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0-12-20龙拥军卓丽华冯若涵阮启超李凌霄

空军航空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干螺旋心率

龙拥军,卓丽华,冯若涵,阮启超,李凌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是如今在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心血管类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虽没有西方国家高,但近些年来患病人数平均每年增长近20%,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的影响较大,是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1-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辅助检查,在目前临床影像学检查中,螺旋CT机器性能也逐渐提高,较多学者认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脏影像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备便捷、危险性低、价格低廉等优势[3-4]。为此,本研究收集了5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1~69岁,平均(54.36±5.10)岁。临床表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绞痛、胸痛。纳入标准:①经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②未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者;③依从性较好,可配合顺利完成CT检查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碘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者、CT检查禁忌证者;②妊娠期妇女及孕妇;③合并严重感染、出血者。

1.2 设备及扫描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检查前禁食4~8 h,需要控制基础心率<70次/min,对于心率较高者,口服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英国)25~75 mg,达到基础心率到再进行检查。再次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好屏气时间及呼吸幅度。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双臂上举,在自气管隆突下水平至心脏横膈面进行连续扫描,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 mA,间距为2.5 mm,螺距为0.24 mm,准直器为2.0 mm×1.0 mm,扫描时间:10~11 s。常规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静脉注射欧乃派克[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流速设定为3.0~5.0 ml/s,注射完后用生理盐水40 ml冲洗,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MS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

1.3 图像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及处理,选择成像质量较佳的图像层面进行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等。由2名副主任级诊断医师对54例冠心病患者图像进行观察,包括血管起源、走向、管壁、管腔狭窄等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归纳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分析依据美国心脏学会相关标准进行狭窄评估[5]:①轻度狭窄:管径狭窄程度小于50%;②中度狭窄:管径狭窄50%~75%;③重度狭窄:管径狭窄大于75% ;④血管闭塞。其中以官腔狭窄>50%判定为阳性病变。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对照,计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4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有63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其中左主干狭窄21支,左前降支狭窄16支,左回旋支狭窄18支,右冠状动脉狭窄8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共检出60只(95.23%),其中诊断左主干狭窄共检出21支(100%);左前降支狭窄、左回旋支狭窄、右冠状动脉狭窄各漏诊1支。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冠状动脉供血而发生心肌的缺血、缺氧性改变,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即为心绞痛[6-8]。事实上,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氧、供血减少,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改变,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的临床综合征[9-11]。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临床对于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手段也逐渐增多,其中主要分为有创性及无创性检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际上是一类有创性检查,将导管经患者大腿股动脉或其他动脉插入后,慢慢将导管送至升主动脉,加入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的全面显影,患者手术前所需要进行了评估检查项目较多,便捷程度低,同时对于手术不耐受者,无法进行相关检查[12-13]。螺旋CT扫描作为是一种临床常见诊断工具,收集的信息量较高,除普通螺旋CT平扫外,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冠心病的的首选方式。

本组研究中,主要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等技术,对54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分支动脉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尤其表现在诊断左主干狭窄中检出率为100%,提示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优势明显。CT冠状动脉成像首先需要对心脏进行扫描,这一阶段由X线管、探测器及扫描架完成,随后将扫描的图像传入后台计算机出来工作站,进行再次整理或重建,从CT更新换代中,CT探测器从第一代1个,增加至4 800个,扫描方式发展至薄层螺旋CT扫描,配合计算机大容量、运算时间短的优势,相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更为简便、安全。笔者结合文献[14-16]报道认为,虽然容积再现处理、曲面重建等技术可为临床提供附加诊断冠心病的能力,显示组织或者器官三维形态学优势明显,但在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中注意事项较高,第一需要耐心教导患者呼吸方式,尽量做到每次呼吸幅度一致,避免因呼吸运动而丢失相应的检查区域,防止运动伪影的产生;第二需要控制患者,基础心率需低于<70次/min,对于心率较高者,可以选择口服倍他乐克,在在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可清楚显示血管狭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主干螺旋心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心率多少才健康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矮砧密植苹果园动态修剪效果好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奇妙的螺旋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