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新冠疫情防治背景下对中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2020-12-20潘怡瑜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中药

张 慧,潘怡瑜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广州510006)

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引起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感染人数不断攀升。国内外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8 月5 日晚21 时,全球范围内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 835 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9 万例[1]。面对这场全球性的肺炎疫情,各国都尽全力投入到对新冠肺炎的医治及预防中。在这场需要打持久性病毒防控的战役当中,中医药在我国境内发挥了其本身的优势。在全国的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均达到了90%以上,其中治愈病例占比已超过70%[2]。除此以外,在海外“支援”上中医药也大放异彩。据了解,我国医疗团队已对89 个国家和4 个国际组织进行抗疫援助,选派中医医师远赴意大利、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用中医中药治疗新冠肺炎,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获得了国外人民的一致认可[3]。国际社会对我国中医药抗疫疗效的肯定,使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促使中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截至2020 年4 月1 日,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为18 270.8 吨,比同期增长了0.8%[4]。目前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下滑,而我国出口的部分中药产品依然能够达到贸易量的增长,实属不易。此类中药产品出口量的增长不仅可以看出国外对于我国中药的需求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更是说明世界人民对我国中药的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条提升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中药在疫情防治中的显著优势

1.1 中药具有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

首先,我国中医药对传染病的防治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从西汉至清朝末期,中国发生过不少于500 次的瘟疫[5]。从“防”上,《本草纲目》中记载用艾叶、硫磺、丁香、苍术等药材焚烧消毒。在“治”方面,中医辨证施治法将“热病”分为湿热性质及燥热性质的两大类,分别对症下药。进入21 世纪,中药在非典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及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非典”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发现SARS 病毒能被中药很好地抑制住,且中药方剂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又能调理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现治愈和修复双管齐下的治疗效果[6]。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流行期间,王晨院士团队肯定了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治疗组在退热效果上的优势。此外,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运用具有清热及解毒功能的中药如金银花、生地、生石膏等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干预,在退热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7]。可见,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1.2 中药及早干预疗效好,副作用小

因新冠肺炎是突发性传染病,目前全球尚无特效药可治疗,而针对该病毒研制药物及疫苗也需一定的时间等待。在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避免肺损耗的加深,西医主张用激素抑制免疫,但激素的过度使用将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相比,在新冠肺炎的早期,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及早干预控制病情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此外研究中发现,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等中药已证实能通过诱导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在新冠肺炎治疗早期能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其组方里包含了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等植物,这类中药能多靶点抑制流感病毒中的蛋白酶,使病毒在复制受阻中不能完成自身的生物转化,进而达到抗病毒的功效[8]。相比西药的单一抗病毒药物,中药药材组方上的多靶点性在对抗病毒上更具有优势。在副作用问题上,中药运用的具有药食两用的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等具有调节免疫提高抗病毒能力的药材,其副作用远远小于西药。

1.3 中药价格低廉,获取方便

被称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目前还处于全球三期试验阶段,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继续评估。其次,瑞德西韦定价也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对于生产瑞德西韦的吉利德科学公司,其抗丙肝病毒及HIV 病毒上的价格问题曾经受到了公众的批评[9]。瑞德西韦的价格过于高昂,将会使经济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支付。相比之下,中药获取方便,价格低廉,更适合普通人治疗。因中药多数为一些植物及矿物,在野外地区容易获得,对于医疗卫生技术相对薄弱的地方,是治疗传染病既方便又有效的途径。

2 中药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18 年年底,全国已有超过80%的县级以上中医院建立了治未病科室,其中超过7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可提供六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10]。在国外各式各样的中医馆及中药店已不再稀奇。国内外中医药的普及说明中药已有走向国际化的基础。其次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海内外对于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认可更是说明我国中药出口贸易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2.1 中药抗疫效果引发世界的关注

如前所述,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中医药因在我国抗疫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而引发更多的海外需求与关注。路透社报道,我国中医药在预防和控制中国疫情的成果,受到了美国大众的普遍关注[11]。而在匈牙利的首都,每天来领中医药茶的当地侨胞与居民排起了长队[12]。在泰国,泰国中医师总会为5 000 多名不同公司的员工烹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中药保健茶[13]。此外日韩等国来信希望能够分享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和方法[14]。除此以外,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著也使我国许多医药企业的中医药产品的外贸出口订单暴增,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发展迅速。

2.2 我国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国家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十九大报告中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民族使命感来提及。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明确指出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阶段发展方向与目标。《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的出台为我国中医药立足“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引。2020 年7 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并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制定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政策措施。

国家的政策支持措施不仅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更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

2.3 中医药标准化的意识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对中医药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及重点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为中医药在国际标准限制下所处的严峻形势指明了发展方向。其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强调,需推进中药及中药材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地位及话语权。除此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也制定了中药材从源头种植到产品加工完成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以确保中药材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具备安全的质量标准。中药的标准化是确保中药质量优和疗效好的关键,这对我国中药获得国际口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009 年,ISO 批准我国的申请,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弥补中医药标准不能直接进入ISO 体系的空白。WHO 也在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的编制中,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这不仅意味着我国中医药学正式成为世界卫生体系的一员,更代表着我国传统中医药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因此,只有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才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安全保障。

2.4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中药注射剂是现代化技术与中华传统医学的结合体,是中西医结合的亮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注射剂在辨证施治、科学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以弥补西药的不足。张伯礼院士也表示,及早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尽管之前中药注射剂因其不良反应而饱受争议,但在国内医药技术不断完善、对药物审批及监管方面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诊疗方案所推荐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因上市多年并进行了安全性再评价,其质量安全及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保障。在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了八款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可见现阶段国家对中药注射剂抗疫效果的认可。作为给药途径的新形式,中药注射剂具有广阔的前景。在“血必净注射液”等抗疫良方的带领下,中药注射剂将会是我国中药国际化形势下的潜在优势,为我国中医药在激烈的现代化医学竞争中获得世界话语权。

3 现阶段中药走向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的影响下,尽管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化势不可挡,但我国中药出口依然面临挑战。

3.1 中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医药产业之间的贸易竞争也日益激烈。虽然中药是从我国发源并传入其他国家,但是我国中药的出口依然面临其他国家的挑战。首先,西方国家的大型制药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优质的人才,将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技术运用到对中药的研制中,使我国传统的中药产品面对国外具有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中药产品的竞争时明显处于弱势。其次,日本的汉方药、韩国的韩药与中药的历史渊源相似度很高,许多日韩企业仿制我国传统中药并改良再以高价出口到我国或其他国家,这势必对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的拓展造成极大阻碍。

3.2 中药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尚有差距

尽管我国为中药顺利出口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植物药出口标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药质量的标准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中药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中药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甚至含违禁成分等现象突出,此外还曾经发生中药片剂出现裂片、注射液变色、口服液出现沉淀物等负面报道。往往发达国家对于药品质量标准中有关有效成分、杂质情况、砷化物和重金属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我国的GCP、GLP、GMP 等植物药质量控制标准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之间还存在差距,各项试验数据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3.3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任务艰巨

近年来,有些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意识,一些古方古药的专利和商标在国际上也纷纷被抢注,使我国中药在知识产权方面缺乏优势。例如: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功效的“六神丸”已被日本仿制而改名为“救心丹”;而能够清心化痰、镇静祛风的“牛黄救心丹”也被韩国仿制成“牛黄清心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近900 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抢先注册专利,而国际市场上中药的年销售额中有八九成属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但是我国作为中药的起源国,年销售额仅有5%左右[15]。可见目前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3.4 中药产业创新技术水平不够

我国中药创新技术水平较低,研发力度不够。从我国中药出口结构来看,中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以低附加值、低加工为主的中药提取物和中药材为主,其主要特征是技术含量较低、创新性不高。由于研制高技术水平新药的利润不高,国内的中药生产厂家和研发企业对于开发新药的科技研发投入较少,市场上出现的几乎仍然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的药品。而日本、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医药企业,注重对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这样,在中药新药的制造与研发上,我国就失去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力,而中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3.5 中外文化认知差异限制

我国中医药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理论体系更是博大精深。但国外对中药的宣传不多,加之中外文字和语言的差异,使得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医药理论的深层含义。虽然随着“北京同仁堂”等有名的中医馆在国外设立分馆,对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受益人群主要是华裔及一小部分热爱中医中药文化的外国人,大部分的外国人还是更相信西医的技术;其次,中西方医学思维方式不同。中医治疗讲究的是“整体”,针对病状开具的中药是运作于全身的。相反,西医讲究的是“部分”,在开具西药时,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据所出现的病状,开具治疗相对应症状的药物。也就是因为这种中西思维文化的不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存在很大的差异,阻碍了我国中药国际化传播和交流。

4 促进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对中药生产的监管

从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历程来看,生产无公害、高质量中药材,保证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及道地药材的基本药效是中医药进一步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中药成分未标准化,部分中药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给中药的国际化之路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让中药品质更优,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中药生产制造的标准,运用科学有效的生产技术,完善中药质量安全的标准。除此以外,各监管部门应该对中药生产环节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中药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一项对药品出口监管通知中,要求各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的生产监管,确保出口药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并严厉打击在药品出口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这意味我国在中药出口的质量监管上正与国际接轨。

4.2 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近年来因国外纷纷抢注我国中药品牌,让我国遗失了众多民族宝藏品牌。因国外申请中药知识产权过程复杂繁琐,导致我国一些中药企业不愿意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去进行认证。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当对我国中药企业在中药知识产权认证资金和申请渠道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我国中药企业申请具有原创性中药产品的知识产权认证的积极性。疫情发生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用中药专利情报》的数据显示,与抗病毒相关的中药专利申请共508 项,其中中国专利申请301 项[16],可见现阶段我国尤为重视对中药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

4.3 增强中药产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在于中药产业需拥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我国中药企业的规模较小,设备还是属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以我国在中药产品的创新研发上居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政府需在资金与政策方面给予中药企业更多的支持,让我国中药的研制与创新具有双保障。除此以外,在高校设立以“中药研发与创新”为宗旨的新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理论和临床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将科技化与传统中药结合,实现“1+1 >2”的协同效应,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优质中药产品。

因中医药在抗疫上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国家尤为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目前已有浙江、江苏、山西、四川及山东等省份将治疗新冠肺炎的部分中成药及中药材按国家规定纳入医保范围。而深圳市则推出“三个体系”及“三个平台”实现中医药诊治的便利化,并补助资金大力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园。

4.4 加强中药的国际化宣传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内中医药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冠肺炎中医药诊治方案,捐赠对新冠肺炎有效的中药良方并选派中医师赴外支援等行动将会一定程度消除国外对中医药的误解,并逐步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在中药的国际宣传上,政府应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这次世界性的疫情防治中,中外中医药专家在“全球疫情会诊室”特别节目中通过视频会议探讨交流中医药抗疫效果并提出相关的疑惑及解答,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理论国际间的交流与切磋,而且可以通过探讨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可行方案,共同促进中药全球化及国际化的发展。

除此以外,政府还应鼓励我国中药企业积极打造我国中药特色品牌,通过赋予中药产品深刻的中华文化内涵及文化理念,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我国优秀的中医药文化。

猜你喜欢

中医药国际化中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聚焦港口国际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