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宝泉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0-12-20杨明浩董艳秋
杨明浩,董艳秋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工作区位于小兴安岭至张广才岭构造带南段,该地区地质历史演化较为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发育,为金及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热源。
1 区域地质
1.1 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界至新生界,主要有古元古界桦皮沟组(Pt1h)、下寒武统晨明组(∈1c)、中下奥陶统宝泉组(O1-2b)、中侏罗统太安屯组(J2t)、第四系下更新统别拉洪河组(Qp3b)、全新统现代河流堆积物(Qh2)。
(1)古元古界桦皮沟组(Pt1h):分布在晨明幅北部,近南北向分布,地层产状,倾向210°~ 300°、倾角5°~ 10°,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片岩、含钙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及条带状大理岩等组成。
(2)下寒武统晨明组(∈1c):分布于南岔幅东南隅,由于受大面积花岗岩和中生代火山岩吞噬,呈捕虏体产出,该组地层呈北东向展布,地层产状,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约20°~ 30°,主要岩石类型粉砂质板岩、板岩、变砂岩、变石英砂岩、沥青质灰岩。
1.2 区域岩浆岩
1.2.1 侵入岩
侵入岩区域上主要以中深成的花岗岩为主。包括早奥陶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构成。
1.2.2 火山岩
区内从古生代—中生代火山活动较频繁,但规模均较小。古生代火山岩被后期构造岩浆破坏而出露零星,晚古生代火山岩出露面积相对较大。根据火山岩形成、分布的特点,将区内古生代以来的火山岩划分了2个岩浆演化旋回。
1.3 区域构造
区域经历频繁的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岩浆侵入及变质作用,造成区内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断裂、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汤旺河大断断裂,低序次的断裂裂隙发育,褶皱主要为宝泉背斜和桦皮沟背斜。
1.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本区处在1 :5万矿调晨08Hs-42综合异常内,该异常面积14.20km2,形态为不规则状,长轴走向北西,异常以As、Au为主,两种元素套和紧密,形态规整,浓集中心明显。同时叠加Hg、Bi、Zn、Ag等元素,As、Au、Hg峰值较高。异常中As最高含量134.3×10-6,平均值为38.5×10-6,面积为14.155km2。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太安屯组、下泥盆统宝泉组,侵入岩主要为晚三叠世粗粒二长花岗岩、晚奥陶世二长花岗岩。地表蚀变较强,见毒砂、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
1.5 区域矿产特征
本区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的五星-西林-朗乡铁、铅、锌成矿亚带上,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金、铅、锌、银、铁、钨、钼等多金属成矿带组成部分,矿区附近主要矿产有亮子河铁、桦皮沟铁矿床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1)中下奥陶统宝泉组(O1-2b):区内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东部,汤旺河两侧,岩石组合为千枚状板岩、石英长石砂岩、含砾片理化凝灰砂岩、条带状板岩,粉砂-细砂质板岩、凝灰角砾熔岩、凝灰质板岩、变流纹斑岩、变流纹岩等。
(2)中生界中侏罗统太安屯组(J2t):前期地质工作认为,该组地层属火山构造的火山颈相,该组主要岩性有流纹质角砾熔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岩为主,呈椭球状,工作区内有两处,①北部中下奥陶统宝泉组地层内火山颈相(岩筒),长轴北走向,与围岩不整合接触。②产在中部古元古代混合花岗岩(Pt1γ)的火山颈相(岩筒),东部与中下奥陶统宝泉组地层接触,长轴近南北走向,与围岩不整合接触。该套火山岩与本区金砷异常和含金强硅化带关系密切。全新统低河漫滩冲积物(Qhal):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南部,岩石组合主要为砂、砂砾石、亚粘土、碎石及卵石。
2.2 侵入岩
2.2.1 古元古代花岗岩(Pt1γ)
工作区内最古老的变质深成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部出露面积大,与中下奥陶统宝泉组(O1-2b)地层不整合接触,岩石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具中花岗变晶结构、碎裂结构,普遍含富铝矿物石榴石等,发育片麻状、条带状构造,呈片状粒状変晶结构,交代蠕虫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基体和脉体组成。矿物由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蚀变特征 :黑云母化呈脉状。长石高岭土化。榍石大块和大量出现。
2.2.2 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T3ηγ)
在工作区西南部少量出现,岩石类型为中粗或粗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中粗二长花岗岩,岩石大多因风化多疏松易碎,局部形成巨大球形风化或石蛋地貌。岩石多呈灰色、灰黄白色。具中粗或粗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局部岩石具由中粗—粗中粒似斑状结构的渐变变化,块状构造。
2.3 构造
工作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向的涵洞沟断裂,该断裂是南北向的汤旺河断裂的次级断裂,对成矿十分有利。
2.4 围岩蚀变
本区在中生界中侏罗统太安屯组火山岩内发现含金强硅化带主要由中酸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在火山热液的影响下,经交代蚀变作用所形成的一种高度硅化的变质岩、含金强硅化带。还发育有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
2.5 矿(化)体地质特征
共圈出工业金矿体三条。1.1号金矿体。矿体分布在232线和233线,地表为槽探控制,深部为钻孔控制。矿体实控长130m,延深60m,埋深0m ~ 50m。矿体总体走向55°,南西倾。矿体平均厚度2.0m,最大厚度5.0m ;平均品位4.22g/t,最高品位8.39g/t。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品位较高地段,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毒砂为特征。
2.2号金矿体。矿体为盲矿体,深部由钻孔控制。矿体推测长30m,延深50m,埋深15m ~ 65m,矿体总体走向5°,矿体厚度2.00m ;平均品位3.61g/t,赋存在1号矿体下盘。
3.3号矿体。矿体为一条隐伏矿体,矿体分布矿区南侧,矿体由钻探控制。赋存在宝泉组(O1-2b)地层中,主要产在石英砂岩中,少部分产在碳质板岩中,矿体走向为338°左右,目前见矿成果较好的钻孔岩性为碳质板岩,累计见矿厚度为15m,两段金平均品位分别为5.53g/t、4g/t,围岩蚀变特征主要为硅化,毒砂化,毒砂呈小团状,与金呈正相关关系。
3 找矿前景分析
工作区位于小兴安岭至张广才岭构造带南段。该地区地质历史演化较为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发育,尤其是早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为金及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热源,局部地段具有多金属找矿远景,是NNE向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黑龙江省成矿单元划分方案,本区属Ⅱ-13:吉黑成矿省、Ⅲ-52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Fe-Pb-Zn-Cu-Mo-W成矿、Ⅲ-52-4 :伊春-延寿(岩浆弧)Fe-Pb-Zn-Mo-W-Sn-Cu-Ag成矿亚带(Ce ;Il ;Ye ;Ym)、(与东风山(微地块)FeAu(CoPbZnWSn)成矿亚带相毗邻 ;)、Ⅲ-52-4-7 :二股FePbZnAg矿化集中区的南部地区。
特别提出的是汤旺河大断裂在本区东部附近 ;该断裂构造具继承性活动特点,对古生代地层的展布、中生代的岩浆活动都有制约作用和控制作用 ;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对本区早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和成矿有密切关系。
本区岩金地质找矿在区域上是新课题、新突破,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工作共发现较多的岩金找矿信息和线索。矿区内矿体的分布主要是两区域,其中一部分为近地表矿体,分布在中侏罗统太安屯组强硅化含金蚀变带中,矿体规模不大,但单工程控制的品位较高,从类型上看,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另一区域分布在矿区中南部,为一条隐伏矿体,产出底层为宝泉组(O1-2b)地层,矿体主要产在石英砂岩中,少部分产在碳质板岩中。矿体目前尚未控制,从钻孔信息来看,金品味虽然不高,但矿化蚀变的位置基本沿着砂岩及板岩的层理,矿体产出的形态受地层的产状影响明显,矿体的产状与岩石层理角度近似,所以从矿床类型来看,属典型的层控矿床,使得本区成矿前景十分乐观,在以后工作中可对该矿体产出的位置进行重点工作,相信在矿体规模上定会有所突破。
本区火山岩较为发育,具备形成火山岩型金矿床的地质条件,区域上在岩浆岩和地层接触带上多形成夕卡岩型铁、铅锌矿床,本区地层和岩浆岩接触带内,具备形成夕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因此勘查区具备寻找金多金属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