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看中国制度优势
2020-12-20李志勇
文_李志勇
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如何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视角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处理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根本上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深刻依据。只有站在科学真理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这些显著优势,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两个必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必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两个必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也就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最主要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在于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它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为中心的运行逻辑,更不同于传统社会以权力为中心的运行逻辑,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运行逻辑,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是为绝大多数人、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福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依据。
在经济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判断制度是否优越的直接标准。马克思、恩格斯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私有制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解决不了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私有制。他们提出了剥夺地产、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通过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10个方面的设想。从这些设想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就在于这一制度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大生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
在政治上,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让人民成为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体现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体。马克思认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度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由此,民主是人民在公共权力和社会事务方面主体性的体现和实现形式,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体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利。资产阶级也讲民主,但就其实质而言,“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即使是民主共和国这种资产阶级国家的最高形式,也丝毫改变不了这种事实。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推翻这样的资产阶级少数人的统治形式,实现人民自己的统治。
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以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未来的理想社会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从这一意义上看,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根本优势在于,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权利,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社会等多方面需要,发展人民的体力、智力、审美等多方面能力。
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政治保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不是由不同经济利益的代表通过多个政党轮流执政,也不是由不同政治主张的代表竞争上台。共产党是代表整体利益的使命型政党,不是代表部分利益的掮客型政党。离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就缺乏根本的政治保证,就会失去正确方向,更不可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为了多数人的发展而不是少数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出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所在。
二、“两个决不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原则出发解释世界的。历史上,不少思想家,从布丹、霍布斯、斯宾诺莎到洛克,都在讲人民,讲“人民主权”,但他们都离开了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终究免不了成为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则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从现实存在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入手,深入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命运,得出“两个必然”结论的。把这样的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进一步贯彻下去,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当然要从社会实际出发,为满足人民现实利益服务。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既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基础上,也不能建立在前人设想的条条框框基础上,而是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
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从社会现实出发,必然要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在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同时,“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依据在于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安排也要从生产力发展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经济制度,用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就建立起初步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初步的工业国的转变,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明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实践证明,这些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我们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致力于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权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致力于满足人民的全面需求;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的巨大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特别是党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非理性,又避免了西方政府那种“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保持了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作出的制度安排,是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发展的制度体系。
三、在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中赢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符合我国国情、推动我国发展的制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迅速崛起,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二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文化基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要坚持“四个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三是进行伟大斗争。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还在曲折发展,共产主义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才能实现。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我国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历史时期。我们与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一以贯之地进行伟大斗争。
四是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在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比我们早,他们的一些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借鉴。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学习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管理等,也包括某些制度成果,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要坚持开放包容而不闭目塞听,坚定制度自信而不妄自尊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