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模式对腰椎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1周兴茂吴俊哲池伟东张彬
周兴茂吴俊哲*池伟东张彬
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是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术后患者康复[1]。ERAS模式目前在普外科、心胸外科甚至泌尿外科均有应用[2-4],但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仅有的少量文献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的疼痛及液体管理。本科自2019年开始将ERAS模式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发现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同时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提高住院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8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经系统的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后无效,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经皮微创手术或非内固定融合的患者;合并腰椎骨折、肿瘤、感染等非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或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开展快速康复模式患者作为观察组,共纳入143例:男68例,女75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9±8.1)岁。采用常规模式患者作为对照组,共纳入144例:男74例,女70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7.1±7.4)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观察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管理办法
1.2.1 术前管理
对照组常规禁食禁饮8 h,按需给予口服止痛药;观察组入院后告知患者快速康复流程、措施,术前3 d口服塞来昔布200 mg,一日2次,术前1 d超前镇痛:氟比洛芬注射液5 mL静滴,必要时协助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睡眠情况,术前6 h禁食固态食物,全身麻醉诱导前2 h给予200 mL碳水化合物口服。
1.2.2 术中管理
两组均于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呋辛1.5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手术时间超过3 h追加一组抗生素。对照组常规手术管理;观察组除常规管理外使用测温导尿管检测体温,体温毯维持术中患者体温>36.0℃,使用温液仪加热静脉注射液,手术结束前给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行伤口局部麻醉。
1.2.3 术后管理
两组术后48 h内统一给予头孢呋辛1.5 g静脉推注(每8 h 1次);对照组:按需给阿片类药物止痛,术后6 h后可予少量水及液态食物,拔除引流管后,患者决定是否下地;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清晰可给予少量水,患者进食后可减少静脉液体量。术后3 d内给予静脉滴注氟比洛芬注射液(50 mg/次,2次/d),术后3 d至2周口服塞来昔布200 mg,一日2次。观察组术后回病房即开始双下肢被动活动,拔除引流管后指导患者下地,康复医师协助制定活动方案,必要时身心科师协助改善睡眠。
1.2.4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腰背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长短、住院总费用、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包括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切口感染的判断根据第8版《外科学》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表浅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5]。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6]制定。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7]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版判定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诊断参照《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8]判定。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围手术期VAS、ODI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余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VAS、ODI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不同时间节点,两两比较<0.05。
?
2.2 两组手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
?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144例手术中3例(2.08%)出现了切口感染。其中1例为表浅切口感染,经抗感染及换药治愈;2例为深部切口感染,其中1例经清创持续灌洗后治愈,1例经清创引流后治愈。观察组143例手术中仅1例(0.70%)发生切口感染,为表浅切口感染,经静脉抗感染治疗愈合。两组在切口感染率方面比较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各项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但因数据较少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0.05。
?
3 讨论
腰椎减压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但影响腰椎减压融合术后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很多外科医生存在重视手术技术而轻视患者围术期管理的问题,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快速康复核心理念是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术后患者康复。本研究中快速康复模式组与对照组对比,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ERSA组术后VAS、ODI评分与传统模式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ERSA组通过术前宣教方式、超前镇痛让患者了解术前、术后康复的全过程,降低心理应激和精神不安因素。韩广弢和李皓桓[9]通过研究认为,快速康复模式能对患者康复速度起促进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同时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缩短传统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有利于减少因长时间禁食、禁水带来的机能减弱的不良反应[10];避免长期禁饮食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11];术中患者相对恒定的体温管理及切口麻醉药的局部应用,有利于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心肺等多脏器的功能[12],在减少疼痛的同时还能促进机体恢复,有利于术后早期下地锻炼。两组对比ERSA组术后卧床时间比常规组平均少2.1d(<0.0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肠道功能恢复,减轻血液在下肢瘀滞,预防深静脉血栓[13]。同时减少了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另外术中低体温可引起可逆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影响凝血功能;同时低温还会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血液粘度,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患者的血管收缩和免疫功能都会受到抑制,影响血氧饱和度,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14],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此,ERSA组中的术中保温、缩短禁食水时间等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早期复苏,减少出血,还能促进机体恢复、减低感染风险,从而减少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3例(2.08%)发生了切口感染,观察组中仅1例(0.70%)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在切口感染率方面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各项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但因数据较少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统计方面,对照组144例共有20例(13.89%)并发症,观察组143例手术中仅8例(5.59%),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05)。
笔者认为,本研究中ERSA组和常规组对比并发症减少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多模式的镇痛既让术后疼痛评分下降,也使早期下地活动成为可能;缩短禁食水时间、术中体温管理及既促进了机体的恢复也降低了感染率的发生;而疼痛减轻和机体的恢复让早期下床活动成为可能,早期下地不仅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加快康复过程,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1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模式在临床科室管理过程中,使得医疗资源的配置合理化,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与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方式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期间总费用亦显著减少。同时,快速康复模式的实施不仅追求单纯时间上的“快”,更要求微创、稳态,减少应激反应促进早日康复,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更是诊疗质量上的不懈追求。快速康复模式使医护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加强整个科室的医疗水平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