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气象为农服务研究
2020-12-21刘艳丽
刘艳丽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 包头 014030)
1 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气象为农服务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农民思想依然停留在“经验农业”阶段,依靠祖辈的经验和农谚进行种植、浇水等作业,缺乏气象服务获取的主动性,此外部分地区气象服务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民对气象服务紧迫感降低,气象预报缺乏时效性;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过程中,气象为农服务的传播渠道依然是以传统电视、广播为主,缺乏创新性,近些年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气象对点扶持的方案,但多是以特色农业作物为主,覆盖范围比较窄,无法满足农业、农民的需要。
2 互联网背景下气象精准为农服务
2.1 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
在气象为农服务发展过程中,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实施,气象为农服务会进一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气象观测网的完善工作,农业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试验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覆盖率明显提升,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部署进行建设,而且气象观测网中的站点的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互通,有效提高了局部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精准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气象服务;另一方面,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网的综合建设,实现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植物生长实景监测仪,气象监测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全覆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实现了信息的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对小气候特征和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精准气象服务。
2.2 特色农业作物对点扶持和实时监测
特色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精准性,在气象服务要求方面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各地区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监测网的建设,将农业作物所在区域进行精准监测,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准确性。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作物对点扶持和实时监测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农业设施可以根据气象数据的反馈及时进行生物补水,种植时机最优化等工作,有效推动了特色作物和农业的发展。
2.3 进一步拓展传播的渠道
气象为农服务过程中,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传播的渠道。除了传统电视、广播为主的气象服务以外,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形成宣传矩阵,确保农民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气象内容,提高内容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各地区气象部门要合理选择宣传的渠道,要符合当地地区农民信息获取的需要,同时做好信息的共享,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此外,气象为农服务拓展传播渠道应积极建立一支气象应急处理队伍,坚持有政府部门为主导,整合所在地区通信、气象、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措施,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小结
气象为农服务应积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完善气象服务网络,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局部小气候预测的精准性,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