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的都市农园景观设计探究
——以杭州市“钱塘农园”为例
2020-12-21马军山
黄 芹,马军山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对于儿童来说,亲近自然才能更好地释放天性,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中长大,远离大自然的不仅是孩子,也包括大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这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完全分割[1]。21 世纪以来,越来越少的户外休闲空间限制儿童的运动;丰富多样的电子产品,从手机到平板,再到电脑,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们不再热衷户外运动,而选择日复一日地捧着手机久坐于沙发上,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据2017 年《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儿童肥胖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学生中;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低龄化趋势;同时这样的成长环境也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的儿童容易患有社交恐惧症。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推行自然教育变得刻不容缓。2018 年仅参与全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的自然教育机构就有398 家,此次调研虽不能形成有效结论,但可以看出的是,从2010 年以来,我国自然教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给予我们在未来更好地进行自然教育树立了信心。
1 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萌芽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主要是强调对人,尤其是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尊重和释放儿童的天性[2]。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的教育[3]。
不论是外国还是中国,自然教育家都对自然非常推崇。先秦道家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根本就在于一切顺其自然。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出“缘督以为经”,主张凡事都要顺着自然的理路而行,教育当然也不例外[4]。
虽然至今对于“自然教育”这一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笔者认为,自然教育就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通过实践的手段,激发人们(尤其是儿童)的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的奥秘,在轻松愉悦、没有压迫性的环境下自由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目的是让人们在自然体验中学习自然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尊重生命,建立生态的世界观,遵照自然规律行事,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中国自然教育的现状
自然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仅有20 年,相比于西方上百年的发展来说,由于出现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所以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 个方面:一是缺少权威行业标准规范,限制了行业质量的基本保障以及未来专业系统化的长期有序发展;二是平台化、日常化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不足,限制了行业发展效率及可能性;三是政府参与推动有限,难以获得广泛的深度认可和与体制内教育的结合;四是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缺失,导致人才紧缺,当前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
3 钱塘农园——基于自然教育的都市农园
3.1 区位及周边分析
钱塘农园的主园区为北园区,具体位置是在凤起东路以北,艮山东路以南,五号港路以西,三官塘路以东,南园区与北园区以凤起东路相隔。农园的周围是钱江新城正在进行重建,将来这里会建成一座座新时代的中心商务区,南边不远处就是钱塘江,之后会建成一条3km 长的沿江景观带。
3.2 设计理念
老杭州有个民谚:“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5]。杭州以东的彭埠地区,向来是杭州人的“菜篮子”,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在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钱塘农园希望通过回归田园的形式将这些肥沃的土壤保存下来,通过“土壤银行”的理念,将这些土地从城市中剥离出来,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维持土壤的生态循环。农园旨在重新构建人与土地、人与食物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连接自然和生态的多元化生活空间,提供各种与自然、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致力于帮助人们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3.3 场地概况及功能分区
钱塘农园整体分为南北2 个区块,北区块为占地面积约11hm2的农田,主要分为接待中心、共享农田、循环再利用中心、畜牧园、朴门香草园、自然Club、鲜果园、24 节气x 复合美学空间、蔬菜园、轮作园10 个功能区,遵循自然的节奏进行耕作,以“在地、生态、循环”为理念,打造城市中心唯一的人文教室和自然教室;南区块是占地面积约为3.6hm2的文创园区,以20世纪80~90 年代的农民民宿为建筑肌理,在保护“农桑环绕、民宿矗立其间”的传统生活场景前提下,围绕着生活美学,展开民宿、餐饮、市集、创客平台的跨界整合。
3.4 自然教育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3.4.1 选址定位。儿童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在农园的选址上,这里原本就是杭州人的“菜园子”,拥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将它在城市中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保留最自然、生态的景观形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的目的。并且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中心区农园项目,钱塘农园能让城市里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自然课堂。
3.4.2 景观空间设计。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时,以碎石、木材、砖块等自然材料作铺地进行非人工式的景观划分,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域分割,较少使用比较现代城市化的设计要素,从而提高整体更为自然的空间感受。
3.4.3 体验式的景观设计。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儿童参与其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和感知。在“共享农田”里,农园提供“土地认领”服务,在城市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农田,随心种植自己想要的蔬菜,从选种、催芽、育苗、整地、栽种……详尽地了解一棵蔬菜的一生。或者也可以选择体验一把“1m2”种植箱,亲手种下一种蔬菜。无论是哪种途径,都比从他人口中间接获取的知识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调动出外界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儿童关于自然的认知,从自然成长中获得互联网世界之外的乐趣。
3.4.4 景观设计的艺术化表达。在“钱塘农园”中,随处可见景观设计中对自然材料的艺术化表达,如用废弃的轮胎做成攀爬设施,既能起到户外锻炼的目的,还能促进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有了父母的保护更能加强彼此间的信任感;轮作园里,利用花园废料搭建多元化的昆虫旅馆,邀请更多的昆虫回归土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对于儿童来说,丰富的趣味性是吸引他们进入景观并与之产生互动的最大因素,在钱塘农园中,用色彩鲜艳的熊猫、乌龟、松鼠、蘑菇等图案装饰农园中的音响,强烈地吸引了儿童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色彩鲜艳的景观设计和悦耳的歌声还能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有活力,感受到自然的艺术美。
3.4.5 丰富的自然课堂。农园有人文教育区,开设不定期的课程,老师会教授孩子们关于大自然的知识。食育课堂上,学习怎么才能吃得健康;耕读课堂上,孩子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一棵青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动物课堂上,零距离与可爱的小动物接触,羊、鸡、猪、兔、鹅,这些温和、亲近人的动物在孩子的眼里都是他们自然的伙伴,提供动物喂养环节,培养儿童对待生命的爱心;在高科技农业展示厅里,可以欣赏到不需要土壤就能生存的空气凤梨;在桑园农具展上,可以观察蚕茧是如何抽丝,最后做成漂亮衣裳的过程。
4 结语
杭州市“钱塘农园”是集农事互动体验、展示教育培训、住宿餐饮、创意农业于一体的互动型CBD 城市休闲田园综合体,遵循自然的节奏进行耕作,以“在地、生态、循环”为理念,打造城市中心唯一的人文教室和自然教室。游客在钱塘农园游园过程中,能感受到农园在多方面呈现自然式的景观设计策略,与其他人工式的景观空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与其他动植物园、游乐主题公园相比,钱塘农园的类型则是以科普教育、休闲采摘、亲子实践和文创餐饮等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实验基地,从“土壤银行”到“昆虫旅馆”“农耕生活”,钱塘农园正将传统农园以时尚、新式、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呈现,内部的设计也是以自然式为主,包括自然材料的使用,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割,体验式的种植和动物喂养能够激发儿童对于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欲望,释放更多儿童的天性,从自然中获取知识。
钱塘农园于2019 年5 月正式开园,作为全国首个城市中心区的都市农园,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相比于其他选址较为偏远的农园,它能更近距离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让城里人体现田园生活的乡村旅游不再是“一次性旅游”,土地认领和自然Club 等配套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农园的自然教育功能,让城市里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自然课堂。但也正因为钱塘农园是全国首个城市中心区的农园,在未来的发展上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