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小水库死鱼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2020-12-21廖生枝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亚硝酸盐鱼类水体

○廖生枝

2019年11月21日,接到福建省清流县灵地镇野口垅水库承包养殖户黄友林的电话称其养殖水库有大量死鱼情况,清流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和县环保局一起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查看调查。现将这次死鱼事故总结如下,以期能对广大鱼类养殖从业者起到警醒,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 现场调查

1.1 野口垅水库基本情况

野口垅水库位于清流县灵地镇灵地村西边半山腰,1987年动工建设,1988年竣工,建设初衷是为周边村庄农田灌溉用储存用水,同时兼顾防汛功能,设计总库容10.06万m3(由于长期淤积原因,实际库容已减半)。水深与降雨量大小和灌溉用水情况有直接联系,在高水位时水库的水面面积可达到30亩,最大水深5m。水库年养殖各类商品鱼产量近2.4万 kg(其中以投饵鱼类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产量约1.8万 kg,白鲢、鳙鱼等产量约0.6万kg)。

1.2 现场情况

21日接到电话后,专业技术人员即前往野口垅水库,据现场调查,水库的水位较低,最大水深2.1m,平均水深1.4-1.5m,水面面积经测算12亩,库容11000-12000m3,水体暗黑,有恶臭味飘散在空气中。水库的岸边、水面均有发现少量死鱼。

在水库上游左右两侧各有一家存栏30-50头和100-150头的生猪养殖场,养猪场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

1.3 死鱼情况

根据养殖户自述,水库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等养殖品种自11月15日开始陆续发生死亡,11月17日死鱼最严重,11月18日以后逐步减少,时间持续到25日。总死鱼重量近1.5万kg。

1.4 水质检测情况

经专业技术人员对水库水质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水温为16.0℃ 、pH为7.9、溶解氧为5.2mg/L。水库上游水体氨氮1.064mg/L,总磷 1.21mg/L,COD60.5mg/L。水库下游(排水口)水体氨氮1.354mg/L,总磷0.875mg/L,COD26.5mg/L。另外据养殖户反应,11月15日发生死鱼初期,有请饲料厂业务员对水质进行检测,水体的氨氮溶度超过5.0mg/L。

2 原因分析

2.1 死鱼原因

该水库出现死鱼前,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有较大的下降,降温幅度达到10℃以上,且降温后较长时间天气阴、小雨,空气湿闷,水体中溶解氧长期处于较低,厌氧细菌繁殖,形成厌氧分解,分解出氨、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水体黑臭。

在渔业养殖生产过程中,渔业水质应将非离子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过程中,水体非离子氨含量达到0.2-0.5mg/L时,会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水体非离子氨含量达到1.0mg/L以上时,可致鱼类死亡。

综合各因素经初步分析,这是一起由外部环境引起渔业水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鱼类中毒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水库渔业水质中非离子氨含量严重超标,导致鱼类无法生存造成养殖对象中毒。

2.2 原因分析

非离子氨超标主要是因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过大、水产动物排泄物积累、外源性有机物排入、底层有机物沉淀和细菌分解等变成有毒的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造成鱼类中毒死亡。一方面: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来源于饲料、肥料、外来水源,池塘每天投入的饲料中的氮元素是水体中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的最初来源,鱼类残饵粪便及各种水生生物的尸体、上游养猪场未经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质等在塘底不断积累,经过各种细菌的转化,变成有毒的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另一方面水库养殖密度过大、浮游植物不足、天气急剧变化等导致溶解氧下降,导致亚硝酸盐大量积累;此外野口垅水库常年不清塘,非离子氨、亚硝酸盐较高,养殖户在天气转暖拉网捕鱼时搅动底层有机质,将底部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涌到水库中上层,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

3 意见建议

3.1 鉴于野口垅水库是以灌溉、防汛为主,库容不大,上游来水水源不足,建议采取生态放养模式进行养殖。

3.2 水库上游禁止进行生猪养殖或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养殖废水排入给水库带来的水质污染。

3.3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降低养殖密度,注意调节水质,减少病害发生。

(通联:365300,福建省清流县龙津镇碧林南路81幢 电话:13459882086)

猜你喜欢

亚硝酸盐鱼类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鱼类运动会
关于肉制品中不添加亚硝酸盐而能检出的探讨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吃剩饭剩菜真的会致癌吗?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
生物学中的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