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设施温室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2020-12-20王丽娜
王丽娜
(辽宁省凌源市北炉乡农业服务站 辽宁 凌源 122500)
近一个时期以来,位于辽宁省西部的凌源市强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据调查统计,凌源市设施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的总面积达到3.05 万hm2,其中设施温室蔬菜的种植开发面积达2.31 万hm2,设施温室蔬菜年产量达到190 万t。由于设施温室蔬菜生产耕作不能频繁更换地块,连续种植的情况较多,因此,设施温室蔬菜土壤相继出现盐渍化的不良现象,对设施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较大。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对凌源市设施温室蔬菜生产中土壤盐渍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列防治技术对策,以期促进凌源市设施温室蔬菜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1 凌源市设施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原因
1.1 封闭的环境阻隔了天然降雨淋溶。凌源市的设施温室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条件下,天然降雨难以对设施温室内的土壤产生淋溶效应。而设施温室内的气温明显高于露地,加上灌水比较频繁,导致设施温室内的土壤水分蒸发后,盐分随水向地表面的土层积聚,设施温室内的土壤团粒结构失去原有分布,土壤结构中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难以渗透到土壤深层。这种设施温室内的水分流转方式长期积累,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不良现象发生。
1.2 设施温室栽培管理中的施肥方式有偏差。在凌源市的设施温室蔬菜栽培中,温室内土壤盐分逐渐累积的主要来源是施用的肥料。在凌源市设施温室生产中,部分菜农不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运用,为加快蔬菜生长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导致设施温室内土壤有机质逐渐减少,甚至匮乏,土壤透气性大幅降低,进而导致土壤中对氧气需求较强的微生物活动性能势必下降,最终出现土壤熟化速度慢、土壤板结等现象,对蔬菜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1.3 设施温室内的蔬菜种植方式单一。在凌源市设施温室蔬菜生产中,部分菜农为提高设施温室蔬菜栽培的经济效益,通常种植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科学合理的轮作措施不到位,致使设施温室内土壤营养元素积累比例不合理,存量不均衡。除此之外,由于设施温室内蔬菜生产周年满负荷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设施温室内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出现失调和极化,导致次生盐渍化现象发生。
2 设施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综合防治
2.1 采取平衡施肥与增施有机肥技术。①在进行系统测土的基础上,详细明确设施栽培园区土壤的氮、磷、钾含量状况;②根据栽植的不同蔬菜种类对肥料的需求特点进行科学配方施肥,叶菜类以高氮配方为主,茄果类以高钾配方为主;③按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采取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主要元素(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铁、硼、锰、锌)肥相结合,生物肥料与叶面肥喷施相结合;④设施温室每年以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 000~1 500 kg 或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 kg 为宜,对于新建首次投入使用的设施温室,可根据土壤地力来适当确定肥料用量。
2.2 采取膜下滴灌与轮作技术。①对于设施温室内的茄果类蔬菜,在进行种植时应采取地膜覆盖技术,对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积累效果明显;②采取膜下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控制土壤返盐效果也比较显著;③设施温室蔬菜实行轮作不但对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明显,还能减少下茬蔬菜作物氮肥的施用量;④为了克服设施温室土壤盐渍化,可在设施蔬菜收获后,种植一茬玉米,对吸取土壤中大量的盐分效果明显。
2.3 采取揭膜淋雨洗盐与大水漫灌技术。利用夏秋换茬间隙或7、8 月份多雨季节,将设施温室上的覆膜卸下,或将更换棚膜的时间安排在天然降雨集中的时期,天然降雨结束后,及时清洁设施内的枯枝、杂草、落叶等有机物,在设施温室内四周筑起能挡水的土坝,然后向温室内注水,灌水4~6 cm,持续浸泡8~10 h,然后排除积水。晾晒后实施深耕耙平,再行种植下茬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