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播种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2020-12-20许春桥
许春桥
(上蔡县自然资源局 河南 上蔡 463800)
刺槐在我国各地均有栽植。刺槐生长迅速,萌芽力强,根系发达,具根瘤,耐干旱瘠薄土壤,耐盐碱地,抗烟尘,是优良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荒山造林、四旁绿化和速生用材树种。刺槐叶是高效绿肥,刺槐花是蜜源植物,树皮可用于造纸,种子可榨油。刺槐用途十分广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 生态习性
刺槐属温带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 ℃~14 ℃、年降雨量500~900 mm 的地方生长良好,不耐水湿。抗风性较差,不耐庇阴,在冲风口和阴坡不宜栽植。刺槐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土、壤土、粘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都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的钙质土生长最好。刺槐的萌芽性和根蘖性都很强,易于无性繁殖更新,其根系具有根瘤菌,能够起到固氮、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2 播种繁殖
刺槐4~5 月开花,荚果8~9 月成熟。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无病虫害的10 年以上母树采种。当荚果颜色由青绿色变为赤褐色,果皮变硬呈干枯状时即可采摘。荚果采回后,摊放在阳光下曝晒,每天翻动数次,并用木棒敲打荚果,使其开裂脱粒;风选去杂后密封干藏,为防虫蛀,可拌入适量防虫药剂。
刺槐育苗圃地应选择肥沃、湿润、中性偏酸的沙质壤土。春季播种。因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不易发芽,因此,在播种前需进行浸种催芽。方法是用50 ℃~60 ℃温水浸种24 h,除去浮于水面上的坏种或杂物,然后把膨胀的种子进行催芽。催芽时可用箩筐,盖上湿麻袋,放在向阳温暖处,每天喷水保持湿润,经4~5.后,待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仍未膨胀的种子用同样方法再浸种,或用热水烫5~6 h使其膨胀,然后晾干再播。条播时,播种沟距20~25 cm,深3~4 cm,播后覆土1~2 cm,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播种量3~4 kg/667 m2。当苗高达4~5 cm 时进行间苗,苗高8 cm 左右时定苗,选留生长健壮和分布均匀的苗木。幼苗管理要少浇水、勤锄草,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治病虫危害。
3 造林
选择背风向阳,不易遭受寒冻霜害的沙土、沙质壤土、石砾土均可。造林前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植被状况,采取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等适宜的整地方式。刺槐造林可用全干苗栽植和截干苗栽植2 种方法。在气候温暖湿润,冬、春季风少的地区,可用全干苗栽植。在气候寒冷干旱的地区,多用截干苗栽植法,截干高度一般以高出根颈部3~5 cm 为宜;但在沙地造林时,截干高度可适当高些。刺槐栽植时不宜过深,一般比原土印深3~5 cm。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1 m×1.或1 m×1.5 m,气候、土壤条件不好的地区可适当密植。造林季节一般在春、秋季均可,在干旱多风或易遭冻害地区,应在春季造林。
4 抚育管理
在造林后的1~2 年内,要采取除草、松土、培土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在陡坡、植被稀疏的造林地上,大雨后往往出现坑穴淤没、地埂坍塌的现象,应及时清理修筑,以免影响幼林正常生长。造林后2~3年应及时平茬,促使幼林旺盛生长,提早郁闭。根据营林目的,若为薪材林,可在造林后第2 年末进行平茬,促使萌发壮条,以后每2 年砍伐取薪;当树势衰老,应伐树刨掉老根蔸,促使根蘖复壮或重新造林。若兼顾薪材和用材,在造林后2 年平茬,再2 年后进行第1 次砍伐取薪,同时,每亩保留10~20 株优势木不砍作为上木,以培养用材,其余的作为下木,其取薪周期为2 年。
5 防治病虫害
刺槐常见的病害是苗期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300~400 倍液喷洒。常见的虫害是刺槐尺蠖,在华北地区发生较多,主要是幼虫取食树叶,严重者能将树叶吃光,影响林木的生长。防治方法:蛹期在被害树根际表土层10 cm 处组织人力挖蛹,可减少越冬虫口密度;老熟幼虫期,在林内喷洒白僵菌溶液,或40%氧化乐果乳剂1 500 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