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 开创新局面
——尤溪县西城镇林改再亮实招
2020-12-19黄长江
文/黄长江
(作者单位: 尤溪县西城镇人民政府)
地处尤溪县西部的西城镇,距尤溪县城5 公里, 土地总面积34254 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8750公顷,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改革的重点镇之一。近年来,西城镇在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大胆探索林改创新之路,积极推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镇22 个行政村创新林改100%完成,已成立16 家村级林业专业合作社、6 家村级股份合作林场,成为全县覆盖面最广泛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
西城镇的林业产业,从过去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原来分散经营到合作经营,实现了共建、共治、共谋、共享。它如何从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呢?究其原因,就是西城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结合省市县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林改创新的成果。
一、共建——林业组织新模式
长期以来,农村涉林矛盾纠纷,特别是广大村民的林业利益未得到兑现,村里年年说分红,村民却得不到实惠。怎样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实现人人有山林,又形成规模经营呢?答案只有一个,必须创新改革,采取整合资源,统筹管理的经营模式。
1、摸清家底,资源整合
2016 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并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出台了整镇推进林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政策的鼓舞下,各村掀起了新的一轮林改热潮,首先将林木林地经营现状,林地经营形式、资源状况和面积分布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次在摸清底子的条件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分析各村林业存在的问题,甄选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
2、制定章程,完善社规
村级普遍成立全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详细地制定了管理办法、章程等,并以村将原来林木山场转让给个人的,待采伐后,以村集体收回林地;将村供给的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荒地和其它待造林地移入合作社统一造林,并以当年每个村的在籍人口数确定入社对象,共同出资造林育林。同时,针对森林资源较丰富的村,鼓励建立股份合作林场。合作社(股份林场)定期召开理事会,讨论和概算出造林资金使用方向、造林抚育发包办法、施工检查验收、股金收取、股权登记和发放股权证等事务,年终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公开年度社务账簿和完善档案管理等。
3、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合作社由村集体社员自愿入股,共同组建,并依据法律、法规和章程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林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和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调动村民耕山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增加社员收入,为参股社员创造投资的最高效益。其经营模式是采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坚持市场化运作,资本保值经营,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经营原则。全镇村级合作社结合本村村情,相应制定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通过年度召开村代表大会,审定合作社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预算,收入分配和分红兑现方案,并予以公布。
二、共治——资源保护新办法
林业新型组织的产生,林业的定位,性质的新变,要求林业发展都要全面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必须要用新观念来解决一系列资源保护问题。
1、制定村规,健全民约
西城的主要做法,一是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适用于本村的村规民约,将林业保护和发展制定在规约上。二是特别明确了:严禁毁林开荒、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在野外用火和严禁盗砍滥伐林木等,对违法者,除按“砍一栽三罚五”的处罚外,还要给予年终适当的分红扣款。并将违法行为人的姓名、违法事项向本村村民代表微信群公布,以达到震慑的作用。如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2、人人管护,户户包干
管好自家林,看好门前山,这已成当地村民的一种护林氛围。西城的主要做法主要是采取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的办法,对重要路口、敏感地段由就近住户管护,并签订《路口护林责任书》,对进山人员的目的,进山时间的长短,做到每月一统计,每季一汇报。
3、全盘监管,为林护航
村民有林,管护创新。西城镇在推行层层的“树保姆”管护制度时,实行“林业新型组织+管护”的办法,完善林业“三防区”建设,充分发挥智慧林业“三网一中心”和“巡查+网络监督”的作用,主要是实现辖区森林管护全覆盖。在2013 年、2015 年、2017 年,分别成立了尤溪县联建森林扑火队,成员35 人;成立了文峰点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成员25 人,并联动成立了村级“一带四”快速扑火队22 支;成立了西城镇护林专业队,由镇政府统一聘用护林员27 名,负责全镇集体森林资源的管护;并运用“尤溪巡护”现代技防手段配合护林员巡查和对护林员实施督查监管。在巡查时运用专业手机定位联网、图片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处置,增强林情管控能力等。
三、共谋——森林经营新方案
村集体的造林地如何更新?幼林抚育和间伐如何管理?如何实现山区村集体和村民靠山吃山?如何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这些森林经营管理难题,长期是各村最难解的症结,必须谋划新的管理方案。
1、合力共为,破解难题
自从成立了合作社(股份林场),通过林业主管部门、镇政府、村两委和理事会多次酝酿,制定了“采、造、育、管”的新举措,出台了“三个管理办法”,即:造林更新管理办法;幼林抚育管理办法;抚育间伐管理办法。办法出台后,以往的难题,得到了科学、有效解决。麻洋村自从成立村级合作社后,聘请林业部门编制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制定了五年森林经营规划,同时,将“三个管理办法”编入方案,确定了经营目标、方针和措施,将实施科学经营项目逐年落实到每个小班地块。尤其是针对每年的山场森林资源转让小班,或者主伐- 皆伐(抚育间伐)的经营小班确定,统一按照31 年的轮伐期进行编制,以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以及股民的分红。2019 年,麻洋村按照森林经营方案规定,山场林木资源转让224 亩,获利143.1 万元。方案实施后,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抚育间伐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因此,村级合作社森林经营管理实现永续利用,已成为长远推进的机制。
2、间伐改革,试点先行
林木间伐是一项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林木生长量的营林措施。西城镇制定了“采伐、集材、销售”分段式的抚育间伐管理办法。主要是:采取成立抚育间伐工作小组,成员由村两委、合作社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组成。采伐阶段,实行油锯雇佣制。为了更好地控制伐区的采伐量,采取“三先三后预留”工作法,按照“三砍三留”的原则进行采伐。“三先三后”:就是采伐时,一是先采伐密的林木后采伐疏的林木;二是先采伐距离远的林木后采伐距离近的林木;三是先采伐山场下半部分的林木后采伐山场上半部分的林木)。针对“预留”:就是预留间伐山场其中一片上半部分的林木,适时适度调控伐区采伐总量的办法,对已达上限的采伐量,必须停止采伐,从而稳步推进伐区作业管控,真正做到采伐总量和各树材种采伐量不突破。为了提高间伐质量,聘请技术娴熟的油锯工,负责伐倒、造材,按工日计酬。并由抚育间伐工作小组成员轮流逐日现场监督、指导、记工,跟踪间伐作业质量和强度;集材阶段,实行公开招标。由村委会、合作社组织公开招标。中标方负责伐区内集材道的开设、维护和集运至招标方指定的临时楞场,并负责装车。当日出山检量的木材,需由村两委、合作社、党员和村民代表相互监督,做到检量数据当日在村部公示栏或村微信群公布;销售阶段,实行买方竞标。以主要材种口径单价(一般杉木以4 厘米、马尾松以8~12 厘米径阶) 为投标标的,非主要材种、薪材单方依行情标前定价,不进行投标,中标方自行负责销售和办理相关运输手续。以款到发货为原则,买方在调木材时,须将木材款及时存入合作社帐户,并由买方自行承担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麻洋村2019 年度林木间伐山场112亩,采取“采伐、集材、销售”分段式的管理和“一把据、一把尺、一本帐”管到底的办法,这种做法,既公开了透明度,且又提高了林分质量和村财村民的收入。经统计,仅该片间伐山场设计出材量341.2 立方米,实际出材量331.08 立方米,山场总收入达39.3 万元、纯收入18.5 万元,村财增收5.55 万元,合作社收入12.95 万元、每位股民分红43.9元。在全年度中,该村仅林业一项,当年人均分红就达300 元。因此,此种做法赢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和信赖。由于该村的成功做法,目前,已被当地党委、政府列入全镇学习的样板林。
3、联营发展,互惠互利
如何解决乡镇或村集体林场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和缺效益的问题?如何实现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林业发展要求,促进镇属林场健康发展。2019 年,西城镇政府与县经营林场签订《合作经营森林资源协议书》,合作经营面积36749 亩,其中:一般用材林24937 亩,生态林、天然林11812亩。首先,主要联营形式是以合作方出资造林、抚育、间伐、主伐和林分质量提升等。对迹地新造林项目,收入按出让方、出资方各占40%、60%比例分成;对现有林分改造提升项目,采取聘请有林业资质的单位对现有林分进行调查,制定可行方案,出资方按照方案分期施业营林措施,收入比例按每个小班的实际投资额与该片山场改造前的评估价值比例进行分成,但分成比例镇林场方不低于40%。此项做法,在全镇积极推进了联营的经验,从而辐射全镇发展。其次,在发展森林游憩产业上,目前,座落在七尺村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九阜山,总面积2308.2 公顷,每年接待游客3.5 万人次;上源村新盛坊山庄,每年接待游客1.2 万人次;尤溪县龙凤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每年接待游客0.8 万人次。因此,森林游憩的发展,对拉动当地副业经济的扩展和提升,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共享——公私双赢新机制
党委政府持续推动创新林改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村集体和广大村民能够有更多的收益,从林业产业中的创新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既不能穷了集体富了个人,也不能穷了个人富了集体。
1、政策调动,资金扶持
成立农村新型林业组织,是中央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也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镇党委、政府对依法设立村级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收合格予以补助2 万元。同时,上级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即免收登记注册费、免收增值税、免收印花税,实行林木种苗补助、普惠福林贷贴息补助、森林保险补助,采伐指标优先安排、科技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优先享受等。与此同时,为了壮大合作社经营规模,在当地政府与信用社联动扶持,已完成福林贷150.2 万元。由于项目资金的投入,也给当地林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2、兼顾集体,惠及村民
在过去,林农办理林权证难和申请林木采伐难已成了行业的焦点,而且往往出现林权归大户的倾向,以至普遍林农得不到利益,群众分歧意见大,通过创新林改机制,成立村级林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全体村民集资造林,按村集体占林地股20 ~30%不等,村民占投资股80%~70%不等,这种兼顾集体利益,又惠顾村民利益的经营方式,既保障村财收入,又实现了“户户有股、人人有山”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权利平等、利益明确、管理民主、投入不多的管理模式。实现了集约经营规模,降低了经营成本,规避了经营风险,减少了盗砍滥伐和涉林纠纷。
3、股权到户,群众受益
村民个个成了山的主人,林的管护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合作社成员2.9 万人,已吸纳股金83.5 万元,发放到户的股权证达0.95 万本。据统计,全镇合作社经营林木林地面积22248 亩,其中:合作社集资自造8270 亩,村集体转移合作社的林木面积12977 亩,委托经营管理面积1001 亩。特别是麻洋村,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与合作社签订《林木林地转移合同》,将村集体林木99654 亩转移给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精心经营管理以来,目前林分长势喜人。
几年来,西城镇在多方位创新林改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上源、麻洋、山连等村曾多次成为国家、省和市林业工作的先进典型,先后获得省林业局“森林人家”和“省、市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山区要振兴,林改来助力,西城镇抓住契机,实现了共建、共治、共谋、共享的新局面。特别是在2017 年至2019 年中,6个村级股份合作林场的团结、光林、解建、联建、玉池和麻洋等村人均每年分红为32.8 元、38.2元、72.6 元、63.5 元、19.6 元、43.9 元;另外,上源、山连等村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现经营林地面积1265 亩、1650 亩,人均达1.09 亩、1.5 亩。综上各村,村财林业收入也逐年递增到6.5%个点。尝到甜头的村民信心倍增,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造林育林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花茂村与村民聊家常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因此,为共建而改革,改革才有创新才有意义;为共享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