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殖鱼类几种重要疫病的防控措施(5)
2020-12-19张喜贵孟长明陈昌福
○张喜贵 孟长明 陈昌福
(1.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河南新乡453700;2.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
6.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
IHN是一种严重危害冷水性鲑鳟鱼类的病毒性传染病,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粒外弹状病毒属(Novirhabdovirus)。病毒颗粒呈子弹状,核酸类型为RNA。
【流行特点】IHN主要危害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并大量死亡,尤其是1月龄内鱼苗死亡更为严重,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水温在8-15℃时易流行。IHNV既可通过粪便、尿液和黏液等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临床症状】患病鱼通常出现昏睡症状,但是,也有一些患病鱼表现乱窜、打转等症状。患病鱼体色变黑,眼突出,有的腹部有V形出血,腹部膨肿、鳃苍白、鳍条基部甚至全身性点状出血,有的肛门处拖1条假管形黏液粪便。
【预防措施】因为没有有效的商品药物可以治疗这种疾病,因此,要注重采取预防疾病的如下措施。
(1)购买的苗种,须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
(2)对受精卵进行消毒。所有的卵先用0.9%盐水清洗1遍,再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鱼卵10-15分钟。在消毒过程中,用碳酸氢钠调节pH,保持pH在6-8之间。消毒过程中保持聚维酮碘的有效浓度在100.0mg/L,当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淡时,就需要及时更换消毒剂溶液。
(3)孵化过程中及时收集卵壳,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4)使用无病原水进行鱼苗的孵化和饲养,如上游有发病渔场,需要对来水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用水。
(5)使用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消毒剂对养殖池、工具等进行消毒。
(6)孵化池工具专用,并及时消毒。
(7)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据外国报到,有明显效果。
(8)从该疾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在养殖鱼类饵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酵母免疫多糖、酵母培养物、黄芪多糖等),连续投喂28天添加有免疫调节剂的饵料。通过调节养殖鱼类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防疫系统,达到提高养殖鱼类自身免疫力的目的。
【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疑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样品到有资质的实验室诊断。同时采取以下紧急控制措施:
(1)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养殖场病鱼的移动和运输。
(2)及时捞出病死鱼,并用深埋法或化尸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3)保持水体中溶氧在8-12mg/L。
(4)工具专池专用,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5)鱼发病时慎用消毒制剂或移动鱼,以减少的养殖鱼体的应激性刺激。
(6)对养殖尾水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7)减少投喂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大黄等药物进行治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