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绷紧弦 加把劲响鼓重锤打赢收官之战
——扶风县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建设工作纪实

2020-12-21摄影报道郑飞李文杨庆仪实习生

陕西画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木耳食用菌花椒

摄影报道/郑飞 李文 杨庆仪(实习生)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夺取全面胜利的总攻号令——“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打好“责任拳”,拉紧思想“防滑链”,压实主体职责;打好“政策拳”,转动扶持“驱动轮”,确保稳定脱贫;打好“帮扶拳”,拧紧致富“增压阀”,鼓足发展后劲;打好“监管拳”,织密效能“监督网”,巩固脱贫成果。“五级书记抓扶贫”“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户分四类”“回头看”“一查一补两落实”......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指向标、关键词,在宝鸡市扶风县掷地有声、步履铿锵。

农忙时节话收麦

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的扶风县,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风县认真贯彻中央“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夯实工作责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持“户分四类”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现如今,扶风县已将脱贫攻坚工作重心由注重脱贫向脱贫质量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小小食用菌“菇”带动众乡亲撑起“致富伞”

莺飞草长,气温适宜,正是食用菌生长的好季节,顺着开满山花的小路,记者来到扶风县法门镇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

温暖湿润的菌棚里,形态迥异的木耳在吊带菌包上排排纵纵,竞相“绽放”,贫困户们有的忙着察看木耳菌棒喷洒保湿情况,有的则将刚采摘下来的木耳进行晾晒、翻检,每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你看,长到硬币大小的木耳就必须马上采摘,否则会影响产量。”贫困户孙彩宁早晨5点钟就已经在菌棚忙碌了。

“以前我们家里很困难,现在好多了,木耳有个好收成,我们贫困户不仅每年能有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挣到钱的同时还方便照顾家!”三驾村的贫困户张喜爱告诉记者。据了解,张喜爱的丈夫患病10年,不但不能干活,还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两个儿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仅靠4亩田和张喜爱打工所得。去年5月,张喜爱来到扶贫基地上班,“家门口就业”不但保证了她家每年有2万元收入,还方便了她照顾家里。

“我们这儿的菌棒里用的是果木渣,纯天然的,发出来的香菇有一股苹果的清香,这也是对周围村子里修剪后苹果树枝杈的再利用。”食用菌基地技术人员孙建博喜滋滋地介绍到。

“食用菌基地共培育的黑木耳每棒出鲜木耳约0.4公斤,每5公斤鲜木耳烘0.5公斤干木耳,总共3.6万棒按99%的存活率,有3.5万棒可出木耳,大概产出1.7万公斤鲜木耳,可产干耳1750公斤,按照每公斤市场100-120元的价格,通过‘互联网+农业’的电商扶贫等模式,依托网络销售平台,这批黑木耳预计增收18万元。”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利粗略地算了一笔账。

如何让这一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产业在西北落地,宝鸡扶风法门镇青年赵胜利苦苦探求了18年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手研发。2017年5月,赵胜利将饱含自己多年心血的食用菌带回家乡,创办了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黑木耳、玉木耳、香菇、猴头菇、大球盖菇、灵芝等食药用菌,积极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脱贫增收。

贫困户孙彩宁清晨5点钟就已经在菌棚采摘木耳了

一转身,记者们又走进了灵芝大棚。一朵朵打着深褐色“小伞”的灵芝格外引人注目,“这么大的灵芝!原来觉得灵芝只是生长在深山老林里,殊不知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在菌棚里种植了,除了药用外,还能做成精美的盆景。这样,产品附加值又提升了一大截,村民的钱包更鼓了!”大家感叹道。

食用菌项目自落地扶风法门镇以来,探索形成了“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租赁经营”“务工就业”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共带动240户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累计分红31.9万元。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促进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双赢模式,为推动当地及周边农民群众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除此之外,扶风县法门镇党委、政府立足产业现状,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1442.8万元,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150亩,以马家村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为核心,以齐村、建和、三驾、马家4个村为主体,以庄白、云塘、姚家、云岭、众和5个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为依托,打造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形成全镇食用菌产业“一基地五园区”的格局。

采取“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变原来的单纯“入股分红”为村集体自主经营、自主发展,为贫困户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新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48座,投放食用菌袋124万袋,直接吸纳带动全镇86户贫困户参与就业务工,间接带动1115户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

下一步,食用菌在这里还将继续放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拉长产业链,让已开发出的食用菌脆片、食用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尽快投入市场。

小小花椒映红致富路 漫山遍野披锦绣

小小花椒,浑身是宝。

“前几年在镇、村的帮扶下,我种植了11亩多的花椒,村党支部免费给苗木,还给化肥、给农药。唐广宏技术员还不定期地给咱技术指导,去年我种的花椒头一年挂果,就挣了3000多块钱,今年估计能收入2万元,7年以后的“盛果期”更是了不得,这对我们家来说可是个可观的收入。在自家花椒地正翻土的法门镇农林村新加坡组组长辛增岐高兴地说。

△花椒产业让村民走上了小康大道

△康辉蜂蜜在扶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迅速打开销售渠道

扶风县地处秦岭腹地,属暖温带山地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是大红袍花椒最佳适生区。扶风县大红袍花椒色泽鲜红、粒大、肉厚、麻味悠久、清香浓郁。

法门镇农林村、刘家村等6个行政村地处乔山旱腰带,长年缺水,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为了实现产业稳定脱贫,2017年,县镇村多次组织贫困户代表外出考察,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发现这里的地貌特征属于大红袍花椒的优生区,于是从外地引进花椒树苗,着力打造了沿北部乔山花椒生态产业示范园,实现了“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由于花椒树3年才能挂果,大家担心饿肚子,刚开始政府号召的时候,很多村民还不能理解,觉得太冒险。种小麦种得好好的,即便政策各种支持,还是不愿意冒险尝试种花椒,后来,经一次次地劝说,还采取麦田套种的方式,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才让有顾虑的村民‘定了心’。”法门镇农林村党支部书记韩孝民介绍说。

如今,法门镇种植的4583亩花椒1400余亩已实现初挂果,品优质高,昔日的旱塬地如今已成为花椒飘香的“聚宝盆”。

“以前我们是靠天吃饭,没有啥致富产业,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不仅摘了穷帽子,3年前种植的6亩花椒今年基本也都挂果了,往后家里就有了稳定的收入了”,农林村脱贫户赵永劳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扶风县将在法门镇沿北部乔山一带引导群众再发展花椒3000余亩,实现万亩花椒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做优做强花椒、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努力打造规模集中、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和品种丰富、质量安全的产品供给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秦花蜂蜜甜润帮扶户 打开销路“e心”来帮助

秦岭花草资源丰富,养蜂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中华养蜂始祖“炎帝之母”就在秦岭一带始创养蜂,并传之于后世。扶风县野河山林区拥有洋槐18万亩,蜜源丰富,每年5月份,槐花竞相开放,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观景,更是引得全国各地的蜂农来此牧蜂酿蜜。

近年来,扶风县紧抓这一优势,把蜜蜂养殖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科技支撑、服务带动等措施,打造蜂产业升级版,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新型模式,做到了农业集群化、生产标准化、销售一体化,保证送到客户手中的蜂蜜产品纯正、无污染、零添加。蜂蜜年产量达187.2吨。

现如今,扶风县的“秦花”蜂产品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吸纳带动全县120户贫困户从事中蜂养殖、物流、贸易、加工等产业。

“蜜甜也怕大山深。”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商业环境下,扶风县给电商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模式——成立了扶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据介绍,2018年以来,全县共面向创业青年、大学生、农村妇女、残疾人和群众等开展电商培训160期6585人次,其中实操培训1296人次,培训贫困户2304人次。

营商环境引得“凤凰栖” 工业新城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扶风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两大园区为突破,实施工业精准招商,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精心培育七大产业“巨头”,闯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陕西海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在发挥企业优势,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特别为扶风当地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培养“造血”能力,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司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扶风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就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帮扶贫困户家庭成员19人在企业就业,部分已成长为公司的骨干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西瓜新品种让日子过得更好

公司采用“师带徒”方式,从引导就业、岗前培训、上岗培训、技能培训几方面入手,为贫困职工传授自动化操作技能,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升贫困职工的业务水平。

在陕西海鹰有一个“姐弟三人在同一家企业积极奋斗”的故事,在其村组也成为一段佳话。机器组调机人员(技术岗位)韩佳乐,加入公司开始并无任何行业经验,经过公司内部培训、帮扶,到现在可独立换模、调机,配合生产主管对新员工岗前培训、班组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处处为公司着想,连续3个月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通过自身蜕变发展,积极影响并带动其亲属到公司工作,现姐弟3人均在公司重要岗位工作。

“两朵玫瑰”竞绽放 贫困户迎来“花样年华”

“家里4亩地流转给了苗圃基地,在这里打工,一天60块钱,老汉有病也能照管上,也能照管上孙子,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帮助。”天下着小雨,扶风县召公镇后董村5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烈秀穿着雨衣,一大早就来到了村上的百亩时令鲜花种植基地,为含苞待放的玫瑰苗除草施肥。

胡烈秀所在的后董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始终在低位徘徊。2018年,后董村和邻近的西吕村土地流转后,通过扶风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的牵线搭桥,引进了“万亩林海千亩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已投资8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栽植海棠、樱花、五角枫、玫瑰、碧桃等观赏林木30多个品种40余万株。仅后董村和西吕村就吸纳了近百名贫困户在园区务工。

“基地大棚里的单杆玫瑰花苗,40天产一茬花,这一朵玫瑰花在旺季可以卖到2块5左右,一棚4500多苗,产值1万多块钱,目前市场已逐步回暖。如今,广大花农正抢抓复工复产时机,力争将花卉苗木产业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扶风县段家镇宝鸡苏陕鑫艺仿真花村镇工厂装配车间里,20多位妇女正娴熟地用胶枪粘贴组装仿真玫瑰花枝。厂长王林海告诉笔者,他们的厂子采用订单式代加工模式,主要加工制作高仿真花,是扶风、邳州两地合作共建的西北五省首家高仿真花生产线,也是苏陕扶贫项目。复工复产后,县上在指导厂子做好防疫防控的同时,积极为工厂协调解决用电扩容、项目资金、扩大规模等问题,同时优惠10%的水价、电价,提供贫困户就业政策补贴21.6万元。今年一季度已经生产仿真花19万枝,实现产值230万元,为周边村镇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了便利条件,贫困群众纷纷称赞:“东奔西跑,不如家门口有个工厂。”

陕西果业扭动“金钥匙” 瓜果飘香助力脱贫忙

“就这一架猕猴桃,最少可以收入3000元。”“樱桃要捡颜色紫红的摘,酸甜可口。”“我们这里的西瓜叫‘千鼎1号’,又脆又甜,销路一点不愁。”……

走进扶风县午井镇九官村,座座新居拔地而起,条条水泥路阡陌纵横,猕猴桃、桃子、葡萄、西瓜、西红柿、圣女果、“绿宝”等果蔬园连接成片……

午井镇立足镇情实际,坚持以产业发展力促贫困户脱贫的主基调,依托陕果集团、华泰果蔬、欣丰益源、九官尚街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形式,全镇种植猕猴桃1.5万亩,建成2000南大棚西瓜种植基地,308亩高标准有机大棚蔬菜基地,1000亩精品苗木种植示范园,2000亩葡萄、核桃等杂果产业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个、成立专业合作社36个,全镇粮经比由2016年的81:19提升至55:45,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实现了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贫困户稳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多赢局面。

近年来,陕西果业集团扶风有限公司积极引进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800万,带动午井万亩标准化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周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公司已实施苏陕扶贫协作收益分红500户25万元,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资金300万元,为300户贫困户分红15万元。免费为群众开展猕猴桃栽植技术培训,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在基地就业。2018年10月以来,已使用午井镇当地劳务用工3000多人次,吸纳就业50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业350人从事果蔬园的日常管理,每人每天可增加近百元收入,有效助力帮扶贫困户脱贫,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

猜你喜欢

木耳食用菌花椒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巧洗木耳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发现木耳
如何识别假花椒?
木耳变形记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