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形势问题及政策创新

2020-12-20李华明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政策农业

李华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政府需要正确面对当前农业经济新形势,提出与当前经济情况相适应的政策,增强政府调整的灵活性,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 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形势

1.1 农业收入持续提高,但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的比重减少

近些年,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农产品的供给水平有效提高,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农产品的产业特色日渐明显。农业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深化,农业经济的比重却在减少,越来越多的遗留问题暴露,新形势下为了使农业得到发展,不仅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以及农业工作者的扶持和配合。

1.2 缺乏健全的农业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大部分偏远地区仍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部分新型的农业设施不仅不能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还会因为农民不能合理应用科学技术,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降低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新换代农业设施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只有教会农民对现代化设备的正确使用,才能取得积极效果[1]。

1.3 缺乏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严重

目前,多数地方政府以发展城市经济、加强环境建设、宣传城市文化为核心问题,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够。此外,很多农业设备是农民自己出资购买,政府并未投入大量资金扶持,部分农民因为资金短缺放弃农业生产,还有一部分农民放弃土地到城市打工,以谋求更高的经济来源。因此,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严重,其中青年群体流失显得更为突出,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4 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性弱

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矛盾较为明显,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短缺。农村交通不便利且交通费用较高,农业产品难以及时运输。很多农民选择放弃运输防止亏损,导致农产品浪费明显,农产品产量提升但农业经济提升幅度很小。另外,农村金融产品短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也受到较大影响。

2 发展农业经济的策略

2.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创新科学技术

要有效地提高政府监管力度,调整监管机制,强调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提高监管人员的竞争意识,通过激励机制促使工作人员良性竞争增强工作积极性。此外,大量引入社会力量提高农业技术,不仅能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还能为今后农业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强化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现基础设施和生产方式落后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可通过支持相关企业建立相关的农业设施研究场所带动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2]。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正确运用农业现代化设备;明确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建立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培训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应积极引进高文化、高素质的人才,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定期考察其对工作掌握程度并制定奖惩制度,促进农业推广人员的良性竞争,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制定科学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学习与推广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2.4 加大农业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针对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问题可采取加大农业新品种开发的办法。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稻旱种技术等新型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

3 农业政策的创新

3.1 实行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兼顾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既要加强农业新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又要加大对当前农业贸易交通不便的改善[4]。制定以一个中心带动多个极点的发展方案,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实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

促使广大农民参与到现代化进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农民能共享现代化成果。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为良好的农业创业、就业形势打好基础[5]。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维护农民土地资产。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使农业以新型农业经营为主体发展。

3.3 推进农业结构创新性改革

调整好农业结构,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问题,因地制宜,优化区域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功能,调整农业创新重点,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完善体制,加快农村深化改革,全面激活市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业创业机制。

3.4 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的农产品,在保证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更适应市场需求以保持市场农产品的平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推动农产品的初加工、精加工发展。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从多个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5 推进微生物农业产业

微生物农业产业相比于动植物产业能量利用率更高,微生物几乎可以利用阳光中可见光的全谱光能。微生物生产无季节性要求,只需要人工提供必要环境便可实现一年四季无间断生产。除此以外,微生物还可以生产各种人类日常需要的生物产品,封闭的生产空间还可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3.6 粮食储存制度改革

目前,中央粮食储备制度存在政治性储备职能和商业性行为交织,储备机制不完善,储存经营成本不断升高的问题。而地方储存制度存在中央与地方储备协调机制不健全、地方储备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农产品储存效益降低,所以改革粮食储存制度很重要。

4 农业政策改革预期目标

4.1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要结合现有的科学水平和自身物质条件,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积极性。单位劳动创造的净产值可以反应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纯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通过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人员的激励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

4.2 提高土地生产率

单位面积产量或单位面积农业纯收入表示土地生产率。我国人多地少,土地稀缺,单位面积的农业收入提高则农业总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提高。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途径也有很多种,如,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因地制宜确定土地合理运用方向,充分发挥不同土地类型的优势,不断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增加土地财力物力人力投入量等。

4.3 提高资金利用率

投入生产单位的资金能换取的劳动成果可表示资金利用率,用最小的物质投入产出最大收益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6]。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方法有加强财政管理、明确相关管理机构分工、形成有效的资金监督机制、合理周转资金等。

5 关于“精神贫困”问题

5.1 政策扭曲

政策红利“养懒人”。由于贫困群众的预期普遍比较低,一旦政策带来的直接受益到达了预期,就会因满足而降低努力程度,反面“挤出”了脱贫动机,同时对政策红利产生依赖感。

5.2 政策失效

多地涉及风险、远期利益的项目推进难度大。不论风险多么可控,盈利多么可观,总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对于短期无法立刻见效的项目持消极态度。

5.3 政策缺位

缺少心理“扶志”的观念和政策。“缺志”本质上是心理问题,而现在却缺少心理“扶志” 的政策,传统的通过教育“扶志” 政策效果有限且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达到好的效果。

6 结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积极政策创新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保持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政策,加强农业政策的推动,完善制度的不足。在加强农业推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政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政策
政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