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学生运动负荷调控策略
2020-12-20白松
白 松
(承德体育运动学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为了提高身体素质适应高强度的竞技体育的需求,体校的学生每天要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而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当的运动训练不仅起不到锻炼的作用,还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适当把握负荷量,使其在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内,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所以,在体育课中教师要适当调整运动负荷量,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在体育教学中调控运动负荷量的意义
在体育训练中,运动负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生理负荷,二是心理负荷。生理负荷由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来确定,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调整练习强度,负荷量和强度是有关联的,强度小时,负荷量可增多;强度增大时,负荷量可减少。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体育运动训练要适合学生的生理规律,让学生对运动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再逐步的提高负荷量。
在训练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当学生对训练感觉“很累、有点累、还行”时,教师要从中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有效调整运动负荷。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负荷量要符合标准要求,以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2 在体育教学中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的策略
2.1 合理设置负荷量。教师在安排体育运动训练的负荷量时,要参考体育课程教材,以大纲中的具体要求为标准。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情况。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由于受生长环境和先天条件的限制,个体的身体素质差异也很大。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训练内容,可以使运动负荷大的和运动负荷小的运动交替进行,也可以进行组合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掷类项目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类项目进行组合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运动锻炼的方案,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运动训练中。
运动锻炼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事情,尤其是随着运动量的加大,学生也会有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训练的节奏,还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运动,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更好的训练打下基础。
2.2 及时调整运动负荷量。对于中学生来说,每个人的体质、运动机能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否能够承受,还要看每个人的具体训练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或者是让学生反馈运动后的感受、身体是否有异样等信息。教师尤其是要观察学生在训练时是否有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满头大汗等情况,以此来判断运动负荷量是否合适。如果发现运动负荷量不适合就要及时加以调整,以防由于运动过量带给学生一些伤害。
2.3 控制运动的节奏。中学生普遍存在耐力较差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后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制定的计划任务控制好各项运动的节奏,保证锻炼效果。同时还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从运动负荷量小的项目开始练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慢慢地加大运动负荷量,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总的说来,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并且也都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设置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在训练时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由于运动不当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通过对负荷量的及时调整和控制,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