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衣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服饰艺术化改良研究
2020-12-19戴弘一金怡婷
唐 敏,戴弘一,金怡婷
(常熟理工学院 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熟215500)
服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早有《周易·系辞下》记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观念,这一点从百家衣、水田衣等拼布服饰艺术形式中得以体现。实际应用认为,拼布这一服饰艺术形式对现代服饰的创新设计以及传统服饰的艺术化改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百家衣的概念及艺术价值
1.1 概念
旧时医疗条件有限,婴儿孩童多患病夭折,死亡率较高。人们为了逃避孩子夭折的命运,便唤以贱名,甚至男扮女相,认为如此可以迷惑神灵,在此背景下,“百家之福于一身”的百家衣便应运而生。
百家衣是指向众邻亲友讨取零碎布帛,将布帛拼接缝合而成,其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源于僧侣穿着的百衲衣,有的僧侣为表“苦修”,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其亦与妇女穿着的水田衣有共通之处,王维有诗“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水田衣因其外形色彩相互交错类似阡陌纵横的水田,故名。
清代李监堂《俗语考原》中对百家衣有明确记载“俗为婴儿乞零碎布帛于众邻,合以制衣,云衣之可致福,此为风由来已久”。宋代陆游《书感》有云“哀哉穷字百家衣,岂识万斛倾珠玑”,或可佐证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百家衣,而在年长陆游30 多岁的苏汉臣所画的《长春百子图》的右下方,亦有一孩童身穿百家衣。百家衣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且颜色更趋于鲜艳多彩。《西游补》第一回:那些孩童也不管他,又嚷道“你这一色百家衣,舍与我吧! 你不与我,我到家里去叫娘做一件青苹色,断肠色,绿杨色,比翼色,晚霞色,燕青色,酱色,天玄色,桃红色,玉色,莲肉色,青莲色,银青色,鱼肚白色,水墨色,石蓝色,芦花色,绿色,五色,锦色,荔枝色,珊瑚色,鸭头绿色,回文锦色,相思锦色的百家衣,我也不要你的一色百家衣了”。从这段文字的描述,可以充分说明近代百家衣已成为儿童较正式的礼服[1]。
就百家衣的细节而言,不仅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甚至邻里间的贫寒人家和富贾人家也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样式,例如河南民间不能在胸前开口,会在底襟留个口子“藏魂”,对于贫寒人家而言,讨要的碎片大小颜色不会过于讲究,但对于大户人家而言,则会使用绸缎等布料,并绣上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的“五毒”图案或蝴蝶花草等吉祥图案。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中提到,他的百家衣是“橄榄形的各色小绸片所缝就,非喜庆大事不给穿”,可以充分说明大户人家百家衣制作的考究和意义之深刻。
1.2 艺术价值
1.2.1 践行美德和造物思想
百家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拼布艺术形式,是人们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祈祷孩童来年顺顺利利、健康成长的趋吉避凶之衣,也是对“天人合一”这一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践行。同时,百家衣是在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之时对裁剪剩下边角料的有效利用,发扬了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为拼布艺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2 创新和形式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以百家衣为文化背景的拼布艺术在创新中有了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拼布艺术带有很强的创作性,从大小、材料、颜色等方面都可以完全自由地选用,小到迷你的杯垫,大到整墙的壁饰或床品都可以用拼布艺术。在传承传统拼布艺术文化的同时,引入现代工艺元素,赋予拼布艺术更持久的生命力势在必行。
1.2.3 个性化
拼布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产生了精彩纷呈的拼布文化,其文化内涵的差异化,使拼布艺术越来越有个性[2]。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服装除了基本服用性的需求外,更多的是心理上更高层次的需求。拼布艺术以其可简约可复杂、创作性极强的优势将不同颜色、材质、图案等拼接运用到服装中,使得服装具有强烈夸张的设计感,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
2 拼布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艺术化改良
2.1 材料和造型改良
不同质感的材料给人不同的感受,例如旧时的百家衣更多的是舒适质朴的棉麻,贵重些的则是细腻有光泽的丝绸。材料作为拼布艺术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材料种类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拼布服饰作品有不同的质感。在现代拼布服饰中,应当突破传统的棉麻丝材料,使用现代纺织材料,或是加入一些缀饰物,如蕾丝、彩线等,将传统拼布文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更具现代特色的传统拼布服饰作品。在工艺上也可吸收手工刺绣、编织、染色等传统技艺,制作出材料多样、形式丰富、造型独特的现代艺术作品。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拼布艺术的发展可以尝试突破原有的造型思路与造型手法束缚,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和创作手法,形式上可以尝试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风格上也可由具象向抽象变化。总之,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使其在造型上更加富有创新性和时尚感。如此一来,融合了当今流行元素的拼布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民间工艺,也可以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以新的创意理念和形式来体现现代拼布艺术设计的魅力。
2.2 色彩的多样化
在拼布艺术中除了材料和造型外,色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近现代工业染料的出现,使得纺织材料的颜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色彩关系的运用对拼布艺术的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拼布艺术在色彩的选用上有较强的装饰性,主要是受民间集体观念的影响,其色彩多鲜艳明快,有强烈的冲击感,显得热闹奔放,这一点在百家衣拼布服饰中便可以体现。
为了迎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拼布艺术应处理好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使其变得含蓄,不似以往的热情奔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突出主色调,加上其他颜色的少量点缀,形成主题明确但又不显得死板的视觉效果。二是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渐变效果,运用同种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搭配,体现出不同颜色之间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三是恰当地使用黑、白、灰等无彩色系,将原本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进行调和,在明度、纯度较高的布块中加入黑白灰或明度、纯度低的布块组合,使整体色彩统一又有变化,更有时尚感。四是采用冷色调的搭配,暖色点缀,色彩互补组合,使画面更具张力和美感。除了上述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方法外,现代拼布艺术的色彩还应与拼布艺术作品主题相吻合,利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如用古典、时尚、前卫、自然抽象等意念进行设计[3]。
2.3 题材的演变
旧时民间传统拼布的题材主要是鬼神崇拜、宗教信仰、民间传说、民俗生活等,例如百家衣就是向神乞求婴孩健康平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文化的破除和流行文化的变化,传统题材的拼布艺术已不再有往昔的影响力及需求,为了使拼布艺术更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需要对表现内容进行扩充。可在传统图案元素、拼缝工艺和构成形式的基础上将元素进行夸张、变形设计。在拼布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形式。作品种类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以纯粹的艺术作品形式呈现。利用拼布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文化、信仰、情感、理念等观念表达出来。将人的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以自然元素、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贴合人民群众的内容为主题,在满足人们不同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同时,创作出更多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工艺精湛的拼布艺术作品。
3 结语
拼布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时代发展,拼布艺术不仅体现在服装设计上,还被广泛运用于艺术、雕塑、科技、生活等不同文化形式上,拼接艺术的特点既体现了碎片的杂乱无序,又表现出重组后的统一有序,使服装更具趣味性。作为服装设计师必须深刻挖掘拼布的文化内涵,总结经验并加以创新和改造,使其成为与当代人们需求契合的艺术形式,传承并促进其发展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