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020-12-20俞诗汀林瑞耿李青松
俞诗汀 林瑞耿 李青松
(福建省闽清县气象局 福建 闽清 350800)
1 引言
不但传统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气象条件的依赖,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规模的扩大也会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些新兴技术也表现出受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的特点。因此,为了推动农业更好更快发展,需积极发展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并对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进行优化,实现农业气象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2 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简析
农业自动化气象监测站所提供的农业气象服务包含气象灾害监测以及病虫害预警等功能,此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决策。针对农业生产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复杂气象条件,气象局通过开展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以及应急联动等工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建议,降低恶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2.2 提升服务满意度。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电视以及网站等多种方式向大众公布天气预报以及气象预警信息等,并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趋利避害的服务建议,实现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2.3 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将实时、全面、精准的气象预警信息和多种预防措施,通过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发送给农民群众,可对农业生产以及农事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4 针对目前多样化的农事需求,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智慧气象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服务计划的制定,满足农民以及农业生产的需求。
3 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3.1 丰富气象产品,提升服务效果。气象部门开展气象观测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气象观测作业中,不仅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丰富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并提升其准确性,还要在意识到农业气象信息重要性的同时,将上述工作综合起来开展。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基层服务机构,指派专业人员做好农业与气象工作的沟通和考察,结合农户的实际需求来调整工作内容。
3.2 深入基层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农户实际需求,保证所提供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可以满足农业发展要求,并起到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尤其是针对目前比较常见的温室大棚作物,需要工作人员在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过程中,掌握采光等气候条件与温室大棚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通过温室大棚的结构调整,控制大棚内的小气候。工作人员还要深入研究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做好灾害来临之前的准确、及时和精细化预报,确保通过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及时调整,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业发展。
3.3 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基层农业气象部门需要在充分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建立,保证在灾害来临之前,可以调集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的预防工作。同时由于农业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及破坏性,需要联合多个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保证应急管理效果。也就是需要联合不同部门进行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保证在灾害发生之前可以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开展预防,并做好灾害来临时的应急救援工作。
3.4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来建立信息平台,同时加大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的重视程度,向农户提供更加准确、专业、及时的气象服务,满足不同农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目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对信息渠道进行不断拓展,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大田农业及设施农业发展中进行物联网气象观测设施的安装,农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来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可以通过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横向对比,来选择和调整农作物的种类,提高农户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