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龙虾稻田早繁与温棚规模化良种繁育技术探索

2020-12-21张茜喻梅王珍吴昊

水产养殖 2020年2期
关键词:温棚水温小龙虾

张茜,喻梅,王珍,吴昊

(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徐州 221018)

小龙虾具有养殖周期短、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近年来小龙虾市场价格逐年上升,激发了渔民养殖淡水小龙虾的热情,养殖积极性高涨,自发开展了池塘、稻田等多种模式的养殖。目前,我市小龙虾的养殖规模虽然发展迅速,但还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小龙虾苗种大部分都来源于野生,品种、品质差;二是以短期暂养为主,不能实现批量上市,整体效益偏低;三是以个体户散养为主,缺少有技术支撑的养殖龙头企业。为了提高我市小龙虾的商品规格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睢宁县戈崇义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徐州市科技局项目“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将日光温室原理和设施创造性地应用到稻田-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方面,经过了2年试验,均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稻田的选择与修建

1.1 稻田的选择、改造与建设

本次试验选取试验塘为4个,面积均为4×667 m2。稻田要求田埂不渗漏,降雨不溢水、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试验用的池塘开挖“回”形田边沟,“回”形沟总面积占整个稻田总面积的10%。

1.2 防逃设施

由于小龙虾有逃逸的特性,所以在建好“回”形田边沟以后,沿稻田四周设置防逃设施。设置方法为:田埂上设置围网等防逃设施,高40~50 cm,田块拐角处呈圆弧形。进排水口用筛绢网密封,防止外源野杂鱼的进入和虾逃逸。

1.3 温棚的建造

试验用温棚为全钢架立柱拱式大棚,温室的方位为东西延长,南北向,圆形拱顶。为了增加温室的保温性,温室由双层轻型钢结构构成,顶由可卷拉的棉被与塑料膜以达到增温控温的目的,温棚高3 m,跨度10 m,长100 m,温棚门口悬挂棉被,防止冷空气进入。

1.4 繁殖池准备

温棚内建造水泥池,每个水泥池面积20 m2,池深70 cm。放养亲虾前繁殖池用200 g/m2左右的生石灰彻底消毒,新建水泥池先去碱再消毒。水泥池水深一般保持在50~60 cm。池底用石棉瓦和红砖建人工巢穴。池内放养水葫芦,覆盖水面2/3。配置相应的增氧设施。

1.5 稻田消毒

一般放养前10 d将稻田注水,水深控制在30 cm左右,采用生石灰150 kg/667 m2全田泼洒消毒。注入新水放试水鱼,检测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试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进行养殖。

2 小龙虾亲本培育

2.1 亲虾的选择

一般选择体格健壮、附肢齐全无损伤、活动能力强、体色呈深红或者褐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体质量在40~50 g左右的个体作为亲本,雄性大于雌性;性腺发育良好,雌性亲虾用强光照射腹部观察卵巢发育良好,清晰明显。不要挑选已经附着卵甚至能见到部分小虾苗的亲虾,因为经过运输,附着卵或者小虾苗会因为运输挤压脱离母体死亡,幸存的亲虾或虾苗也会在到达目的地后打洞消耗体力而无法完成生长发育。

2.2 种质要求

直接从天然水域捕捞或者或者从池塘、稻田水域中挑选,也可以从市场中挑选,但要问清水源、离水时间、运输方式等。在炎热的夏天一般离水时间不超过2 h,其他时间段不要超过4 h。过分挤压、离水时间长的个体不能作为亲虾。

2.3 亲虾的运输

小龙虾亲本挑选完毕后,把亲本放入有微流水的地方暂养3~4 h,让其排干粪便,增加运输成活率。雌雄分开放入竹制笼中,笼底面积0.1~0.2 m2,每笼装200只左右。

2.4 亲虾的越冬管理

越冬前的秋季,水温适合龙虾的生长,对亲虾要进行越冬前的强化培育,促进生长发育,积累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为越冬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雌雄性腺的发育。当外界水温降到10℃时,就可将选择好的亲虾移入温棚中进行越冬培育。越冬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放养密度的控制。亲虾在移入温室前需用2%的食盐水浸泡10~15 min,其放养密度为20尾/m2。在整个越冬期间,温棚内的水温尽量控制在15℃以上,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亲虾提前发育,提前繁殖,还能收到较好的繁殖效果;二是饲料投喂。小龙虾进入温棚内第2天即可以投喂,根据抽样测得尾重推测群体重量,制定投饵计划。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每10 d调整1次投饵量,投喂的小龙虾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在28.5%。投饲量在冬天天睛时每天占体重的2%~3%,小龙虾在水温低于15℃基本不摄食,水温低于15℃不需要投喂;春节过后,2月中下旬投喂量增至占体重的4%~5%。投喂坚持“四定”、“四看”原则,确保喂匀,喂足,喂好;三是水质调控。温室内水的透明度宜保持在30 cm以上,在水质调节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注水和换水。注水、换水的次数根据水色、水质而定。四是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小龙虾的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及对防逃设施进行检查,防止小龙虾逃逸。

2.5 产前强化培育

小龙虾的产前培育非常关键,产前培育的好坏,对繁殖的成败影响很大,它关系到怀卵的数量,产卵顺利与否,当室内水温增加到20℃时加强亲虾产前强化培育。

亲虾的产前强化培育与越冬培育一致,应加水深至60~80 cm,加强投饲强度,投饲量增加到6%~8%,但要及时观察水质变化,防止残饵变坏败坏水质。每2~3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2。

3 小龙虾的繁殖与培育

3.1 繁殖

当水温持续到20℃以上时小龙虾开始出苗。小龙虾产卵后孵化出苗的速度和水温有一定的关系,水温越高,出苗的时间越短,水温越低,出苗的时间越长。试验证明,在水温达到26~29℃时,孵化时间为42~47 d,在水温低于10℃时,小龙虾整个孵化过程大约需要3~4个月。

小龙虾有护幼的习性,仔虾在脱膜后不会立即离开母体,一般会附着在母体的游泳足上,出苗后5~7 d方可离开母体独立生活。每天坚持巡塘,当发现水泥池里有龙虾仔虾时,每周可加注新水2~3次,促使幼体生长。同时加强管理,适当降低水位20~30 cm,以提高水温,并做好仔虾的投喂工作。

3.2 苗种培育

小龙虾幼虾脱离母体时体长只有9~12 mm,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差,容易死亡。当发现有90%的抱卵虾已经没有幼体附着时应及时将亲虾移走,孵化池作为培育池直接进行培育。

3.2.1 营造仿生态环境 水草对龙虾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培育池中要移植和投放沉水性植物和浮水性植物为幼虾提供攀爬、隐蔽和栖息的场所,还可以作为饲料,保证幼虾培育有较高的成活率。沉水植物可用伊乐藻、苦草、金鱼藻等。漂浮植物可用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面积占比40%左右。此外,水泥池中还可以设置一些网片、瓦片等物,增加幼虾栖息、蜕壳和隐蔽场所。

3.2.2 幼虾的放养 幼虾的放养密度要根据鱼池的条件而定,有增氧条件的池塘一般可放养刚离开母体的幼虾500~800尾/m2,采用微流水的培育池一般可放养刚离开母体的幼虾800~1 000尾/m2。放养的幼虾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放养时可选择晴天早晨或者傍晚放养。放养时应将装有幼虾的氧气袋放入池中浸泡20 min,待水温一致后再放开袋子,缓缓的把虾放入池中。

3.2.3 幼虾的喂养 开始时投喂轮虫、枝角类幼虫等,保证水中的饵料生物含量为每毫升15~20个。投喂的轮虫或者枝角类幼虫如果是池塘培养的,要用40目的筛绢网过滤,过滤后用2%~3%的食盐水消毒再投喂。每天投喂4~5次,保证水中饵料生物含量,也可投喂豆浆。喂养5~7 d后,可以改投适口的颗粒饲料。投喂量为早期每万 尾龙虾0.2~0.3 kg,后期的投喂量为体质量的6%~10%。投喂时坚持“四定”原则根据虾苗的活动情况、水温、水质、天气等灵活掌握每天的投喂量。

3.2.4 水质管理 幼虾的成活率除了与饵料供应有关系以外,水质变化也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幼虾的密度,剩饵的多少及粪便等,整个养殖过程中水体环境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质调控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注水、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幼虾培育最好有微流水或者循环水,通过流水改变水质情况。也可以通过注水、换水的方式改变水质,有条件的根据情况开启增氧机,确保水中溶氧充足;二是及时清理池中粪便、残饵;三是及时减少幼虾的放养密度。

3.2.5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观察小龙虾的摄食及生长情况。注意水质的变化,保持环境安静,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

经过25~30 d培育,幼虾蜕壳5~8次,体长可达到3~5 cm,即可捕捞投放到稻田中进行养殖。捕捞的方法采用放水收虾法。

4 商品虾的养殖

3月底4月初可在虾沟或大田中直接放养虾苗进行养殖,根据大田里水草欠丰欠等水体条件,一般放养量为5 000~8 000尾/667m2,规格为3~5 cm的幼虾。经过50~70 d左右即可培育出可上市的商品虾,提早了上市时间,避开了龙虾“五月瘟”,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温棚水温小龙虾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虾稻共作地虾沟水温与气温的关系及其预报研究
曹永华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村姑
连阴天气下温棚内逐时降温模型研究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