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东平年谱简编
2020-12-20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1910年
5 月16 日,农历庚戌年四月初八,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原名丘谭月,字席珍。丘家是农民兼小商人家庭,其父名丘锦成(又名仲金、筱堂,1871-1948);其母名黄巧(1881-1970)。丘东平共有兄弟八人,姐妹二人,东平排行第六。
1916年
开始认字。随童养媳的嫂嫂放牛。
1917年
春,入村中私塾读书。
1918年
与五哥丘汝珍入梅陇瓣香小学读书。
1920年
与五哥丘汝珍转至水口乡毓英小学就读。
1921年
与五哥丘汝珍转至梅岭莲花山麓的学校读书。受到参加过辛亥革命活动的教师高子超先生的影响。
1924年
夏,考入海丰县五坡岭陆安师范学校。后来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中坚分子中有不少是陆安师范学校的学生。丘东平在陆安师范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文学社团“晨曦社”,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1925年
5 月,以本名丘席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海丰特支(特别支队)。任秘书,协助总农会、农民自卫军誊写、油印、制作标语等工作。
10 月从陆安师范学校离开,往海丰党委干部训练班,参加学习。
是年,丘东平便参与了农民运动。参加平民农校运动,提高农民识字率,促进农村文化普及。主要活动在家乡海丰及陆丰、高潭等地方。
1926年
1 月,任共青团海陆丰地委秘书长职务。协助编辑出版杂志《海丰青年》。共青团海陆丰地委公开名称是“青年工农俱乐部”,由原来共青团海丰特支改编而成。
是年,丘东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海陆丰地委(后改为东江特委)组织部担任秘书。
1927年
春,海陆丰发生第一次人民武装起义。东平与五哥岛人(丘汝珍)皆参与暴动。起义失败后,将活动地点转移到莲花山区深井一带。
4 月20 日,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成立,东平出席会议。
5 月24 日,因左胫生毒疽,患胃病,中共党组织让其回家养病。在家乡期间曾遭多次通缉搜捕。
7 月,病愈后,在莲花山西南的大安峒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9 月15 日,与五哥岛人参加了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的海丰人民武装起义。
10 月30 日,参与第二次人民武装起义。并在彭湃领导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保卫新生政权,与陈炯明残部和蔡腾飞部展开战斗。丘东平参与了此次战斗。
1928年
春节,担任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彭湃为迎接徐向前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在海丰红场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欢迎大会。此期间,丘东平曾短期担任过彭湃的秘书。
2 月底,丘东平与五哥岛人在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失败后留守海丰,周旋于山区继续斗争。
7 月中旬,因敌人清剿,丘东平潜逃回家,躲村外草垛里。民团进村抢走丘家谷物,霸占房屋,对丘东平父亲进行毒打,逼迫丘父交出两个儿子。丘东平在家躲藏了一个多月。
8 月下旬,在家人的护送下,乔装潜往海头村宗亲丘智帆的草棚里躲藏。
9 月,由丘姓亲戚驾驶渔船星夜送至香港。
1929-1930 年
在香港、九龙流亡。改名“山子”(“小山子”)。当过学徒、鞋匠、小贩、渔夫、天主教的校对等。曾遭雇主欺凌、亲友奚落。此期间大量阅读高尔基作品,并自学英文,从事创作,参加香港第一个新文学团体-“岛上社”的活动,开始给当地报纸投稿。“山子出入行迹小心,戒备谨慎,大概他未曾中止过革命活动。”[1]
1931年
9 月,丘东平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香港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不久经二哥丘国珍介绍,携弟丘俊,从香港出发,经上海、南京、九江,到南昌,任十九路军78 师156 旅旅长翁照垣的秘书。
后随军到江苏南翔、大场一带布防,目的在于卫戍当时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及京沪铁路。
期间,丘东平与友人陈灵谷在战区创办出版《血潮》。此后,丘东平以“山子”“平”为名,在该报上发表针砭时局、激励抗战的短评文章多篇,如《蒋汪晋京以后》《日俄之缔约》《上海日人之骚动》《日本想吞江湾闸北了》《持久作战的意义》《巩固我们的战线》《展缓和会和加紧备战》《满洲伪国强占东北关税》《伐人和人伐》《日本人屠宰下的中国人》《盟约》等。
1932年
1 月28 日夜,丘东平所在十九路军部队在上海闸北遭到日本陆军及便衣四千多人的进攻,十九路军猛烈还击。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丘东平与其二哥丘国珍、五哥丘汝珍、七弟丘俊都参与了这场战斗,并在战地合影留念。
2 月2 日,丘东平随翁照垣所率部队前往吴淞,目的在于占领吴淞,阻止日军在吴淞登陆进行大举围攻的企图。至本月底,丘东平参与了吴淞战斗的全部过程。
3 月1 日,日军由浏河登陆,人数达到十多万。敌军之众,为十九路军所不能敌,故而全线撤退。丘东平随军撤往福建。
在福建期间,翁照垣曾叫丘东平组织群众大会,翁将进行“训话”,而丘氏却将群众大会解散了,没有开成大会。由是得罪了翁照垣,几被枪毙。后经人求情,翁派人给丘氏送去二百元钱,叫他离开部队。
11 月15 日,丘东平在周起应(周扬)编辑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文学月报》第4 期上发表短篇小说《通讯员》。该作品于1934 年被鲁迅、茅盾列入《草鞋脚》拟选篇目,归类到“关于‘苏区’生活”部分。并在“作家作品介绍”中评价该作品“写得很好”[2]。
是年,在离开十九路军后到达香港,与人合办《新亚细亚月刊》,该刊只出了三期,即被香港当局勒令停刊。丘东平小说《梅岭之春》发表在该刊创刊号。
离开香港至上海,参加“左联”活动。
是年冬,意欲往日本求学,为研究中国问题,充实自己。但被丁玲、胡风等人劝阻。
1933年
2 月1 日,为纪念“一·二八”抗战一周年,《东方杂志》约稿,写作回忆文章《一·二八抗日战争的回忆》。
11 月15 日,在《文艺》(月刊)1 卷2 期上发表报告文学《滦河上的桥梁》。
11 月21 日,福建事件爆发,十九路军被迫解散。丘东平离开福建到上海。此前,丘东平回到十九路军总部,并受总部委托,从福州往上海寻找中共党组织。
12 月中旬,据聂绀弩回忆,丘氏曾写作质问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文章。且要求朋友们联署质问鲁迅。但后来这篇质问书没有送出去。[3]
是年,在《微音月刊》第3 卷第4 期发表短篇小说《云嫂》。
1934年
3 月1 日,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庄启东、陈君冶主编的《春光》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骡子》。
4 月1 日,在《春光》第1 卷第2 号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投宿者》。
8 月1 日,在天津《当代文学》月刊第1 卷第2 期上发表《农村小景》。
9 月1 日,在《现代》月刊(上海)第5 卷第5期发表作品《申诉》。
9 月,在《太白》半月刊(陈望道担任主编)当校对。居住上海敦华里杂志社的亭子间。业余进行文艺创作。写成长篇小说《小莫斯科》,曾就这部作品听取胡风、欧阳山的意见,决定再修改,但后来不曾出版。
后与陈望道发生矛盾,遂于是年冬离开《太白》社。
冬,在上海结识吴奚如。后离开上海到达香港。在两地间做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工作。
1935年
初春,在香港与寡嫂吴笑结婚,两人婚后育有一女。吴笑,原是五哥岛人之妻,已育有一女,岛人于几年前(有说于1934 年)在厦门遇难。吴笑于1950 年代初被划为地主,不忍折磨,自缢而亡。
春,到上海。不久,到日本。
2 月10 日,在《水星》第1 卷第5 期发表了小说《赌徒》。
2 月15 日,在上海《小说》半月刊第18 期发表《一个小孩子和一群狗》。
3 月16 日,在《文学季刊》第2 卷第1 期上发表散文《德肋撒——一首唱出来的歌》。
4 月,在日本东京拜会郭沫若。
5 月10 日,在《水星》第2 卷第2 期发表了《新唐·吉诃德的出现》。
5 月15 日,参与“左联”东京分盟刊物《杂文》的编辑工作。该刊物出版至第1 卷第3 号时遭日本警察查禁,根据郭沫若的建议,改名为《质文》继续出版。
6 月10 日,在《水星》第2 卷第3 期上发表《麻六甲和神甫》。
6 月16 日,在《文学季刊》第2 卷第2 期上发表《兔子的故事》。后收入作品集《将军的故事》,改名为《兔子》,内容稍有改动。
6 月20 日,在东京作《东平启事》①该启事内容为“近来上海方面报纸副刊上有人用‘东平’二字署名发表文章,为《跳楼惨剧目击者》之类,这篇大作非出鄙人手笔,不敢掠美,特此声明。(六月二十日东平)”。,后发表于7 月15 日《质文》第1 期第2 号。
暑假期间,东京“左联”转移到千叶县房州地区,丘东平也随组织参与活动。
8 月,在丘东平家中召开“左联”盟员会议,商讨聂耳追悼会事宜。
在《大公报》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沉郁的梅冷城》。
9 月16 日,在《文学季刊》第2 卷第3 期发表《福罗斯基》。
9 月,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短篇小说集《沉郁的梅冷城》。封面标明“东平著天马丛书十九尹庚主编”。内收《沉郁的梅冷城》《麻六甲与神甫》《十枝手枪的故事》三篇作品。
10 月末,与孟克到郭沫若家。并对郭沫若《七请》一文提出修改意见。《七请》后发表于《质文》第1 卷第4 号。
11 月17 日,郭沫若写《东平的眉目》一文。文中摘录了丘东平给郭沫若的信件内容,丘在信中提到写作上的自我期许:
“我的作品中应包含着尼采的强音,马克思的辩证,托尔斯泰和《圣经》的宗教,高尔基的正确沉着的描写,鲍特莱尔的暧昧,而最重要的是巴比塞的又正确又英勇的格调。”[4]
12 月15 日,在《东流》第2 卷第2 期发表小说作品《木桂的故事》。
同日,小说《多嘴的赛娥》发表在《质文》第1卷第4 号上。
是年,在《社会评论》第1 卷第5 号上发表《青年古董(生活素描)》。(该刊号首页只标记“民国二十四年月二十日出版”字样,未标明出版月份。)
是年,结识欧阳凡海。
1936年
年初,从日本回到香港。在九龙参与“民族解放革命同盟”组织的革命工作,曾协助编辑《民族战线》等刊物。设法集资创办“半岛书店”。国内外多种进步书刊可通过该书店代售,其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等。
2 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布解散。
3 月5 日,短篇小说《圣者的预言》发表在方之中编辑的《夜莺》月刊创刊号上。
3 月25 日,在上海《东方文艺》创刊号上发表《马兰将军之死》。
4 月1 日,作品《慢一点悔改也好》发表在王元亨、马子华等人主编的《文学丛报》诞生号上。
4 月5 日,作品《一个小孩的教养》发表在《夜莺》第1 卷第2 期上。收入作品集时改名为《一个孩子的教养》。
本月,丘东平曾从香港到上海。为半岛书店购买书籍。后再回香港。
6 月1 日,在《文学丛报》第3 期上发表《L.M.车站上》。
6 月15 日,在《作家》第1 卷第3 号上发表短篇小说《慈善家》。
同期刊物上,参与联署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发表。联署者还有鲁迅、巴金、曹禺、吴组缃、马宗融、张天翼、胡风、田间、芦焚、张香山、萧军、萧红、周而复、欧阳山、周文、黎烈文等五十余人①该宣言随后又在《译文》《文季月刊》《文学丛报》等刊物上登载。联署人数有变动。。
6 月,“两广事变”爆发,丘东平随十九路军将领前往广西南宁参与事变。曾活动于粤桂边境。
8 月1 日,在《现实文学》月刊第2 期上发表《受教训》。
9 月,丘东平回到香港;后携妻吴笑到上海。与欧阳山、草明住在一起。
9 月27 日,完成作品《传道师》。该作发表于10 月15 日《作家》第2 卷第1 号上。
10 月15 日,在欧阳山主编的《小说家》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教授和富人》。
10 月22 日,参与鲁迅葬礼。买白布,并在白布上写“导师丧失”四字。
10 月30 日,参与《小说家》召开的座谈会,讨论“鲁迅《祝福》《在酒楼上》及其他”。出席者尚有肖军、艾芜、沙汀、欧阳山、蒋牧良、周文、以群、周而复、张天翼、草明、聂绀弩、陈白尘、王任叔、荒煤、张春桥、契萌、李溶华、凡客。
11 月1 日,在《文季月刊》第1 卷第6 期发表《朋友之间》。
11 月18 日,创作《关于“战壕”的内外及其他》,后发表于《大众论坛》第1 卷第3 期。
11 月20 日,写作《“一个够POG 的男人”侮辱了鲁迅》,后发表在《大众论坛》第1 卷第2 期。该文就黎烈文、欧阳山二人关于鲁迅的矛盾与论争展开,表达了对黎烈文的不满。认为黎氏“欺人家不懂得他手里有一个刊物,动气就作威作福的打击人。”因青年作者的作品常在主编黎烈文处被积压或退稿,东平加入了对《中流》半月刊的攻击。
12 月25 日,在《光明》第2 卷第2 期上发表速写《运转所小景》。
12 月30 日,在《小说家》第1 卷第2 期发表小说《金木的故事》(该作品是由原《木桂的故事》改动而成),散文《〈故事新编〉读后记》,《道德水准的低下及其他》。
是年夏天,东平在香港拜望叶挺。冬天,叶挺在上海看望丘东平。
1937年
1 月1 日,在《热风》创刊号上发表《外套,礼貌和绅士》。
1 月5 日,写下作品《诗人》,发表于本年《文艺工作者》第2 期。
1 月10 日,完成《旅途所见》,发表于本年《国闻周报》第14 卷第13 期。
1 月13 日,在东京写作《多喜子的死》,发表于本年《青年界》第12 卷第1 号。
2 月17 日,创作《戎墟之夜》,发表于本年《中国知识》第1 卷第1 期。
2 月25 日,作品《街上的殉难者》发表在《光明》半月刊第2 卷第11 期上。该文完成于1936年12 月25 日,“为纪念一个给汽车碾死的朋友而作”。
3 月1 日,在《热风》第1 卷第2 期(停刊号)上发表《主客之间》及《东平启事》①启事内容如下:“我近来写了一点讽刺的短文,许多朋友以为我是在攻击什么人,正找不到法子来作一个解释,忽有《时代文艺》创刊号登出一个‘下期要目预告’,把‘王任叔’三字印在我的名字的顶上,好像文章的题目,其实是给手民弄错了的。恐怕要引起更大的误会,特在此地作个声明。1-17-1937”。
3 月10 日,在《希望》半月刊第1 卷第1 期上发表《新唐·吉诃德之死》。
本月,由上海潮锋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火灾》,“文学者丛刊”之一。此后,该作品又发表于本年6 月15 日出版的《作品》创刊号。
4 月,在《青年界》月刊第11 卷第4 号发表《中校副官》。
5 月3 日,写作《请先定“通俗化”的定义!》。后收入本年语文社编上海新知书店出版的《通俗化讨论集第一集》。
6 月,由上海一般书店出版《长夏城之战》②该作品集系夏征农主编《每月文艺丛刊》之一种。所收内容包括十个短篇小说作品,分别是《多嘴的赛娥》《一个孩子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通讯员》《中校副官》《骡子》《慈善家》《朋友之间》《白马的骑者》《长夏城之战》。一书。该书于1940 年6 月再版时改名为《红花地之守御》。
同月,作品集《将军的故事》③该作品集内收《运转所小景》《正确》《将军的故事》《尊贵的行为》《谭根的爸爸》《兔子》《马兰将军之死》《圣者的预言》《新唐·吉诃德的出现》《落难的国王和侍卫》十篇作品。一书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7 月4 日,在《申报每周增刊》第2 卷第26期,发表作品《“潮州仔”》。
7 月10 日,《寂寞的兵站》在《光明》半月刊第3 卷第3 期上发表。
8 月13 日,三千多日本侵略者入侵上海,丘东平亲历了这场上海灾难。积极进行抗战宣传。期间,与欧阳山、邵子南、草明、于逢四人讨论共同创作小说《给予者》。
9 月,送妻女随欧阳山、草明、于逢,坐难民船往广州,自身轻装上前线。本月自上海出发,而后辗转南京、济南、武汉等地,参加了新四军。
9 月13 日晚,在上海完成《“善于构筑防卫工事的翁照垣”》。发表于本年《民族呼声》创刊号。
9 月14 日,在上海完成《神圣的死》,发表于本月25 日《光明·战时号外》第4 号。
9 月19 日,在南京写下《空袭下——南京的空防》,发表于本年10 月6 日《救亡日报》第4 版。
10 月12 日,在济南写下《暴风雨的一天》。该文发表于本年11 月1 日出版的《七月》第1 集第2 期。
10 月13 日,在济南致信胡风,提到陈辛人在上海受伤一事。并寄短篇《暴风雨的一天》,希望胡风能安排发表。
10 月14 日,《石家庄站上》发表于《救亡日报》第3 版。
10 月下旬,往南京。见到叶挺。
10 月22 日,写毕《叶挺印象记》。寄信胡风,并寄《“善于构筑防卫工事的翁照垣”》。
10 月25 日,写毕散文《吴履逊和季子夫人》。该文发表于《七月》第1 集第3 期。
10 月28 日,致信胡风。并寄《叶挺印象记》《吴履逊和季子夫人》二文。
11 月,在武汉日租界新四军筹备处写作《给予者》。并于本月21 日完成该作品。
11 月12 日,与陈辛人往见胡风,不遇。胡风回访,亦不遇。胡风已于10 月1 日到达武汉。
11 月13 日,往见胡风。“东平来,谈了一会,他同意把记叶挺的一篇再写一下,明天交来。”[5]
11 月14 日,把修改后的《叶挺印象记》送至胡风处。该文发表于《七月》第1 集第3 期。
11 月19 日,致信胡风,言及《给予者》日间即可完稿,并计划自费出版一事。此时已搬到大和街二六号和陈辛人一起了。大和街二六号是新四军办事处。
11 月24 日,与陈辛人在路上遇到胡风,并交予稿子。后至罗烽处。
本月下旬,与七弟丘俊意外相逢。又在日租界与吴奚如重逢,并合影留念。
12 月18 日,在《全民周刊》第1 卷第2 期,发表作品《故事二则》(《好师长》《溃退中的前进》)。
12 月21 日,在汉口完成《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
本年,尚在《现世界》第1 卷第12 期,发表《一个最雄辩的史实——纪念一·二八》;在《大众论坛》第1 期发表《谭根的爸爸》。
1938年
1 月1 日,在《七月》第1 集第6 期上发表《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
1 月6 日,在汉口写作报告文学《我们在那里打了败战——江阴炮台的一员守将方叔洪上校的战斗遭遇》。该文后来发表于《七月》第1 集第7 期。
1 月7 日,罗果夫访问丘东平,丘东平向其推荐萧军《八月的乡村》等作品。(罗果夫是苏联塔斯社驻中国分社社长。)
1 月9 日,就罗果夫在前天交谈中提出的问题,写作《在抗日民族革命高潮中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答塔斯社社长罗果夫同志的一封信》。此信后来发表于胡风主编《七月》第1集第7 期。
1 月10 日,自武汉致信胡风。就罗果夫请丘东平帮忙收集抗战短篇小说一事,向胡风请教。
1 月15 日,在《全民周刊》第1 卷第6 期,发表《如是我闻》。
1 月中旬出席《七月》社召开的“抗战以后的文艺活动和展望”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
1 月21 日,离开武汉,往南昌新四军军部,在战地服务团工作。
1 月28 日,写毕《我认识这样的敌人——难民W 女士的一段经历》。
1 月30 日,在《新华日报》第4 版发表《两个青年的吵架——速写》。
是月,《给予者》由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序是欧阳山1937 年12 月在广州完成的《抗战的意志——〈给予者〉序》。作品扉页上写明“中篇集体创作:《给予者》(1.28-8.13)参加者:欧阳山、草明、东平、邵子南、于逢执笔者:东平”。胡风在《忆东平》一文中说“这也是集体创作。但只是在材料的搜集上和内容的把握上能够同感的几个人作几次讨论,交换或补充意见,实际的创作还是东平一个人担任,因而还是想求得作者和人物的高度的相生相克的统一过程。”[6]
2 月9 日,致信胡风。提到发掘新题材问题。
2 月13 日,致信胡风、吴奚如。提到所作《马古六》一篇,希望胡风抽空看看。
2 月16 日,致信胡风,该信以《并不是节外生枝》为题发表在《七月》第2 集第4 期。丘东平在信中回应了周行发表在《七月》第2 集第2 期《关于〈在抗日民族革命高潮中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一文。
2 月17 日,致信胡风。
2 月28 日,致信胡风。
3 月5 日,致信胡风。认为胡风对《马古六》的批评是确当的。稿子请胡风代为保存。后来太平洋战争时该稿件在香港失掉了。
4 月,丘东平随新四军离开南昌,往安徽徽州岩寺。
4 月12 日,在建德完成小说《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后分两期(第3 集第1、2 期)在5 月1日、5 月16 日《七月》发表。
4 月14 日,自安徽新四军部致信胡风。谈及《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发表一事。
4 月15 日,创作《我们出发了》,发表于本年《战地半月》第1 卷第3 期。
4 月25 日,自新四军部致信胡风。谈到一周内将随先遣队出发,到敌人后方打游击一事。
4 月26 日,致信胡风。
4 月28 日,丘东平加入先遣队,自皖南出发往敌人后方。
4 月30 日,晚上,在离火线还有七十里的地方写下《向敌人的腹背进军》。后发表于本年6 月1 日《七月》第3 集第3 期。
5 月3 日,致信胡风、吴奚如。
5 月4 日,致信胡风。
5 月19 日,丘东平随先遣支队进入江南战场。
5 月20 日,在朱门,写作《武装的政治工作队》。
6 月24 日,写下《截击》。后发表在本年11 月1 日茅盾主编《文艺阵地》半月刊第2 卷第2 期。
7 月3 日,创作《宣扬“皇道”者的行列》。
7 月下旬,原先遣支队与司令陈毅领导的新四军一支队合并,丘东平调任该支队政治部敌工科长,并兼陈毅的对外秘书。
7 月27 日,致信胡风。提及调到第一支队部一事。谈到鲁迅文艺社成立,且举行了两次文艺座谈会。丘东平在座谈会上报告了文艺理论,每次报告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7 月29 日,写作《母亲》,后发表于1940 年《精忠》半月刊第20-21 期合刊上。
是年,尚在汉口《国民公论》第1 卷第2 期发表《我们在行进》,篇末标明“武装的政治工作队中部的一段”。这里所指,即后来收入《向敌人的腹背进军》一书的《武装的政治工作队》。
是年冬,与吴奚如重逢,并在武汉法租界合影留念。
1939年
2 月8 日,新四军以四个连的兵力毁灭了日军的东湾据点。丘东平参与了这场战斗。
2 月9 日,在黄贽村创作《日本兵的故事》,发表于本年《抗敌》第3 期。
2 月10 日,丘东平据亲身经历写下《东湾——日本据点的毁灭》。后刊于《时代论丛》第3 辑。收入《向敌人的腹背进军》一书,改标题为《东湾——敌人据点的毁灭》。
2 月14 日,参与对延陵日军的战斗。
3 月11 日,创作《铁蹄下的故事》。
6 月2 日,写下《把三八式枪夺过来》。
6 月7 日,深夜,胡风在重庆写毕《〈第七连〉小引》。文中评价道:“这些是英雄的诗篇,不但那艺术力所开辟的方向,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加进了一笔财产,而且,那宏大的思想力所提出的深刻的问题,也值得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的人们反复地沉思罢。”[7]
7 月1 日,作为第一支部代表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召开的第一次全军党代表大会。
9 月4 日,创作《战斗的顽强性》,发表于《抗战月刊》第11 期。
本月,丘东平作品集《向敌人的腹背进军》①该作品集内收《向敌人的腹背进军》《武装的政治工作队》《铁蹄下的故事》《截击》《宣扬“皇道”者的行列》《母亲》《东湾——敌人据点的毁灭》《用战斗的顽强者》八篇作品。由抗敌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出版者战文社,战文社印行。列“抗敌丛书,文艺之部”。
10 月5 日,写下报告文学作品《王凌岗的小战斗——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独立支队战斗报告》。
10 月10 日,在江苏溧阳城外致信胡风。
11 月1 日,致信胡风。信中提到“我的新女友颇好”。此时已有新女友辛文。
12 月5 日,写作《蒋老大和老叶》。
12 月11 日,写下报告文学作品《逃出顽固分子的毒手——团特务营政治工作人员钱一清同志的报告》。
本年12 月丘东平作品集《第七连》②该作品集系胡风主编的“七月文丛”之一种。内收丘氏作品《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战》《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暴风雨的一天》《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叶挺印象记》《吴履逊和季子夫人》七篇及胡风所作《小引》。1944 年2 月出版该书重编本,删去2 篇特写,增加4 篇小说,由希望社出版。同时,桂林南天出版社将此重编本改名为《东平短篇小说集》出版。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
1940年
1 月底,从前线往后方,遇见彭柏山。
3 月20 日,致信胡风。
5 月23 日,致信胡风。提到陈子谷已将新女友一事告知吴笑。
7 月,丘东平随军撤出江苏溧阳,迁往苏中地区。
10 月,参加黄桥战役。
11 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拟在盐城设立抗法分校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丘东平是筹备委员之一。曾参加两次筹委会。
12 月5 日,创作完成《友军的营长》。
12 月10 日,写下《两个靖江青年》。
是年,尚有《给〈捧雪者〉作者的一封信》发表于《刀与笔》第3 期。
是年冬或下年初,丘东平与辛文在盐城结婚。婚后住鲁艺院部。辛文,广西人,参加过广西学生军。曾任《江淮日报》记者。辛文在东平殉难后,改名西平,以示对东平的纪念。
1941年
1 月中旬,在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华中指挥部就此事召开会议。丘东平参加。
2 月初,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立。刘少奇、陈毅在盐城召开的成立大会上讲话,丘东平则在会上报告了鲁艺分院的筹备过程。鲁艺负责人名单也在会上公布。丘东平任教导主任、党总支委员、文学系教授、普通班兼课教授。
3 月15 日,丘东平出席鲁艺党总支委员会会议。
3 月18 日,刘保罗带队的鲁艺实验剧团在慰问演出时出了意外,刘保罗和一位战士牺牲,鲁艺师生为二人开追悼会。丘东平为牺牲者书写墓碑。
4 月17 日,鲁艺分院在盐城组织召开苏北文化协会成立大会。丘东平当选为该协会第一届理事成员。
4 月中旬,刘少奇、陈毅等到鲁艺检查教学情况,丘东平就鲁艺成立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
5 月,丘东平曾要求重上战场。
6 月4 日,完成《溧武路上的故事》。
是月,陈毅批准丘东平请假进行创作。随鲁艺转移至湖垛乡下。
是月中旬,丘东平出席鲁艺在湖垛镇召开的纪念高尔基逝世五周年纪念会。
7 月11 日,完成《茅山下》前五章。该小说收入作品集《茅山下》①该作品集除了《茅山下》,还收《把三八式枪夺过来》《王凌岗的小战斗》《逃出了顽固分子的毒手》《友军的营长》《两个靖江的青年》《溧武路上的故事》六篇作品。中。由冰山(彭柏山)作《序》,于1945 年12 月在苏皖边区第一分区韬奋书店出版。
7 月24 日,因日军向湖垛、建阳一带进攻,鲁艺分两队转移,丘东平在指挥师生突围转移时牺牲②关于“东平之死”曾有过争论。有认为是自杀身死的,有认为是英勇牺牲于敌人枪下的,资料多来源于回忆性文章,事实难以辨察,关于“东平之死”或将是永久之谜。相关论辩可参见庞瑞垠小说《东平之死》(《当代》1984 年第5 期)、草明、孟波、庞瑞垠《关于〈东平之死〉的三封信》(《小说选刊》1985 年第8 期)、黄源《关于〈东平之死〉》(《当代》1986 年第5 期)、陈辛仁《关于作家丘东平殉国情况的调查》(《新文化史料》1986 年第4 期)、罗飞《从东平的“自杀”说到路翎的“发疯”》(《文艺报》1987 年11 月14 日)、严家炎《论辩必须忠于事实——答罗飞同志》(《文艺报》1988 年1 月9 日)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