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2020-12-20董拴涛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考核

董拴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关键字: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考核; 培养模式

我国政府提出“2025 中国制造”计划,可见未来对机械制造行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这类人才除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 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近机械类专业及有关工科类专业如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也开设了该门课程。

从实际来看,一些高职学校受传统本科教育观念影响较重,在《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课时通常设置为理论+ 实践、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论与实践的断层导致其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漫无目的,而在实践环节中因为理论的匮乏导致实践动手效率不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环节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方式上,最后一次闭卷考试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也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积极性不是很高,往往靠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钩。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教学探索,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1 转变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技术》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当前的教学中理论内容过多、内容抽象繁杂、难以理解,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就业导向,无法满足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需求。笔者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尝试采用车间、实训场地现场教学的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而是教师边讲课边示范操作,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讲解后让学生现场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不错的反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哪怕备课再好、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无精打采,但转变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对设备及设备操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相比之前也大大提高。课堂增加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由讨论,将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向问题式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我爱学”的模式转变[1~2]。

2 对接企业需求

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便是就业。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操作,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电气控制,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操作、维护、调试,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工装设计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该专业主要培养在机械加工企业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通用设备、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维护、营销,机械行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共有60 课时,如何在这60 课时中讲授一些对学生就业最有用的技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通过到企业走访、学生到企业实习反馈,笔者在课时分配上进行了创新,将60 课时分为以25 理论+35 实训的模式。在授课时,把企业所需的岗位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4],企业最需要学生具备何种能力,教师便应在课堂中传授何种知识,以期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3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单纯的理论考试导致学生在学习 《机械制造技术》 这门课程时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平时不好好上课,临近考试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的心理严重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种心理还导致学生对理论过分倚重,从而产生轻视实践的错误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考核体系的弊端越发显露出来,无法真实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而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无法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

在“过程化、定量化”考核理念的引领下,传统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越发被时代所摒弃。笔者主动对接行业需求,改进考核体系。现行主流的考核方法以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为主,笔试成绩至少占60%以上;而这种成果性考核方式会导致缺乏客观有效的考核标准,主观性较大,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构建了基于过程化评价的考核体系,扩大考核的层面,将上课出勤率、回答问题、实训操作、期末考试、实习报告等全部纳入过程化评价的考核范围。好多学生最后往往会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上交,在实际实践环节不用心甚至开小差。为了杜绝这一现象,防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使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笔者尝试在学期末任意指定一实训内容,由学生现场操作实践、教师现场打分,比重约占总成绩的25%。这一考核方式的增加,使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实训期间的懒惰心理,增强了实训积极性[5~6]。

4 结论

从笔者初步开展的教学实践探索反馈效果来看,教学内容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主、考核方式以过程化评价为主的实践探索在《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主观方面,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较之前明显好转,大部分学生反映该种教学模式更加容易接受;客观方面,理论知识考试成绩较以往明显提高,之前卷面平均在50 分左右,培养模式转变以后卷面分普遍提高到65 分以上;之前实践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也得到改善,部分学生已完全可以完成零件的加工设计及装配等工作。通过加大对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间接提高了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考核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探讨
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