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安陆市仁和店铜矿床基本特征浅谈

2020-12-20邹建林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孔雀石褶皱铜矿

邹建林,赵 鹏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湖北 孝感 432100)

矿区位于大地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在褶皱带的南东翼北大巴山随南复向斜的东端——随南褶皱带,矿区南邻襄(樊)——广(济)深大断裂。矿区在襄——广大断裂北东盘。仁和店矿区铜矿位于襄樊——广济断裂北侧,地层单元属秦岭地槽区随县小区随南亚区。元古界武当群构成该区沉积基底,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及白垩系陆相沉积紫红色砂砾岩分布较广,为沉积盖层。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该矿区所在区域当中,露地层包括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至第三系公安寨组,第四系掩盖了局部。区域的具体地层情况,由老到新依次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下段(Z1d1)、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上段(Z1d2)、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段(Z2dn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上段(Z2dn2)、寒武系下统庄子沟组上段(∈1z2)、寒武系下统双尖山组(∈1s)、奥陶系高家湾组(Og)、第四系(Q4)。

区内当中的岩浆岩不发育,中基性浅成岩脉比较少,大部分为顺层产出,个别与层理面存在斜交。在区域当中,岩浆岩侵入体,以脉岩形式产出的辉绿岩—辉绿玢岩、闪斜煌斑岩、花岗斑岩和流纹岩等为主要形式[1]。

矿区属隋南褶皱带大洪山褶皱束之雷公尖复式倒转向斜中段西南边缘的次级陈家湾背斜南翼,矿层呈单斜产出。

在区域当中,规模较小的褶皱较为发育,形成以比较大的两个向斜,以及两个背斜相间出现。核部宽大概为30m,最大不超过40m。向斜核部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上段硅质岩组成,背斜核部由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底部含燧石条带灰岩组成。上述褶皱均向东南倾伏,致使向斜自西而东逐渐变宽,而背斜与之相反。所以降线装外其他较为紧密,褶皱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倾向一般达220°~ 240°。

由于呈线状紧密,因而褶皱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倾向一般为220°~240°,倾角多为70°之上,甚至接近直立。尤其是沿着倾斜有所延伸,地层产生的倾向变化并不是固定的,最突出和明显的便是薄层岩石,可看见呈陡倾斜的舒缓波状下延。

矿区位于襄樊——广济断裂北侧,区内断裂构造多属成矿前构造,仅个别断裂破碎带见到矿化,仁和店矿化段内,矿化富集处,岩性多趋破碎为断裂破碎带。对后期改造的矿体而言,起一定的控制、容矿作用,区内有两组断裂构造,一组为北东—南西走向,一组为北西—南东走向[2]。

2 矿床地质

在该区域当中,矿化有着非常广泛的分布,东起陈家冲仁和山以西,西至杨家冲上芦家湾以东,共有1000余米,宽度的范围为60m~100m,结合已有的工程进行分析,在矿化带中分布小铜矿体15个,有着多层性特征,赋存层位包括Z2dn1、Z2dn2、∈1z1、∈1z2、∈1s,共五层,矿化强度并不是非常高,分布比较散,大部分很难构成工业矿体,在仁和山及胜九山地段,为矿体的主要分布区域[3]。

3 矿石特征

3.1 矿物成份及共生组合

矿物成份并不复杂,脉石矿物的构成主体为白云母、方解石、玉髓、石英,此外还有重晶石、炭质等;金属矿物当中,其中的硫化物包括辉铜矿、铜蓝,并伴有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氧化物包括孔雀石、褐铁矿,并伴有蓝铜矿、赤铜矿、赤铁矿等。其中,金属矿物含量及粒径的具体情况为:孔雀石;辉铜矿含量为5%~8%,粒径0.04mm~0.10mm;铜蓝含量为3%~8%,粒径0.08mm局部高达20%;黄铜矿含量为2%~10%,粒径0.016mm~0.08mm,一般含量为3~6;斑铜矿含量为少量~5%,粒径0.04mm~0.06mm;黄铁矿含量为5%~10%,粒径0.08mm~0.10mm[4]。

这些经常见的铜矿物可构成的组合包括:黄铜矿、辉铜矿—辉铜矿组合;黄铜矿、斑铜矿组合;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组合;黄铜矿、铜蓝组合;辉铜矿、蓝铜矿组合;蓝铜矿、孔雀石—蓝铜矿(或孔雀石)组合,其中往往以某种矿物为主,尽管没有较多的黄铜矿,但有着广泛的分布,以上金属矿,在垂直方向中,展现出来的变化为地表以孔雀石、蓝铜矿为主,往深部辉铜矿增多,再向深部则见斑铜矿、铜蓝→黄铜矿→黄铁矿。此外,具体的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

3.2 矿石结构构造

(1)计有微细粒、残余、文象、乳浊状、格状组成了矿石结构,其中,为主的是计有微细粒、残余、文象。其特征为:微细粒结构—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呈它形粒状。

残余结构—黄铜矿被辉铜矿、铜蓝等交代,斑铜矿被辉铜矿交代等等,被交代之矿物呈残余粒状或岛屿状[5]。

文象结构—见黄铜矿、斑铜矿互成不规则文象状。

(2)矿石构造—计有浸染状、被伏状、斑点状、脉状、角砾状五种,以前两种为主,其特点如下:

浸染状构造—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呈微细粒状不均匀浸染于脉石矿物间。

被伏状构造—主要以氧化物(孔雀石、褐铁矿等)沿裂隙面不均匀分布。

3.3 矿石类型

存在的主要有用金属矿物包括:单一的铜矿石,有些区域为铜钒矿石。

依照含有的矿岩性,可将其分为:其一,含矿硅质岩,在地表及浅部有着广泛的分布,为主的为氧化物,也是主要的类型;其二,含铜白云岩(包括硅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燧石团块),含炭质量非常高。此外,铜的硫化物有明显的提升,形状多为浸染状,分布状况为细脉状;其三,含铜角砾岩(或碎裂岩),砾石由硅质岩、白云岩等组成,胶结物为白云质、钙质、炭质、泥质等,金属矿物多沿砾石之间的空隙充填交代,成脉状、斑点状分布。根据矿石存在的自然类型进行分析,氧化矿石一般为标高+140m~+150m以上,混合矿石一般为+150m以下。结合地表选取的样品,对1号石门当中的29个样品实施了组合探究,发现铜发生的氧化率,都超过了30%,通常为33%~78%。针对钻孔当中的26个分析结果进行分析:铜发生的氧化率小于30%,大概在14%-29%之间,大约占据了25%,其他占据30%。

3.4 铜、钒含量及其变化

平均矿体含量为0.94%,根据穿过矿体的32个样品实施分析之后发现,有11个含铜量大于1%,占整体的34%;有20个范围在0.5%~1%,占整体的63%;小于0.5%的有一个,占整体的3%;通过数据的分析可知,矿化的强度比较差,剖面平均品位产生的变化范围,为0.71%~1.14%,比较高的段为西段。其中,铜值的高低和矿体的具体厚度存在的依存关系并不明显,沿着厚度方向,变化并没有规律。沿着矿体发生倾斜的方向,铜量的具体变化为,深部比较低,浅部相比有所提升。总的来说,矿体总体并没有较高的含铜量,特征为均匀矿化,与围岩产生的关系为渐变,具体来说为四周一般存在不等宽度的矿化带。

4 结语

总之,湖北省安陆市仁和店铜矿床区域构造主要以襄樊——广济断裂为主,襄樊——广济断裂是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南缘最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目前认为襄樊—广济断裂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是一条规模巨大的脆性断层,具由南向北逆冲的特点,地表上大致构成扬子台地区与秦岭区的分划,同时掩盖了燕山运动造山带和稳定陆台的边界,且它对元古代以来的沉积作用控制不明显;在青峰及以西的地区,与燕山造山期构造叠加在一起,造成其变形具有多期的构造特点,实属不同构造体系下的产物。

猜你喜欢

孔雀石褶皱铜矿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进展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傅继强设计作品
买鱼警惕孔雀石绿
一点褶皱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褶皱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