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高校医药学专业学生抗疫精神教育的途径探究

2020-12-20张兰玲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药学中医药抗疫

张兰玲

(开封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 开封 475004)

2020年,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之下,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重大损失,人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人类共同战胜病魔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次抗疫斗争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重大契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要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性。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抗疫精神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三全育人”工作的推动下,将抗疫精神教育引向深入。

高校的抗疫精神教育,要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医药学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该专业学生进行抗疫精神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特点,采用贴合专业实际、学生实际的方法。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通过古今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一)从“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要求中汲取营养

“药王”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一文中指出,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必备条件。这一思想传承几千年,被杏林奉为圭臬。医者仁心,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名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术高德馨,守护了人民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当代医务工作者心系人民的安危,响应国家的号召,白衣执甲,冲锋陷阵,义无反顾,践行了中医药行业“大医精诚”的医德要求,诠释了人间大爱,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扬光大。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以及荣获“人民英雄”称号的张伯礼、张定宇和陈薇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应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传统中汲取营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

(二)从辨证施治的中医诊疗智慧中汲取营养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抗疫历史长达3000多年,历史上有记载的大疫就有500余次。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的中医,它主张整体考量、辨证施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不难看出,中医的治疗思想符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1]此次疫情爆发,初期没有疫苗,至今也没有特效药。中医治疗团队积极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在对新冠肺炎病患的治疗中,中医参与病情研判;为了防止聚集性感染,建议对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后来,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接管武汉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药、针灸、敷贴等方法进行组合治疗,带领轻症患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功夫,进行康复训练。中医药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对中医药的态度,由拒绝到半信半疑,再到完全信任,发生了彻底变化,他们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了中医药的显著疗效和重要作用。中医讲究个体化诊疗,“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是中医诊疗的特点。这次,面对病因相同、症状相似的新冠肺炎发热患者大量出现的情况,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首的中医治疗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果断改变传统治疗方法。他们根据实际需要,“参照古人经验,用通治方药普遍服用”的方式进行治疗,把传统中医的“一病一方”改为“分症群使用通治方药”。他们通过临床,筛选出“三药三方”,把病人分为四类,进行中药漫灌式治疗,有效阻止了病人间的交叉感染。他们密切跟踪新冠肺炎流行的趋势及其特点,边救治、边总结、边完善。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是科学认识论的观点,中医诊疗团队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三药三方”和新的治疗方法就来源于抗疫实践。据统计,此次抗疫,共有近800名中医专家、近5000名中医医务人员参与一线救治。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确诊病人占92%,中医药治疗的总有效率在90%以上。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00多名患者中,无一例轻症转重症,大大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2]。事实证明,在有效缓解症状,阻止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等方面,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辨证论治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应引导学生从中国古代哲学中、从辨证施治的中医诊疗智慧中汲取营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通过中西比较,促使学生认清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

(一)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都有对医生技精德高的要求

“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与希波克拉底誓词有着相似的医德要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就被西方医学界称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是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仪书,医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面对《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日内瓦宣言》中的主要内容就来自《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日内瓦宣言》一部分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内容的准确性由世界医学协会每隔10年重新评估一次,以确保其内容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在此次抗疫中,中国的西医和中医并肩作战,密切配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践行《日内瓦宣言》的宗旨,千方百计救治每一位患者,创造了抗击疫情的世界奇迹。中国医生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不仅符合 “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要求,也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德准则,完美体现了《日内瓦宣言》的精神。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要大力开展医德教育,通过中西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都有对医生技精德高的要求,进而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准,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做德技兼备的人民健康的护卫者,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让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需要有机结合

西医与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关注的重点不同。西医立足于解剖、生理、病理,注重人的器官、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中医则重视人的整体健康状态,认为形神一体,强调功能平衡。中医秉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辩证法理念,从天人合一的大视角,看待人的身体健康与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之间的联系,反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西医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病症,以病为靶向;而中医关注的重点是患病的人。从治疗上看,西医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现代化的检查、诊断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方法,完备的手术治疗体系以及严密的量化标准和实验验证体系,药物、诊疗手段和手术直接作用于病灶和病症,见效快,尤其在急救方面,常常大显身手。此次抗疫中,西医针对病毒本身,综合施策,开展对症治疗,挽救了大量生命。中医强调防治结合,擅长对人体内病毒存在环境的治理,即对人体机能和状态的调理,强调通过调节身体机能,达到防治效果。这次在重症辅助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等方面,中医药表现抢眼。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产生了“1+1>2”的效果。 可以说,中西医结合是此次抗疫致胜的关键,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西医中医各有所长,应该优势互补、协同发力。

(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药发展的光明前景和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遇到诸多挑战,中药材的质量保障以及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是中医药发展的两大瓶颈。张伯礼院士提出: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和制药技术方法。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使中医药与西医药有效对接,推出原创性成果。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利用互联网开展的“远程会诊”发挥了重要作用,前后方的中医药专家并肩作战,研究重症病例,有效施治。另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中医诊疗团队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中医诊疗方案得到优化,中医诊疗规律得到总结,中药供应得到充分保障,中医药的疗效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医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所言:“中医药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利器’和‘法宝’。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要实现的是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下功夫。”[4]可见,要使古老的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守正创新,做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篇文章。中医重视健康养生理念的树立。养成健康习惯能够节约健康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促进中西医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也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可通过影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药历久弥新,认识到中医药发展的光明前景和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进而投身专业实践。

三、通过榜样教育,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榜样来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5]!广大医务人员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奔赴抗疫一线,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具有启迪和引领作用。模范大都来自于平凡,英雄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在这次奔赴抗疫斗争一线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这批“90后”“00后”的年轻医务工作者:“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5]这些年轻的医者都是医药学专业在校生的师哥师姐。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让学生透过师哥师姐们的成长经历,认识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价值,领悟人生的真谛。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抗疫英雄的模范事迹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认真检视自己,进而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能上、能战、能胜。

四、结语

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在对学生开展普遍性通识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承担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因此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重要。在高校医药学专业思政课堂上,应通过古今结合,促使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深度认同中医药学理论,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通过中西比较,引导学生认清中西医各自的优点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树立中西医结合治病救人的理念。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走好人生路。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树立学生全面、客观的辩证思维,巩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抗疫精神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在医学生涯中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医药学中医药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中医药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