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12-20徐长凯
徐长凯
(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海阳 265147)
近年来,我国一些金属矿山在安全标准化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好成绩,但当前,还是有不少金矿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仍需要不断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必须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顺利实施,有效推动矿山企业市场的规范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1 金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
企业安全工作具备很强的系统性,涉及因素众多,与安全系统工程学科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内涵,也就是标准化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对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创建,实际上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金矿的开采中存在有多种危险作业类型,在企业建设能够满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同时符合企业生产特征的安全标准化系统非常必要。金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是强调人员安全以及设备配置和作业过程的标准化,通过对现有安全资源的整合,分析各个资源之间的系统化关系,总结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经验,以更好的完成标准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安全目标。从这个角度分析,金矿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矿山生产的安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1]。
2 金矿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面临的问题
以某金矿为例,建设于1975 年,正式投产于1980 年,最大设计生产能力为500 吨/天,在经过多次改扩建之后,当前的生产能力达到1250 吨/天,是一个兼具采矿、选矿、冶炼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二档金矿,矿区面积1.38km2,开采标高在-600m ~26m 之间。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系统管理
由于我国的矿山矿产种类较多且分布范围广泛,采掘工艺也十分复杂,所涉及的行业多达10 几个,管理部门也几经更替,我国国土资源部、地矿部、化工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等许多部门均发布过与矿山安全相关的一些管理标准和规定,这样使得我国矿山安全生产标准重复叠加,缺乏完整性和系统化。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工作,企业各部门也没有将自身接收到的管理任务当成企业系统化管理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死板的对照标准规范,只要设施与现场基本符合相关标准,就认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已经完成,没有采取到位的措施来实施危险源预防、危险性评估以及突发危险应急演练等,阻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效果[2]。
2.2 常规性问题
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环节,存在有不少常规性问题,包括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缺失、设施设备维护不及时等,很多企业在实施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个别部门制定的文件和条款在内容方面与其他部门存在冲突,对于经过修改完善的文件,部分员工没有去认真阅读和深入理解,一味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操作,影响了安全投入数据的一致性,也容易引发数据编制不合理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金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安全管理规范化,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金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3]。
3 金矿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优化系统结构
金矿企业在制定安全决策的过程中,应该依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的要求,编制决策方案,优化矿山系统结构。如果在前一年的绩效测量中,存在有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项目,则需要纳入到本年度安全计划,做好持续改进,形成PDCA 动态管理模式。系统安全决策等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几个关键步骤,一是启动决策,要求在完成年度安全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后,能够对上一年度安全绩效测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存在差距问题的实际情况;二是目标明确,需要对问题差距项中涉及主要关联关系的关键要素进行评估,确定好其中影响最大的整改要素,编制出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关联关系表;三是模型构造,要求构造出位置测度模型,结合金矿的具体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评估;四是分析评价,一方面,应该依照安全投入设计,对方案集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另一方面应该确定好权重集以及属性集;五是实施,必须判断方案实施的实际效果,对方案实施后提升因素影响要素范围和程度进行明确,做好安全系统绩效提升程度的预测,然后根据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重新评价或者具体实施。另外,金矿企业如果想要保障各个安全因素,需要适当加大安全保障资金的投入,而从提高资金利用率的角度,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投资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对安全系统结构进行优化,在保证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的同时,做好资金投入的控制。系统结构优化环节,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要素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将其共同元素作为安全决策的突破点,通过优化改进的方式获取更大效益,提升安全系统整体的性能[4]。
3.2 做好要素整合
在实施金矿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动态管理和安全要素的整合,在动态管理中,包含了信息管理系统以安全信息采集系统等内容,而矿山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关联关系,为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组织支撑,如果其中一条关联信心同时关联多个要素,则在进行信息录入或者修改的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管理内容会产生对应的变化。例如,风险管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动态管理模式的一种典型代表,其本身与其他要素之前存在有紧密关联,因此当矿山的生产进度变化时,对应的风险要素也会变化,然后对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安全检查频率等产生影响。结合矿山企业的运营情况分析,安全设施存在有折旧和老化的情况,同样赋予了安全系统管理动态化特征,从企业的角度,想要真正保障生产安全,必须制定严密的设施检查计划,每天对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及时对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进行解决,如果设备超出了使用寿命,或者丧失了维修的价值,应该立即更换。
3.3 完善管理体系
立足金矿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应该对相应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关注核心关联要素如安全标准、安全文化以及安全监督、安全执行等,推动要素的优化整合。首先,应该完善安全文化系统。其主要是要求矿山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来引导安全,规范人员行为,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其次,应该完善安全标准系统。安全标准系统的核心,是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支撑,强化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结合金矿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安全标准建设;然后,应该完善安全监督系统。安全监督系统可以实现对于矿山生产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保障;最后,应该完善安全执行系统。安全执行系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可以推动相关制度和标准的有效执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也可以借助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另外,矿山企业还应该重视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开展对于各类风险的预防,优化事故应急预案,切实保障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通过对安全闭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金矿生产的总体安全绩效,保证安全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
3.4 明确评价方法
一是应该把握要素体系的科学性。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要素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内容关联和学科关联,这些关联使得要素结构形成了独立体系,要素内容的内部和外部存在对立因素,使得体系变得十分复杂。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减小金矿安全标准化要素实施的复杂程度,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应该熟悉要素要求的专业性。参与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人员需要熟悉矿山的相关专业背景,如“回采顺序和方式适应开采现状”、“开采范围在采矿许可证划定范围内”等,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要素,也无法很好的适应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其熟悉要素要求的专业性;三是应该明确要素实施的操作性。安全生产标准化想要取得实效,必须确保实施要素与矿山实际条件的密切结合,做好人员状况、作业环境以及设备配置等的分析,提升要素实施的针对性,为其操作性提供保障。矿山会因为地址特征、地理气象条件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实施要素想要实现整体提升,必须依照有限的经济条件,分析得到最大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的可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要素与实际条件的紧密结合。可以借助矩阵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各安全要素的相互关系,借助有限的投入来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解决[5]。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金矿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着很强的系统性,从矿山企业管理层的角度,需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各要素的紧密关联,充分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制定出有效的安全决策,做好系统结构的优化,使得矿山动态管理能够与安全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