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20-12-20张伟波
张伟波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域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培养大量的高素质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专业人才,能够为全域旅游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成为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所在。学校要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将有力力量结合在一起,以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己任,使他们日后能够为全域旅游事业献计献策,并使这些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
一、全域旅游对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
1.教学活动要积极培养旅游专业技术人才
毫无疑问,全域旅游促使旅游产业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渴求。有关全域旅游发展概念的提出,使得旅游业的专业性更加凸显,为了适应全域旅游时代的发展,推进绿色旅游、智慧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就需要高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由此一来,高校旅游专业在实施教学时,要努力培养讲解员、导游、旅游营销、旅游统计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使这些人才能够掌握旅游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规划与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活动要培养高端旅游管理人才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已经开始普及到各个地方,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重要的实践活动,各级政府也开始对旅游业发展予以了全新定位,将其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在推进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各个地方越来越发现旅游业缺少高端管理人才,在现有的专业人才中,旅游管理人才往往缺少应有的专业管理知识,所以高校在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下必须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敢于创新、吃苦耐劳的高质量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使他们能够发挥综合行政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为全域旅游的渗透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高校要沿着这样的培养方向改进教育教学,加大实践活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3.教学活动要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方面建设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将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带动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已经显现出来。可以看出,全域旅游具有明显的产业链带动作用,这种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对旅游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专业人才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因为旅游产业要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要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项目,这样才有利于旅游业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旅游行动计划的发展需求,高校旅游专业要大力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比如能够掌握工业旅游、冰雪旅游、自驾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作用,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与普及。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细致
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需要旅游专业教学设置合适的目标,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旅游专业教育目标存在宽泛、定位不准确、专业性不强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很多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而且这种表述与其他专业目标的表述,千篇一律,没有一点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难以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泛化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将不利于培养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全域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专业的人才具备强烈的实践性,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也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作为一项具有强烈实践性色彩的专业,如果忽视了实践教学,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旅游专业教学时,基本上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法,向学生灌输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为学生安排太多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学校内只能掌握理论知识,缺少操作能力,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和难以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而不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不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
3.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要求高校旅游专业教学要为学生介绍全新的旅游业态新概念、新趋势,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保持时代视野,认识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得旅游专业教学与时俱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材,在设置具体内容时存在着重基础、轻专业的问题,导致旅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合。这样的人才在日后走上岗位后也难以适应全域旅游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旅游企业不仅需要扎实理论素养、良好实践能力的人才,如果高校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达不到,一定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1.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鉴于全域旅游的要求,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一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操做能力。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高校旅游专业要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有鉴于此,要鼓励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善于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用先进的理论去指导具体的实践行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利用自己的理论优势解决现实问题。二是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行业服务意识,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要为不同类型的游客进行服务,高校旅游专业也设置了一些实践课程,旨在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并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纳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2.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要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遵循岗位性、普适性、发展性、梯度性等一系列原则,站在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全域旅游的变化。当前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体验性,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民族游客的心理、消费环境等,进而更好地提供旅游服务。要想使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了解全域旅游的真谛和精髓,教师应该设置旅游管理学、旅游地社会学、旅游地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根据知识深度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性内容和技能性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学习具体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3.增加实践教学
从全域旅游的发展人才需求出发,高校旅游专业应该培养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要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环节入手。在校内实践中,教师要利用校内各种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理论知识应该应用到以后的实践操作中,培养他们始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的意识。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操作平台,像通过模拟前台、模拟餐厅、模拟导游、模拟客房等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实践中,让学生将学校的理论落实到实处,提升学生实践锻炼能力,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使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到企业运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氛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还要安排学生参与内部岗位轮换,使学生增强对旅游企业不同运营环节的体验。高校旅游专业和实习单位都要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打分,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对策,查缺补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