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会泽,眺望百年前的赤焰

2020-12-21

时代邮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铁桥云集会泽

滇东北的山是无尽的连绵,山外还是山。一层一层地翻越,越过无数山的包围,在梁子和槽子之间蜿蜒前行,刚好有一块合适的平地出现。会泽,这个毫不起眼的县城就在一马平川之上,让人暂时摆脱山的纠缠。

一座大大的铜钱状建筑物端立于县城中心广场上,让初来者忍俊不禁。铁桥从铜钱中央方孔处穿过,下方是一池清水。人们可以顺着铁桥慢慢走,大大方方地钻钱眼。

如今名不见经传的会泽,几百年前,曾是著名的“钱王之乡”,先后设立的新、旧两个宝云铸钱局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铸钱局。

会泽所在的乌蒙山北麓,是明清时期主要的产铜基地。鼎盛时期,大小矿产几十座,矿工高达几十万人。炼好的铜锭最初是通过水运经云南昭通直往四川泸州,入长江一路向东到达瓜州,再经大运河直抵北京。清朝后期,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使用过会泽宝云铸钱局铸造的铜钱。

无数蜿蜒的陆路和水路在这高高低低的梁子与坝子间延伸,它们是大清帝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这个隐藏在乌蒙山褶皱里的边陲小城,因为铜钱,与万里之外的京城紧密相连,繁华共振。十省会馆云集于此,南北风俗在此交汇融合,舟车云集,如梦如歌。

在乌蒙山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自南向北海拔落差几千米的蜿蜒古道——会泽县娜姑镇石匠房古驿道。它是云南最古老的栈道,曾见证过万里京运的辉煌,如今被遗忘在荒烟蔓草间。

顺着盐水河谷,在累累卵石和湍急河水中寻找徒步的路。两百多年后,这里早没有前人的足迹可供后人寻觅,连河谷里的石头都变了模样。巨大的山谷把阳光剖成两半,明亮与阴影同时出现。石阶上还留存着深深浅浅的马蹄印,现在没有一只矫健或者疲惫的马蹄来与它重逢,碎石和尘埃渐渐把它们填满。

路边有一石碑,上有“汔可小息”字样,寻古访幽的人路过此处,以为是提醒路人适当休息,歇会脚再赶路。其实它来自《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落款题字的甘韶,是民国九年(1920年)巧家县的知事。有感于那些在山石间辛苦开路和行路的人,希望他们在艰苦的劳作后,获得安息。从河道进入山道,层层的荆棘、灌木足以遮掩曾经的热闹和喧嚣。山谷的河水声失去了人声和马蹄声的协奏,变成寂静的单调。鸟儿好奇地从行人头上飞过,看我们在山道上匍匐前进。光阴让我们素不相识,只有峭壁和悬崖一如既往地险拔。

1911年,民国建立,铜钱这一币制消失在历史中,万里京运就此结束。当年商贾云集、钟鸣鼎食的城市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在高原的长风中恢复静谧,这条手工打造的栈道重新回到山水与密林间。退出历史舞台的钱币也以新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除了广场上标志性的铜钱雕塑外,你会发现许多铜钱的符号散落在会泽的大街小巷中:路灯、排水井盖、路牌。现在,它们是日常的温度。

当所有的炉火与烈焰、沸腾和喧嚣被岁月的风吹散,会泽的旷野、群山变得安详而沉默。如今,娜姑坝子上,静谧朦胧的白雾漫过一条条笔直的小路;念湖天光一色的朝晖夕映中,黑颈鹤翩翩起舞;大海梁子上的草为山峦织出厚实柔美的外衣,羊和白云一样,一朵,一朵。

大地上的荒凉和繁华此起彼伏。那些当年在这条古道上络绎不绝的人群和马匹消失了,他们安息在那遥远的岁月里。人群又在另外的土地上点燃新的赤焰烈火。在阳光和白霜同时闪耀的清晨,嘴边哈出的白雾升腾出蓝天下一朵小小的云,袅袅而起,汇聚出新的人烟。

猜你喜欢

铁桥云集会泽
思辨式阅读任务
思辨式阅读任务
蓝营大咖云集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山图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围攻云集品风波的背后
精英云集
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