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在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0-12-19

关键词:顽固性颅脑穴位

张 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江苏 扬州 225600)

呃逆又被称为膈肌痉挛,是因迷走神经、膈神经等受到刺激,造成肋间肌、膈肌等不自主的收缩,使喉头出现痉挛并产生病症。现代研究认为,中枢系统的直接或者间接刺激都会造成呃逆产生,因此呃逆成为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我院在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护理期间,积极推广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满意,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0月42例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2.33±6.31)岁。对照组患者2 1例,男1 4例,女7例,平均年龄(53.12±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患者纳入标准为:(1)确诊为颅脑外伤,并于我院接受治疗;(2)患者的意识清醒,能够自主与护理人员交流配合;(3)对于各项护理操作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且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为:(1)脑卒中患者或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2)参与本次研究前患者有颅脑手术史或脊柱手术史等;(3)合并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等;(4)对护理方案的依从性差或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强化对患者进行宣教,简单介绍顽固性呃逆的发生原理,指导患者根据自己情况做自我管理,包括含水屏气、吸气后屏气以及牵舌等方法,减少呃逆症状;在患者饮食期间叮嘱严格控制进食速度,避免误吸。

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方案为:(1)采用耳穴压豆法,取耳部胃、膈、皮质下、神门、交感、脾、肝等穴,找到压痛点等,通过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穴位处,反复揉、按、压,直至患者出现痛、麻等感觉即可,5 min/次,3次/天。(2)对患者实施穴位按摩,按摩穴位为肺俞穴、颤中穴、定喘穴、足三里等,使用按、揉指法相相结合的手段交替按摩,直至出现麻、酸、胀等,3次/天,分别在早、中、晚睡前按摩。(3)穴位敷贴。组方包括白芥子、延胡索、白芷、细辛等,研磨成粉后,用生姜汁调和,制成敷贴,在穴位按摩结束后敷贴在对应位置上,每贴8 h左右,1次/天。(4)中医情志护理。患者呃逆不止,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并且随着症状无明显变化,很多患者会出现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影响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呃逆患者的交流,采用情志转移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在康复期间通过看电视、读报纸等方法转移注意力,这是改善呃逆的有效手段。同时,护理人员可在不影响临床治疗的前提下满足患者的要求,如在病房内摆放绿植、提供热水、做好家属探视工作等,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5)中医膳食护理。科学的饮食也有助于加快患者呃逆症状改善。所以在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叮嘱家属严格按照营养师的建议准备食物,保证少油、清淡、无刺激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食物温度,避免因为过热、过冷、过辣等饮食刺激呃逆产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呃逆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呃逆缓解时间为(5.66±1.78)h,消失时间为(4.06±1.35)d,相关数据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呃逆的缓解与消失时间(±s)

组别 呃逆缓解时间(h) 呃逆消失时间(d)实验组(n=21) 5.66±1.78 4.06±1.35对照组(n=21) 10.31±2.23 6.91±1.62 t 8.643 5.126 P<0.05<0.05

3 讨 论

呃逆俗称打嗝,古时被称为“哕”,是指气逆上冲且出于喉间,致使呃呃连声,声短而不能自止。患者持续呃逆时间超过48 h被称为顽固性呃逆,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中。我院研究发现,颅脑外伤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概率较高,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顽固性呃逆临床护理中,传统护理方法通过被动干预的方法,无法针对性调整患者身体状态,造成呃逆消失时间延长,无法得到患者认可。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在中医理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方法,在临床干预阶段以针、药、灸等以及经络学的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法。在护理中,积极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呃逆缓解时间为(5.66±1.78)h、呃逆消失时间为(4.06±1.35)d;对照组患者呃逆缓解时间为(10.31±2.23)h,消失时间为(6.91±1.62)d,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该护理方法有助于加快患者呃逆症状改善。传统中医认为,经络外肢节,内属脏腑,而贯穿上下、沟通表里,是人体运行血气的关键,穴位不仅能够反映出人体的身体变化,也是治疗的关键;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穴位是神经主干以及神经末梢的经过区域,在身体中的电势能最高,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密切,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达到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作用,最终加快患者呃逆等情况改善[1]。我院护理人员选择了足三里、定喘等与呃逆发生相关的穴位,采用按摩、耳穴压豆等穴位刺激方法,达到了理气中和、和胃降逆的效果。同时,颅脑外伤等是造成呃逆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呃逆易反复,效果不理想[2]。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通过穴位敷贴能够加快患者症状改善,其中白芷祛风散寒,细辛温肺化饮,白芥子理气散结、通络止痛,最终达到调理脏腑、阴阳平衡。中医认为,在饮食中多食用凉性食物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凉性药物较多,会造成胃内积寒,这也是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出现呃逆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临床护理阶段,主张针对此类患者要保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改善胃内积寒现象,这是改善呃逆的有效手段。临床上,顽固性呃逆难以自愈,通过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能够加快患者呃逆现象改善,通过穴位按摩、情志护理等方法,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快患者呃逆症状改善,并且饮食护理能够调节患者胃功能,在保证机体营养支持的同时,加快临床症状改善,所以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护理效果[3]。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该病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加快患者呃逆症状改善、消退,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顽固性颅脑穴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