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思维推进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

2020-12-20彭慧敏

关键词:政治思维建设

彭慧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创新思维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治国理政上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定局,展开了新一轮的改革。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新思想,具有历史性开创意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成果之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党的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意见》全文共分六大部分,七次提到“创新”二字,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内涵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就是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

做全面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力求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寻求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1]233创新思维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只有善于开发和运用创新思维,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回应和解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156。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篇就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3]

2.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是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论和思维工具。创新思维具有以“问题为导向”、批判性、理性、建构性、先进性等特征。

第一,创新思维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创新思维的开端就是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最终目的就是要打开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开辟新路径,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是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和总特征。

第二,创新思维是批判性的思维。要“鼎新”必须要先“革故”,破旧才能立新,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创新思维开展批判的基础,批判性是其基本特征。批判性就是不拘泥、不迷信、不墨守陈规、敢于质疑。批判精神就是具有对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敢于斗争的勇气,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重要的品质。

第三,创新思维是理性的思维。创新思维不是天马行空式的想当然,也不是依赖于“顿悟”和试错,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总结原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论证,探索最可靠、可行、可控的思维方法。思维本身就是大脑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活动的过程。理性是创新思维的一般特征。

第四,创新思维是建构性的思维。创新思维需要充分掌握当前的问题所涉及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改组、转换或联合,重新进行建构和生成新认识,并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建构性是创新思维的心理学特征。

第五,创新思维是先进性的思维。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创新思维要求根据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先进性体现了创新的“比之前的更好、更高效”的涵义。如果仅仅是运用与之前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效果却还不如之前的方法,则不能称之为创新,而是退步。创新思维的先进性表现在创新思维从目的到结果都是为了探索解决矛盾的更好、更科学、更正确、更高效的方法,这是创新思维的效能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是指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证党的政治主张得到贯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制定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教育党员,确保政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意见》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第二至第五部分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也是主要内容,分别是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净化政治生态;最后一部分是强化组织实施的意见。

从创新思维的特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看,加强党的建设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建设方面创新思维的哲学智慧,具有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意义。

二、运用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的特征对党的建设整体布局做全新调整,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一)党的建设问题中政治问题的突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表现出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出现一些新题和难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七个有之”和“四风”现象,以及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等一些党内高级干部出现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平年代遇到的重大问题。有的不仅仅是贪污腐败问题,而是包藏政治野心,搞政治阴谋,分裂党和国家的更严重的政治问题。

新时代党的建设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坚定、执政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需要运用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对党的建设作全新思考,对总体布局作全新调整。

(二)以问题为导向,对党的建设进行全新部署

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思维为引领,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新部署和结构调整,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单独提出来,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战略布局,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重要思想[3]。

《意见》也强调,针对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等突出问题强弱项补短板。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实全过程,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性工程,每一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其他方面建设的支持和促进。一方面,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领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协调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另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要与党的其他各方面的建设相交融,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密不可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以往的党的建设中,虽然也都提出政治方面的建设,但是往往把它与思想建设混为一谈,或者在其他方面的建设之中略有提到。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单独提出来,并且摆在首位,统领其他方面的建设,彰显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极端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创造性地对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做出了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党的学说,标志着对党建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4]261。同时,针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严重问题,进行“靶向治疗”,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三、以创新思维的批判性特征批判错误意识形态,坚定政治信仰

(一)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

国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踏上了强起来的历史征程,逐渐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然而,来自西方世界的压力和挑战更为严峻和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处进行“中国霸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恶意宣传;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萨德问题等领土和国家安全的威胁;从去年到现在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趋向政治化斗争的态势。面对国际上各种压力和挑战,我们党能不能正确解决和面对,能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取得胜利,走出“修昔底德陷阱”,是决定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威信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国内来看,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发展经过了多年和平稳定的大好局面,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成就,让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精神上出现了懈怠,缺少了政治敏感性。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在思想意识上忘记了或放松了“讲政治”这根弦。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历史,丑化革命烈士,抹黑中国共产党,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还有一些人鼓吹西方民主和宪政学说,公然挑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执政考验,严重影响了党中央领导的权威性。

(二)对错误认识进行坚决批判,坚守正确政治方向

面对来自国内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政治上的危险,思想上的错误,必须拿起具有批判性的创新思维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武器,对错误认识进行坚决批判,坚守正确政治方向,抵制不良意识形态,以正视听,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基础是全党要有统一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夯实思想根基。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性信念缺失、精神缺钙等问题,首先要有对错误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勇气。胆小慎微、惧怕权贵、不敢亮剑、怕得罪人、做两面派都是创新精神的反面。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斗争是创新思维的宝贵精神品质。

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才能取得党的政治建设的创新成果。首先,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是斗争的思想武器。新时代应对党的政治建设的新问题,我们要拿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作为新的理论武器,与历史虚无主义、与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其次,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有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全党在制定执行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上,要坚守党的政治路线不动摇。各级党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严格按照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对标对表、校偏纠差。

最后,以创新思维的批判精神对党性不纯、立场不稳、旗帜不鲜明、意志不坚定、方向不正确等现象作坚决斗争。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就是坚决站稳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立场。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最本质的特性,是其阶级性的最高体现。《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运用创新思维的理性特征总结规律,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一)国内外、历史上执政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经验

苏东巨变,国内外充斥着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共产党的不良思潮,面临着来自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危险。新时代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从体制外改革进入到体制内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从改别人到改自己,阻力越来越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触及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就会遭到或明或暗的阻力,难以贯彻落实下去,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天高皇帝远,老子不服管”等消极抵制思想。甚至有些党员干部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层层设核心,级级树权威,甚至与黑恶势力形成一丘之貉。说到底,看似经济问题,利益问题,实质都是政治问题。

还有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一是使党脱离了群众,使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最大政治优势丧失了;二是令群众对党不满,陷入各国执政党所普遍遭遇过的“塔西佗陷阱”。如此一来,就会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被破坏,从而党的执政地位就会被威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保持亲密的党群关系,抓住民心就能抓好党的政治建设。

因此,面对党的政治建设出现的这些新题、难题,只有知难而进,开拓创新,一定要在理性总结国内外、历史上执政党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执政规律,创新党建理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使党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

(二)运用创新思维总结我党在政治建设中的制度优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是运用创新思维引领党的政治建设的理性遵循。

首先,运用创新思维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坚持“两个维护”是我党总结历史与现实的经验与教训中而来的重要规律和深刻认识。创新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准则、条例、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

其次,运用创新思维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制定科学性、可执行性、具有价值引领性和把控政治方向的法律法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团体党派的规章制度和章程中首先要求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最后,运用创新思维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意见》要求,要强化“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制定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方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正确领导方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要求党员干部创新方式方法,学习和掌握运用互联网进行调查研究,听民声、汇民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网络创新形式传达党的意志、宣传党的理论、部署党的工作。

五、运用创新思维的建构性特征统筹各项工作,提高政治能力

(一)党的政治能力薄弱主要表现

党的政治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有些地方党组织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组织力涣散、政治功能差、政治引领力缺乏等问题;二是国家机关政治属性不明确,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方向把不准,政治意识薄弱,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处理不好,甚至存在把二者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三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没有充分发挥政治作用,政治职责淡化,没有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发挥好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四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弱化,存在淡化党的政治领导,只讲经济效益,不讲政治效益的现象;五是党员干部政治本领有待提高,把方向、控大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欠缺。

以上种种,主要原因是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对策,工作上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不了解世界发展大势,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用老套路想问题,凭老经验干工作,用老办法解决问题,政治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建构性的创新思维,针对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方面关系、各种要求、各种信息,进行甄别、筛选、转换或联合,抓住问题的关键,重新进行建构,提纲挈领、举纲张目,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达到提高政治能力的目的。

(二)统筹业务与政治的关系,提高政治意识,防控政治风险

党组织、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要在繁杂的日常业务中统筹协调好与政治的关系。运用创新思维的建构性,对各项工作进行信息加工,排列组合,找到结合点、关键点,重新建构业务与政治的关系。单位和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凸显政治意识,考虑政治影响,提高防控政治风险能力。

第一,在党组织的属性和功能上,抓住政治属性这一根本属性,政治功能这一基本功能,认清党中央这一最高党组织和地方各级党组织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第二,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应尽之责,在具体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把日常业务与政治进行融合,构建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方式、评价体系等制度。

第三,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政治视角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研判形式,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和突发事件,要保持政治警惕,善于甄别,对来源复杂的大量信息做到独立思考、去伪存真、从事物外部的现象中探索其本质联系,防范政治风险,勇于担当,既有批判斗争的勇气,又有善于运用建构性的创新思维进行工作的能力。

六、运用创新思维的先进性特征保持先进高效,净化政治生态,强化组织实施

(一)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6]《意见》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存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等不好的倾向;在时代性上,出现不讲创新,不讲活力,照搬照套的倾向;在原则性上,出现不讲原则、平淡化庸俗化随意化的倾向;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同党中央唱反调,存在着“七个有之”的突出问题;在政治文化上,存在着权、钱、色之间的交易等不正之风,存在着拉关系、找后台、结党营私等封建糟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文化现象;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任人唯亲、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在政治本色上,存在着贪污腐败、特权行为和特权现象。

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证,需要根据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突出问题,运用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不断更新工作内容、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净化。

(二)以创新思维保障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取得成效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需要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意见》指出,一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要发扬革命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三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可见,不管是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在选人用人上,要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按照时代要求,制定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等制度,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政治上把关,重视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识别及评价机制。

在反腐倡廉、永葆政治本色上,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反对特权,发挥巡视利剑威力,突破了“刑不上常委”“安全着陆”等反腐藩篱,不断创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律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为了保证《意见》提出党的建设的各项内容落实到位、取得成效,实现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需要强化组织实施。一些国家大政方针往往落实得不好,有偏差,打折扣,就是因为组织实施不得力。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组织实施上落实得更好、更科学、更彻底、更高效的方法,是创新思维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是真正解决党内出现的很多严峻问题的法宝,是切实把党的建设抓紧、抓实、抓好的重要科学思维方法之一。

党的政治建设要落到实处,实现党的政治建设目标,需要对组织实施机制进行创新,找到更好、更高效的方式方法。《意见》提出的“落实领导责任”“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问责”四个方面的实施意见正是体现了创新思维高效务实的先进性。

党的政治建设抓得不紧是态度问题,就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党的政治建设抓得不实是没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关键少数”就抓对了地方;党的政治建设抓得不好是方法不对,就要“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问责”。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要落实到位,就要不断创新强化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落实领导责任上抓紧、在“关键少数”上抓实、在制度保障和监督问责上抓好。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创新思维在理论、实践和方法上推进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威胁”严峻问题的新变化,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和党建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猜你喜欢

政治思维建设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