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

2020-12-19洪德承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分析

洪德承

(烟台鸿檀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山东 招远 265400)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在开展时,不仅具有基础性特征,而且具有公益性性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作为支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制、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在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近年来,该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将水文地质工程对应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该理论在其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将环境地质条件作为调查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基础部分,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江河流域等地展开全方位、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这样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环境地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现存问题进行客观研究,有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研究

1.1 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1.1.1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众所周知,长江、黄河一直以来都被称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诞生、繁衍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长江上游地区展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方便及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进入到长江上游河流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闽江、安宁河流对长江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在对其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分析时,主要是集中对其自然情况、生态系统等这些基本要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时所有的数据、信息必须要严格、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准确有效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持[1]。在整个流域的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薄弱,而这也是导致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重要因素。另外,实地考察时还发现水资源也呈现出严重的恶化趋势,泥石流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如今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很多人都会在闲暇时间,想要去亲自欣赏、观看长江这条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流域,所以长江附近的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针对现有的这些影响因素,需要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结果进行结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2]。在保护方案的编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地域性特征,同时还要实现专业化管理,这样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1.1.2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在针对黄河源区展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实地考察之前,必须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前期,要通过各方资料的对比、搜集和整合分析,对黄河源头出现断流的问题进行客观的研究,深入了解对黄河流域会产生影响的诸多地质因素等。只有保证前期准备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针对性,才能够保证实地调查和勘探分析时,可以有相关数据、信息等作为支持[3]。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需要对黄河冻土层消退、与黄河相关的湖泊出现干涸的原因等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这些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彻底的处理,对黄河造成的危害、影响越来越严重,甚至还会出现土地荒漠化速度越来越快等问题。

1.2 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1.2.1 沿海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我国现有的海洋问题非常严重,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加迫切。如今红树林的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珊瑚礁遭受到的破坏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海水污染影响越来越严重等。这些沿海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影响经济。如果还无法意识到生态环境的这些问题,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那么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威胁。沿海地区由于其自身具有非常良好的湿地调节系统,同时循环性良好,可以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田等起到良好的功能作用。尤其是对于动物而言,可以为动物提供非常良好的居住环境[4]。但是在与当前诸多地区的沿海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现状进行结合分析后,发现这些沿海地区由于现有的大规模水产滩涂、肆意养殖,导致原本的生态循环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打击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已经超出了极限,湿地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也会因此而受到冲击造成巨大的损失。

1.2.2 海岸带资源开发等环境地质问题

虽然人们如今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只要有人类生活存在的地方,就势必会有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等情况的发生。自然因素在其中的占比其实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不计,在与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东部地区,由于人口相对比较稠密,所以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比较高,甚至已经出现短缺的情况。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对大量水源的需求,地下水的开采量越来越大、范围也在不断深入。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也就是与地下水相关的很多因素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各种灾害的发生。这种现象如果无法及时妥善的处理,势必会直接造成严重的损失。

2 生态环境地质的目的及调查方法

2.1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调查清楚区域范围内,地质环境与人们各种活动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对于生态环境地质而言,是积极影响,还是毁灭性的影响。根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具体结果,可以编制和落实符合考察地区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方案。为各项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作为支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2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方法

现阶段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如果是直接按照该工作的性质、用途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专题性环境调查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法。首先,综合性环境主要是指在区域环境范围内,实现对该区域地质环境调查和分析,对整个环境内的所有地质问题、隐藏的灾害等进行调查。同时,还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等提供符合实际要求的保护措施,尽可能降低损害影响。其次,专题性调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想保证最终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通常要将某项开发建设项目作为具体的服务对象。或者在综合性调查环节中,可以将其中一些重点突出问题作为专题性调查的主题内容。

除此之外,在整个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以野外调查方法为主。在调查工作实施过程中,要逐渐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结合,比如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效率、质量有所提升,而且还可以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提供保证。在调查环节,要根据现有的网点工作量,为整个调查的精准度进行有效控制,对主要问题进行确定。要与现有的各种资料进行有效结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重复性工作。在调查时,还要重视综合性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实现资料的二次利用。

3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未来展望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计划的编制、工作方案的实施、工作人员的参与以及实地勘察的艰辛等,这些工作在开展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参数等作为支持。对我国各个地区现有的各种不同类型资源,比如河流资源、矿产以及水土等实现合理的利用,在开发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够单纯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要保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协调共存。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区域经济得到有效增长,而且还可以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地质数据信息资料作为基础。生态地质环境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环境地质,其中会涉及到的调查范围比较多,比如城市、农业、旅游等这些方面的地质调查工作都可以被涵盖在其中。通过地质学、土壤学等各种不同学科的共同作用和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对岩石、地下水等不同地质环境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我国现如今已经完成了多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同时在相关区域水文普查等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成熟,现有的基础地质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数据、信息方面的准确性可以保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在开展时,要将系统化的思想作为基础,同时还要适当借鉴之前地质调查的研究结果等,与新时期背景下的各种学科、科学要素进行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更加全面的开展,而且还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措施。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对这种相互影响后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该项调查工作在开展时,具有非常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只有保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才能够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决策的落实提供可靠依据。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

与现有的诸多调查经验进行结合分析后,借鉴国内外比较成功的调查方法、过程等,在未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时,要积极引进和利用一些高新技术手段,以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完成各区域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保证调查效率、质量有所提升的同时,可以完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现有的体系和制度,其结果有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服务。

4 结语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在开展时,在大江大河、沿海地区等领域的调查工作逐渐成熟。为了可以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质量,必须要引进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生态分析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