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1 号” 的推广价值及栽培技术
2020-12-20常文敏
常文敏
(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威县 054700)
杨树是历史悠久的北方乡土树种,生长迅速、成材快、材质好、用途广,而且树体高大美观,防风能力强,美中不足的就是春季的飞絮,飞絮问题一直是困扰林木育种界的一个难题,也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由北京林业大学与河北华杨良种苗木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无飞絮杨树新品种北林1 号,于2014 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核,审定为林木良种。河北华杨良种苗木有限公司2015 年和2016 年完成了北林1 号的示范林苗木繁育工作,2015 年插条100 万株,2016 年插条200 万株,长势良好。现已经栽植完成示范林170 亩,株行距为3 m×2 m。威县当地和山东高唐均在试行推广中。
1 “北林1 号” 的特点
1.1 杂交育种。“北林1 号”是课题组围绕选育木材基本密度大、树形美观、生长量大等育种目标,将细胞遗传学与花粉染色体加倍、花粉辐射以及杂交育种等技术结合起来研究,解决了制约人工诱导2n 花粉授粉杂交途径,成功选育出的白杨异源三倍体新品种。
1.2 亲本来源。“北林1 号”的母本为毛新杨,父本为银腺杨,属三倍体杨树杂种,雄株。树干通直,皮孔小,具有雄株不飞絮、木材基本密度大、生长迅速、树形美观、纤维长、抗风能力强等优良特性,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和纸浆材树种。
2 “北林1 号” 的推广价值
2.1 选育背景。北京林业大学与河北华杨良种苗木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20 世纪80 年代。30 年来,朱之悌院士、张志毅教授、康向阳教授等一大批研究人员依托河北华杨良种苗木有限公司等科研基地,开展毛白杨良种选育研究,在毛白杨优良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利用、毛白杨多圃配套系列育苗技术、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等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取得了同一树种研究连续3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佳绩,先后选育出“三倍体毛白杨系列”、“北林系列”等30 余个杂交及三倍体白杨新品种,有力地支持了国家林业产业发展、城乡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毛白杨良种选育课题组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如建立了杨树多倍体高效诱导技术体系,解决了配子败育严重的毛白杨作母本杂交困难等问题,创制出一大批毛白杨杂交和三倍体新种质,其中7 个白杨新品种通过国家良种审定,尤其是近年选育出的“北林雄株1 号”具有雄株不飞絮、生长迅速、树形美观、纤维长等特性,是适生区优良的城乡绿化树种,以及速生丰产林建设树种,也是当前治理杨树飞絮问题的适宜替换品种。
2.2 乡情土韵。威县是三倍体毛白杨的发源地,希望通过“北林1 号”白杨雄株新品种的栽培和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园建设,做专、做精、做大威县毛白杨绿化雄株苗木产业,在国家治理杨柳飞絮中进一步提升北林系列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在推广方面,重新规划全县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县乡公路两旁的绿化带、乡村公路两侧的护路林,着力打造以“北林1 号”为主体的路域景观带、富民产业带,为无飞絮毛白杨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2.3 性状稳定。试验证明,“北林1 号”在不同地点的不同繁殖周期中,未发现染色体倍性变化,其适应性、丰产性、形态特征、繁殖习性、抗病性等方面均无较大变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喜光、耐干旱气候的特性非常适合河北地区种植。“北林1 号”树形高大,银白色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阳光照射下有特殊的闪烁效果,外表挺拔、干净,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作庭阴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为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3 栽培技术
3.1 造林时间。威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非常适合毛白杨的生长,原来多以春季造林为主,近年来认识到秋后造林好处的林农渐渐多了起来。春季一般于3月初至萌芽前栽植,秋后栽植一般在11 月初杨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
3.2 技术要求。道路两旁、营造片林宜用当年生苗造林,选择苗干通直、无病虫害、胸径3 cm 左右的苗木,挖长宽深各60 cm 的树坑。道路两旁种植株距一般为4~6 m,行距根据路边沟而定;营造片林一般每亩40~80 株。栽植前要进行修根,栽植后要及时浇水,水渗后立即培土封穴保墒。
3.3 营林措施。杨树纯林的弊端日益显现,比如病虫害蔓延防治难、地力退化严重、产品单一效益低等。各地都在探索并提倡营造混交林,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可选用泡桐、国槐、刺槐、椿树、枣树、苹果、梨等与杨树进行块状混交或带状混交,既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有利于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科学使用土地,还可以增加林产品种类,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高杨树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