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与实施路径
2020-12-20郑文博
郑文博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奋斗是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总书记在2019年9月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中呼吁“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伟大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明确的爱国目标,对激励和引导新时代奋斗者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爱国奋斗精神的内涵,揭示爱国奋斗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价值,探索新时代如何培育爱国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
培育爱国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首先要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爱国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在悠长的历史中世代继承和接续中积淀起来的,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内容和新要求,因此需要联系其文化渊源、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理解新时代的爱国奋斗精神。
(一)爱国奋斗精神的文化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爱国奋斗精神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经过历史的长期积淀,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和爱国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内涵,与时俱进。因此,探究和分析爱国奋斗精神的内涵首先是从文化传统视角考察,进而了解爱国奋斗精神的文化源头。
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根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融合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又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在中华文明初始阶段,爱国奋斗精神更多体现在劳动人民的勤劳能干、发奋求学、期盼国土统一和对家乡山河的热爱之情中。自神农时代始,便有记录原始人创造弹弓、辛勤狩猎的过程,比如在《吴越春秋》所载的《弹歌》中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宍。”[2]152还有众多歌颂勤劳、坚韧的神话,比如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在文字产生之后,书面文学萌芽阶段,《诗经》等散文中出现吟唱辛勤劳作、刻苦奋斗的作品。比如在《伐檀》中记载:“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3]216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提倡劳动奋斗。《战国策》中的一则成语典故“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悬梁刺股”体现出古人求学读书的自强不息。
历史上也记录着众多赞叹秀美河山、歌颂爱国情怀的诗文。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楚辞》的作者屈原亦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在《九章·哀郢》开头写道:“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4]172屈原对国破家亡之痛、民离失散之苦,表现出十分愤懑的情绪。毛泽东同志曾评价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生逢靖康之乱,在作品中显露出自己渴望乡土的和平统一。唐朝记录了众多对盛唐气象的赞美之诗和关心民生疾苦、国家安危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等作品。“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书写了作者对乡土的留恋。清末涌现出一批讨论国家和民生的报刊文章,比如“何谓爱国。其爱吾人生斯长斯之地”“造物者创造天地,本无国界,自爱国主义出,遂将此蕞尔地球”[5],表达了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所爱之地亦是幼时游钓之乡、月明之地、仰望星辰天空之地。
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史中,记录着众多对故土的热爱和思念、对和平统一的渴望以及勤劳智慧、努力刻苦精神的歌颂,这些精神文化因素在古代文明史上始终绽放光辉,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历经朝代更迭、社会变化延续至今,保留下来的不仅是文字符号,更在于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渊源中,中华儿女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之情深深嵌入心底,并不断用行动在履行,是将爱国情和报国志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之中。
(二)爱国奋斗精神的历史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6]中国精神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更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始终走在自我革命、不断斗争、文化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上。”[7]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霍去病驱逐匈奴、戚继光抗倭卫国,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历史人物事迹均展现出了舍身取义、革故鼎新、奋勇抗争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近代历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民族和国家的生死攸关之时,一批批爱国志士奋勇而起,为国抗争,掀起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从建党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革命与改革书写了为国家而奋斗的中国革命史,无数英勇烈士的牺牲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家们用奉献和奋斗凝结起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希望。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也迎来了“强起来”的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中国历史人物事迹中可以看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情怀下的奋斗史。
中华儿女对家乡的勤劳耕耘、对祖国的建设奉献,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党的奋斗历程和鲜明的红色文化感染着大众,在人们心中藏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党的情感认同。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时期,形成了大庆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些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奋斗精神。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历史证明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成果,而幸福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三)爱国奋斗精神的时代蕴意
历史见证了奋斗者的胜利,新时代需要亿万禀赋奋斗精神的爱国者参与建设。爱国奋斗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但是爱国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则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和内容,这也体现了爱国奋斗精神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爱国奋斗精神在时代赋予了新的要求之后将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再只是对祖国赞美的话语和抒发热爱之情,更多的是对祖国建设的建言献策、真干实干,是为实现中国梦的团结拼搏和不断实践、奉献的精神。新时代的爱国奋斗精神有着当今时代的新内涵、新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变化着的,亦是发展的,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发展要求。
总的来说,爱国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奋斗目标,是秉持着爱国理想,以国家强盛和社会和谐为价值目标,不断拼搏奋斗的精神。具体来讲,主要是拼搏精神、专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实践精神。爱国奋斗精神是一种拼搏精神,拼搏奋进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基础推力。当下中国面临发展变革趋势和全球化发展局势,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尺。只有全体国民不断拼搏奋斗,才能将国家强盛的价值目标变为现实,使中国勇立世界潮头。爱国奋斗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新时代奋斗者赶上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变革期,正处于一个更具考验、专业要求更高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新时代奋斗者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拼搏奋斗,才能够破解时代给出的难题。爱国奋斗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奉献是在国家和集体面前不计个人得失,在国家危难之际无私奉献,冲锋在前,是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个人的全面发展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国家强盛更离不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爱国奋斗精神既是精神追求,更是一种实践精神。爱国奋斗精神不仅是情感意志的表现,更是爱国奋斗行为的实践,因此,在迎接新时代国家发展目标的挑战中,不仅需要爱国情怀和奋斗意志,需要奋发向上的干劲和朝着危难逆行的冲劲,更需要将爱国奋斗精神落实在实践活动中。
二、新时代培育爱国奋斗精神的现实价值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8]培育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凝聚新时代中国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精神推力,对构建美好生活和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国目标的精神推力
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新时代奋斗者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国目标的主力军,实现中国梦不是喊出的口号,而是需要真真切切为国家付出努力的广大青年奋斗者,将个人理想、意志、情感融入国家强盛的目标中,不断实践和奉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复兴梦,更是人民的幸福梦,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是推进生产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尽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前进,但绝不能沾沾自喜,必须深刻认识到国家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十九大提出国家2050年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距强国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人才发展和美国、德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因此,在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等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更需要一批批具有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有志之士,不断提升自己并参与中国梦和强国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在更多科研工作者、青年学者、创新人才的奋力进取之下,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每一位奋斗者也将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做出更大的贡献。新时代,涌现出一批以战“疫”护士王冰、排雷英雄杜富国兄妹等为国奋斗、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钻研创新,为国家各项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女排、抗击疫情的青年战士们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彰显了锐意进取、砥砺前进的奋斗精神。这些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促进更多青年人形成了为国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国家建设,从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实践力量。
(二)爱国奋斗精神是构建美好生活的精神指向
美好生活是人人向往、人人奋斗而来的幸福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美好生活,要达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满足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求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物质上追求满足,对环境、幸福感的要求也更为突出。美好生活的社会性需要体现在社会精神风貌的提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等方面。通过提升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形成科学共识,从而对承担教育、管理的学校和企业等相关社会主体加强引导。在每个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学习下,提升科学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改善社会精神风貌。而社会自然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爱国奋斗精神使我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努力成为一个共识的存在。因此,社会精神风貌的提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奋斗,创造更加有利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都为提升整个社会公民幸福感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心理性需求体现在个人幸福感的提升,而幸福感来源于自我实现,只有通过拼搏奋斗,才能够成就自我,获得幸福感。自我实现是个人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的拼搏奋斗。政策制度的改进、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时代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处于一种自然的、有利的状态下追求进步,从而实现和谐幸福。那么,个人的拼搏意志就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即使在自我实现的这个过程中,中断或失败的因素会出现,但在拼搏奋斗信念的坚持下,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也正或多或少地被实现,能够享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当个人的奋斗诉求融入整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目标时,才能够凝集更大的力量,各个领域和地区只有达成最高程度的共识,共同为实现中国梦的最高目标砥砺奋斗,团结合作,提高效率,才能够激励人们为构建美好生活的未来去拼搏奋斗。
(三)爱国奋斗精神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人是构成社会的重要成分,是与国家相互成就的角色。在这个家国同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中,个人在承担个体责任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的培养,一直以来是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是指具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9]。对“时代新人”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青年人身上,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具备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专业精神,才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2020年5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奋斗吧!青春》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讲述当代青年的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点赞“90后”“00后”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呈现了青春的奋斗底色和蓬勃力量。可以看出永久奋斗是新时代青年的人生主题,而只有秉持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才能够参与国家建设、完成国家交付的使命和任务。
新时代青年群体正是“时代新人”最强有力的“预备军”,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要有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育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够创造出生存和幸福的物质条件,奋斗与奉献的一生才能够体会到努力追求的幸福感。因此,爱国奋斗精神对“时代新人”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培育不断倡导劳动创造价值、奋斗创造幸福的积极观念,激励奋斗者加强道德品格的养成,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面对未知的前途,如此以来,新时代青年才能够担当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新人”。只有造就一批批勇于担当、本领过硬、崇德修身的时代新人,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时代新人”的不断奋斗中变为现实。
三、新时代培育爱国奋斗精神的实现路径
爱国奋斗精神包括了爱国的情怀和奋斗的精神,但绝不仅仅是情怀和精神的表现,而是具有丰富的主体性内容,主要包括情感、理性观念、实践精神和行为引导等方面。培育青年群体的爱国奋斗精神,首先是观念层面上的培育,要重视情感认知的培育,坚定价值选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要将观念转化为实践,从认知层面到实践行动则需要培育积极实践的精神和意志,培育能够践行的能力和本领,奠定实践基础。最后,加强培育爱国奋斗精神的环境建设,创造更加有益于爱国奋斗精神扎根生长的社会环境。使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成为常态化建设,激励青年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实践报国之行。
(一)强化爱国奋斗精神的思想观念
从爱国奋斗本身来看,更偏向于实践性,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更突出和聚集其精神层面,是为了更好的践行和落实。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是观念认同和行动落实,将精神价值内化于心,做到价值认同和认知共识。知行合一的首要前提便是“知”,非理性的情感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而理性的观念认知是能够被客观改造的,对于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强价值观念层面上的引导和教育。“行”的实践性不仅仅是单一的实践行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实践精神,也是观念层面的实践。因此,对于情感意志和实践精神的强化培育,要在教育上下功夫,利用好学校、企业、媒体等多方机构,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的作用。
第一,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0]。劳动表示实干的状态,奋斗是一种劳动的态度,劳动是奋斗的一种实践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对于培育实践精神和奋斗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教育能够使青年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观念,培养勤劳、奋斗、奉献的实践精神,形成劳动奋斗的良好习惯。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可以把重点放在劳动实践和劳动情感培育上。一方面通过完善劳动课程教育体系,增设劳动实践活动,在工厂、企业等基层单位体验生活。另一方面,将爱国奋斗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把握新要求,自觉将学校作为培养爱国奋斗精神的阵地。
第二,加强仪式教育。仪式教育是将教育内容依托于特殊的教育载体呈现出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一是通过特殊节日的相关仪式活动,针对特殊的国庆节、青年节等节日举办主题鲜明的集体活动,提升对爱国奋斗精神的情感认同。二是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仪式教育。企事业单位是社会大部分工作者从事劳动的场域,因此,企事业单位也是培育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场域。通过将爱国奋斗精神注入企业文化中,融入企业价值观、企业仪式、企业官方平台、企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凝聚员工的奋斗共识。通过定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劳动者形成正确的劳动奋斗观念和实践精神,践行爱国奋斗价值观。
(二)提供培育爱国奋斗精神能力的实践条件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将观念转化为行动。所有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认同,经过实践的检验,会更加科学和深刻。当价值观念达到外化的程度,才真正实现了其存在的价值性,而只有搭建好实践的“桥梁”,才能够实现观念外化为行动,知与行达成合一。只有通过搭建更多学习培训的平台,铺就更多实践之路,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本领、能担当的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第一,提供知识技能培训的途径。在思想文化日益进步、科技创新日趋重要的新时代,我国对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对求职就业的标准要求更高。提高青年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至关重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其奋斗精神、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因此,创新型、技术型青年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的共同联动,丰富和优化教育培训资源,扩展培训平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中,开设专业化、多样化的课程。重视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兴趣培育和能力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业技能水平。二是企业要适当拓展培训平台,丰富培训内容,增设更多培训岗位,重视基层劳工的能力提升。当地政府适当提供和组建一批技能培养和提升中心,通过选派专业对口的志愿者对这类人员进行青年群体劳动工作上的引导教育,根据待业人员水平和能力提供不同的培训项目。
第二,提供各类劳动奋斗的实践平台。在如今人才全面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年轻化和多元化使得更多人具有能够在多个领域奉献、奋斗的能力。而对于这些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但还未能踏入工作岗位或是想要跨行在其他领域中贡献力量的青年群体来讲,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实现实践机会的平台。学校和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志愿活动平台和实践机会,像高校学生这一类的青年群体,胸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奋斗冲动,这些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有效利用青年力量,为祖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许多高校和政府机构组织了高校学生参与线上志愿服务活动,针对那些父母在前线抗疫的孩子们进行在线辅导学习。另外,《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也招募了对各地疫情数据进行在线统计的志愿者。这些举措都十分有效地将社会有志青年聚集起来,为有志之士搭建起了“知”与“行”的桥梁,呈现出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良好环境
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需要创造有益于爱国奋斗精神扎根生长、长效延续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创造有益的社会环境,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改善社会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支持,健全奖励机制。只有生长于一个永续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下,爱国奋斗精神才能长期绽放在更加丰厚的土壤之中。
第一,提供有益的政治环境、网络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一是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能够给予更完善、更切合的体制,激发奋斗者对国家的忠诚度和认同感,凝聚社会共识,使其感受到国家的美好强大,更加热爱国家,愿意为国家奋斗和奉献。从而使爱国奋斗的实践精神牢牢扎根于奋斗者心中,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网络上存在的关于“佛系生活”“懒宅青年”等视频的传播表现出奋斗信念的缺失,对奋斗观念的培育造成了消极影响。而最近出现的“青春就是奋斗的”“奋斗是幸福的”等宣传视频,则是对爱国奋斗精神的一种积极正面引导,这种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需要建设正向、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大对爱国奋斗精神的宣传力度,构建崇尚爱国奋斗精神、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三是改善社会工作环境,重视每一类劳动工种,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舒适、卫生,给予定期的心理辅导咨询和工作建议,建立健全劳动参与机制,提升高危艰难环境劳动的待遇和地位,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奋斗热情。
第二,建立长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机制。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随着国家科技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的扩展,一些新兴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兴起,对于人才、技术、创新的要求更高。国家和企业要加强对产业链上相关的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给予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撑。通过加大对创业者和青年学生的创新支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参与现代化建设。同时,要在一些基础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上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使奋斗者真切地体会到奋斗带来的幸福感,既能增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又能增强对劳动奋斗的认可度。二是健全社会奖励机制。奖励机制主要包括企业、社区、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奖惩机制、基础保障机制等。加强对“劳模”“奋斗先锋”等模范人物的褒奖,政策激励奋斗精神,使奋斗者更受社会尊重和爱戴,从而感受到奋斗更有价值,同时也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