及国际公路货物运输通道沿线主要集装箱场站对外开放”。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省份,青海省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2017年1月,《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谋划打造向西开放的大型物流集散地,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实施国际陆港项目。2017年5月,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的报告,提出“要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航空、陆路口岸和国际陆港建设,推动与周边省区联动发展”。
本文通过对格尔木建设国际陆港交通网络的建设条件、发展机遇和作用的分析,就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的发展定位、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格尔木交通运输现状与问题
(一)格尔木交通运输现状
格尔木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行政区划面积11.9万km2,目前常住人口24万人,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368.6亿元。格尔木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南通西藏,连结印度、尼泊尔及南亚诸国;西接新疆,通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通往中亚、南亚、欧洲等地;北与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兰新公路仅一山之隔;东经青海省会西宁通向兰州,是连接西藏、新疆、四川、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被定位为“一带一路”青海省节点城市。
1.综合交通与运输状况
格尔木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运输里程大幅增长,运输设施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初步成型,交通枢纽功能逐步显现。2018年,格尔木市铁路营运里程707 km,比上年增加549 km;公路通车里程3 315 km,比上年增加189 km,其中高速公路217 km、农村公路里程1 484 km;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26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552万人次。
前已言及,格尔木是我国西部地区连接藏、青、新、甘四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四省通衢”之称。目前,格尔木已成为沟通青藏新、辐射大西北的战略要塞,以铁路为主形成五个物流方向(见图1),尤其是格尔木—西藏—尼泊尔方向,随着中尼铁路建设的完成,将构筑起进入南亚及中巴经济走廊最便捷的通道。
图1 格尔木市五个物流方向图
从货物运输量来看,2016年以来格尔木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见图2),年平均增长率为12.6%。2018年,格尔木市的货物运输量达到了2 910.3万t,占青海省铁路货运量的47.6%,其中铁路、公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分别完成了1 531.9万t、1 378.3万t的货物运输量;民航完成货邮吞吐量1 255.5t。铁路货运量随着格尔木的中转物流、产业升级、消费物流、“一带一路”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路网的逐步完善,物流总需求量还会进一步提升。
2.油气管线枢纽已具雏形
目前,格尔木市输油管道主要有花—格输油管线复线、格—拉输油管线;天然气管道主要有涩—宁—兰天然气管线、涩—格天然气管线。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中哈石油管线规划的实施,格尔木在我国与中亚、南亚国际能源管线的中枢地位将更加突显,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基础,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开发、储备、加工、贸易,打造辐射我国西北、西南地区能源和石化原料基地,以及国际能源重要通道。
图2 2013—2018年格尔木市货物运输量
(二)存在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等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滞后
格尔木市虽已搭建由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和省道构成的交通主骨架,但由于国省干线路网调整依然处于网络形成期,约一半为等外公路,不能真正发挥主骨架的作用,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此外,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整体偏低,路况较差。整体来看,格尔木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综合交通服务理念较为落后,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效衔接不足,特别是格成铁路尚未建成,故难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使用功能,难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
2.物流基础设施差,产业规模小、层级低、业态单一,服务能力弱
格尔木市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建成的格尔木综合物流园区与察尔汗工业物流中心设施与功能比较简单,仅具备基础的仓储、加工、商贸、物流功能,尚未形成现代物流体系。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运输,仍集中在公路运输等传统物流行业,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大型连锁超市经营企业少,企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现代化经营手段,服务层次较低,自动化、智能化仓储、装卸、运输等技术装备运用较少。同时,物流与工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对生产性企业的原料采购和产品运输、仓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3.原材料资源型产业、产品比重大,传统优势产业增长乏力
由于资源型重工业占比较大,产品类型单一,主要工业品销售市场在国内中东部地区,加之国内主要产业资源供应的国际化,格尔木资源型工业传统优势逐渐弱化,曾经支撑经济增长的盐湖化工产业、油气化工产业等传统优势逐渐消退,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生产动力不足,项目新增投资和效益增长乏力。
4.对外贸易体量小,档次低
由于缺少国际陆港的支持,目前格尔木市进出口商品规模比较小。2018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19.8万美元。其中,枸杞出口239.2万美元、盐湖产品出口8万美元、其他1.9万美元;进口270.7万美元。
综上来看,格尔木市需要借助国际陆港交通运输空间网络的建设,打造多种运输方式、五向物流骨架、物流园区联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充分与当地支柱产业融合,促进西北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建设。
二、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建设的机遇及作用
(一)历史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全新机遇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水陆联运通道”。“一带一路”倡议为青海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开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和国际平台,是青海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有力抓手。
随着格库、格敦、西成、格成、西宁经玉树至昌都等铁路的规划建设以及新青川省际高速公路的建成,青海将实现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成为西北地区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战略通道。格尔木现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全新机遇。
2.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建设布局。2017年1月,青海省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十三五”口岸建设规划》,把国际陆港列为重大建设项目,并提出将青海建成中欧班列集散枢纽、全年不间断往返开行的发展目标。
另外,中央支持涉藏地区发展和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政策,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3项重点,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西藏和涉藏地区协调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等等。这些战略及规划都有央地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相关政策及资金的支持。
3.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国际陆港建设提供新契机
能源安全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之全球能源供需关系的复杂多变,能源安全问题日渐凸显。青海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可依托现有的石油化工、光伏、风电等优势产业,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能源发展规划,利用中哈石油管线格尔木延伸段和中巴经济走廊,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开发。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有助于在青海建立国际能源储备及加工口岸,形成集储备、加工出口为一体的能源储备和加工出口基地,有助于格尔木国际陆港的建设和运营。
4.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为国际陆港建设带来良机
近年来,青海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了实现藏青两省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破解西藏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制约、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格尔木市于2014年兴建藏青工业园。该园区充分利用西藏特色优势矿产资源,构建以资源加工为主导,循环经济产业和物流商贸产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产业体系,将形成铜50万t、铅30万t、锌30万t、盐湖化工产品45万t、硫酸铵160万t设计生产能力和一定规模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生产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盐湖化工基地[4]。藏青工业园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将达到千万t,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格尔木国际陆港的运输资源和贸易产品。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安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支持,都为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带来良机与有利条件。
(二)战略作用
1.有利于促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提升格尔木战略地位
建设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有利于着力搭建格尔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联通内外的商贸物流大枢纽,产业深层对接的大平台、人文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有利于促进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融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促进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建设。同时,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格尔木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完善沿边开发开放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快其国际陆港交通网络建设,将为强化国家战略资源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2.有利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国家部署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九方面的内容。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的建设有利于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效率变革和效益提升;有助于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3.有利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盐湖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产品本地消费十分有限,外运量巨大。但由于格尔木市地处西北,远离消费市场,且铁路运力不足、公路—铁路转运成本高,运输已成为制约格尔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地区的对外贸易完全便利化和地区国际物流体系的构建、促进格尔木市在新开放的环境下融入国际分工,从而推动战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促进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壮大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型钾工业基地、大型镁工业基地、大型氯碱工业基地的健康发展,都会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产业聚集,促进当地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建设的发展定位与初步建设方案
(一)发展定位分析
1.区位条件
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祖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国家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冲、加强西南边防建设的保障基地。由图3可以看出,格尔木是青海向西开放不可或缺的桥头堡,是通向南亚次大陆及中亚诸国的重要门户。2015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格尔木被确定为青海省对外开放节点城市之一。2017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勾画出西部开发“五横两纵一环”总体空间格局,格尔木市被确定为京藏通道西段节点城市,支撑青海藏区发展的新增长极。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格尔木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部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格尔木被规划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格尔木在我国与中亚、南亚国际能源管线的中枢地位将更加突显,可望成为国际能源大通道。
图3 格尔木市区位图
2.自然资源条件
格尔木自然资源和高原特色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现已探明各种盐类、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资源矿种50余种,有30余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锂、镁四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主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1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0%以上。
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镁锂盐矿床,已探明氯化镁表内储量为16.5亿t[5]。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盐湖时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青海经济发展、对全国盐化工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经济与产业基础
格尔木是西部地区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如图4所示)。2018年,格尔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8.58亿元,比上年增长8.2%,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13%、全州的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万元,比上年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0%。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3∶68.1∶30.6。
图4 格尔木市2013-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完成增加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8%,以枸杞、藜麦、果蔬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96.6%,出口枸杞274.9t,占全省的71%;第二产完成增加值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服务业持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旅游收入29.2亿元,增长13.3%。
格尔木市已成功跨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根据《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19》[6],格尔木市是青海省唯一入围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的城市,位列第30位。主要产业情况如下:(1)盐湖化工产业:盐湖化工是格尔木市主导产业,盐湖化工产业已形成800万t钾肥、55万t硫酸钾镁肥、50万t氢氧化钾、7.2万t碳酸钾、5万t碳酸锂的生产能力[7]。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年生产氯化钾350多万t,在钾肥生产过程中,约有3 500多万t的氯化镁废料变废为宝,生产原镁884.2万t[5];(2)油气化工产业:目前,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体系已形成石油加工150万t、甲醇210万t、航煤15万t的生产能力[7];(3)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已建成新能源并网发电容量4051MW,占全州的56.6%、全省的32%,其中光伏发电项目95个、并网3 304 MW;风力发电项目8个、并网747MW[8];(4)新材料产业:以金属镁、镍、钴产品为依托,以锂资源为基础,目前已建成金属镁一体化、5.6万t镁合金和1 000 t高纯氯化锂生产线。同时,建成金风风电400台套风机制造项目;(5)特色轻工业产业:依托地区丰富的雪山矿泉水和枸杞等特色生物资源发展特色轻工产业,目前已形成年产3 410万箱矿泉水、7 000多t枸杞制干加工的生产能力[7]。
4.西部陆港态势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陆港建设速度加快,尤其是中欧班列开通以来,中国西部省区国际陆港建设获得了迅猛发展,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建设了10多个国际陆港,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出口贸易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西部省区国际陆港尤其是兰州国际陆港、武威国际陆港和哈密国际陆港等毗邻格尔木的国际陆港在未来发展中将形成竞争关系:其中兰州国际陆港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中转内陆港中承担着中欧、中亚、南亚班列的发运任务,兰州现已形成中欧、中亚、南亚三大国际贸易通道[9];正在实施中的武威国际陆港,以现代物流、口岸平台、国际贸易为重点,大力发展进出口导向型产业、国际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10]类型的国际陆港;处于项目前期阶段的哈密国际陆港,拟面向中亚、南亚拓展,服务中巴经济走廊。这些西部省区国际陆港除了区域间合作外将更多是竞争关系,为此,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需要充分借助五向通道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格尔木特色的、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陆港。
(二)发展定位
格尔木自然资源和高原特色资源非常丰富,盐湖化工为优势特色产业,是国家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为此,立足青藏高原,依托优势自然资源和优势特色产业,格尔木国际陆港交通网络发展定位为辐射西北地区、面向中南亚和欧洲等海外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性国际陆港。
1.西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格尔木市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为骨架网络的综合交通已初步成型,基本形成了五个物流方向:(1)格尔木—库尔勒(新疆)—阿拉山口—中亚;(2)格尔木—西藏—尼泊尔(印度)—南亚;(3)格尔木—敦煌(张掖)—河西走廊;(4)格尔木—成都—四川腹地;(5)格尔木—西宁—兰州。利用多种运输方式、五向物流骨架、物流园区,与当地支柱性产业深度融合,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中尼印国际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机遇,紧扣青海省副中心城市,打造成为西北地区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交通枢纽。
2.国际交通通道和国际口岸平台
通过新疆、西藏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形成交通运输通道和国际贸易通道,即通过格尔木至西藏进入尼泊尔、印度的中尼跨喜马拉雅通道,通过格尔木至喀什进入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通过格尔木至阿拉山口进入中亚、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逐步建立以铁路口岸为主的口岸体系,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完善与外贸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税务、跨境电商、商贸服务等综合配套功能,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口岸服务平台。
(三)总体设计与布局
以现有大交通格局为基础,以交通体系中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为突破口,在全域范围内布局,形成“一核心、五通道、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即:依托格尔木火车南编组站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核心区,发挥格尔木交通运输总协调、总周转、总服务等核心功能;以格尔木为中心形成西藏、新疆、甘肃、敦煌、四川五个方向的交通和物流通道;以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区为核心,与格尔木境内及周边众多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火车站点等形成若干相衔接多个功能组团,完善提升格尔木交通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多式联运,打造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网络,以满足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军民融合发展需求。
依托格库铁路格尔木南编组站和格尔木工业园、藏青工业园、铁路物流中心等产业载体,通过统筹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通关服务、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以及跨境电商、第三方物流等供应链增值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形成顺畅的货物集散、存储、中转、海关通关等流线,实现当场报关、报验、签发提单、一票到底的“直通式”全程服务,建成现代高效的格尔木国际陆港。
(四)总体建设方案
1.国际陆港
国际陆港一般设有口岸监管、铁路编组、公铁联运、保税仓储、展览展销、电子化信息处理及配套服务等功能区,占地面积4.6 km2。依据国际陆港实践与青海陆港“一港两区”总体构想,确定格尔木国际陆港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铁路口岸监管区:主要包括国际货物进出卡口、联检查验、办证、海关监管、集装箱监管等功能区,建设国际进出货物联检查验中心、海关监管仓库、免税商业区(零售)、集装箱监管堆场等基础设施;(2)铁路功能区:主要包括铁路编组、集装箱转运、货物换装、货物联检、货场堆场等功能,以利于出入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的检查、检验等快速通关服务提供支持;(3)指定口岸:建设水果、肉类等指定口岸,为农产品进出口作业区、加工区;(4)配套服务区和交易区:主要建设进出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交易中心、陆港总部、商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为通关、国际贸易提供配套服务的区域;(5)多式联运区:建设集运输、中转、仓储、配送为一体的“铁公机”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区,建设内容主要有综合仓储堆场、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国际班列物流服务区、集装箱集拼箱区,以及陆港环形铁路专线等;(6)综合保税区:建设具有保税功能的各类仓储区、室外大宗货物堆场、办事大厅、停车场、加工区及监控设施。在石化工园区、盐化工园区、工业园区、昆仑物流园等区域设置海关监管的保税仓库;(7)智慧陆港: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港口生产系统管控一体化运作,做好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港口物流枢纽“经济、高效、安全、绿色”。
2.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体系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客货运场站枢纽:建设格尔木客运中心站枢纽工程,构建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及配套设施,为格尔木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输服务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提供有力的支撑;(2)铁路车站枢纽:按照客内货外、客货并列的站场布局和功能分工,形成以格尔木站为枢纽内唯一客运站,格尔木东站、格尔木南站、格尔木西站为货运站布局;(3)航空枢纽:适时建设格尔木机场第二跑道及新建格尔木民用机场,适时建设格尔木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班,以适应航空业务量增长需要,打造青海省次中心机场枢纽。
3.交通路网
公路:格尔木市境内国省公路干线将达到1 975.8km,其中国家高速公路3条,里程合计644.4 km;普通国道3条,里程合计742.9 km;省道4条,里程合计588.5 km。根据《国家公路网青海境内线位规划(2013—2030年)》《青海省省道网线位规划(2014—2030年)》《格尔木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完善格尔木境内各等级公路建设。
铁路:与格尔木有关的国家铁路干线主要有格尔木—成都铁路、格尔木—大理铁路、格尔木—西宁高铁等青海省境内里程2 525 km,其中格尔木境内里程300 km。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格尔木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推动格成铁路建设,完善格尔木与西宁、拉萨、敦煌、库尔勒及成都5个方向的衔接,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的连通中国西北、西南的“十”字主骨架铁路网。
4.智慧交通
建设格尔木市交通信息中心,将智能交通功能扩展到居民出门信息,运输组织智能化,交通枢纽协调、疏导服务、智能公共交通领域,全面构建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五)建设成效
格尔木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建设,有利于促进铁路网、公路网、城市路网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物流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据推算,2025年格尔木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建设发展规划项目的实施及其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80亿元,可直接和间接增加数万个就业岗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格尔木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陆港建设,有利于打造连接甘、新、青、藏、川五省区的交通枢纽,建设大通道,形成大市场;有利于促进铁路网、公路网、城市路网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物流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入驻,构建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和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促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和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加快对外开放和贸易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港区与所在市区实现同城化发展,强化港区与周边城市的紧密联系、互动融合,进而提升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共享发展。综合来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二)建议
1.加快推进格成铁路的建设
成格铁路作为成库铁路的南段,未来与甘藏铁路交叉,有利于优化中国西北部区域广大中部地带的铁路格局,有利于改进与四川省西北部、青海省西部以及新疆中部地区的交通往来。
2.采取政府+企业的投资模式实施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争取国家及青海省对格尔木市交通运输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地方交通运输领域的开放合作力度,完善交通投融资政策,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建设融资渠道,研究适合地区发展的融资方式。利用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地方交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的投资模式,如道路、水电、口岸监管设施、电子信息化、综合保税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政府投资,铁路功能区由青藏铁路公司投资,多式联运区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投资等。
3.加强智慧交通与智慧陆港建设
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化建设是全国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目前格尔木市智慧交通和电子口岸等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接,提升通关效率,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青海电子口岸打造成青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和开放、便捷、安全的大通关综合服务体系,将国际陆港建设成为智慧陆港、绿色陆港。
4.争取综合保税区等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参照全国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经验,为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对国际陆港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保障陆港内重大投资项目及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安排外经贸专项资金对国际陆港转方式调结构项目给予倾斜支持。支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重点支持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免税商品展销中心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将口岸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计划,争取安排建设基金支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