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现代化农民现状研究

2020-12-19朱辰龙

新农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扶志三农现代化

朱辰龙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从2018年开始,经过第一个五年振兴战略规划,在解决农村贫困现状、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2年完成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农民贫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距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差距,深化农民供给侧结构改革仍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依旧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如何发展和培育新形势下现代化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笔。

1 现代化农业背景下农民基本现状

1.1 农民思想仍处于禁锢状态

“三农”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农民,如何解决农民与农业之间的问题就是重中之重。然而,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思维仍处于保守状态,“传承土地”思想、农业机械化、联产承包、农村合作社的排斥等核心问题仍是束缚农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1.2 农民不愿“脱贫摘帽”

在全面精准扶贫政策下,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不愿摘去他们头顶这一贫困“帽子”,保持着“只有穷,无劳动能力,就要靠国家扶持”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植入农民的脑中。科学脱贫摘帽就成了脱贫攻坚战役最关键环节。

1.3 农民现代化技能仍落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现代化技能落后问题尤为突出。落后的农业产业链、农业科技、农民科学技能和现代化综合知识的溃乏仍然是农业基本现状。

1.4 农村人口流失严峻

农村现状是青壮年外出就业,留守农村仍是老人与孩子。作为“三农”主体,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农民缺失成为了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农民是农村的活力所在,如何关注和解决好新战略下农民与农村的问题,把更多有技能水平、知识充足的新型农民留在农村,建设新农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就成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严峻挑战。

2 “三农”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2.1 “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

基于农民思想保守现状,“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就是突破口。脱贫攻坚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面对贫困的农民不仅为了脱贫,摘掉“帽子”,更需要“扶志”一手抓。引导农民在创新农业、自我革新、自力更生,农业传统方式的变革上做足功课,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特色,带领农民走上真实脱贫之路,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利用科技化、机械现代化来实现农民思想变革,通过生态文明保护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经济产业,继而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2.2 先“扶智”再“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说“高职扩招100万”,李克强总理在调研时说:“中职也需扩招100万。”职业教育的迅速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需打造“懂知识,会操作”,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农民。通过国家扩招政策,给无文化、无技术的农村青壮年提供免费中高职学习机会和平台。通过学习,引导具备专业技能人才留在农村,解决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局面,把活力带回到农村。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特色进行农村改造,建设农村,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着手点。

2.3 农民背上科技背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技是农业现代化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众创意、全民创业,为农民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可以结合当地特色,通过“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科技创新农产品、特色农业旅游等多种方式,插上创新科技的翅膀,创新农业结构链,丰富农业产业。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

猜你喜欢

扶志三农现代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志·扶智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