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技型初创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及发展策略分析
2020-12-19朱谦盛河海大学
文/朱谦盛 (河海大学)
一、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内生与外部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一)内外部动力系统拆解
内生动力中,技术创新是基础动能,包括核心研发团队及核心技术,是企业创立之初发展的原生动力及其往后竞争可持续发展的硬性实力支持;企业资源管理是支撑企业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的企业内部物质基本条件及其直接连带的资源配置管理能力,包括资金、设备、办公场地等固定化付辅助供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建”;组织效率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所制定切合实际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及打造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典型性代表及企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包括企业管理梯队建设、员工管理、员工培育等方面。
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支撑,需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对等交换以维持动能且与其保持紧密联系,是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外化核心动能。全球创业观察(GEM)研究支出,影响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层次发展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10 点:市场环境、金融、政府对其的扶持政策及力度、培育、有形基础设备设施、社会文化对该类企业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冯朝军等研究指出,影响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外部因素较多,提取重点可整合为六点: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区域创新网络架构、企业集群组织、产业演化及行业发展动态、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见,企业发展必须紧抓内外影响因素并合理协调。
(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机制
1.内部动力对外部动力的响应与强化机理
企业内部影响中,领导人员对企业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其决策判断、创新创效意识以及战略眼光等内生因子是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的动力。领导人员遵守法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应对应国家长远发展目标,以便于高效跻身政府领导下广阔市场;企业发展战略是领导人员对企业发展计划的具象化体现,是企业发展指南书。初创型企业灵活性较高,但缺陷在于资金不充裕。笔者通过对南京市158 位初创科技企业管理人员问卷调查显示,13.29%“不太满意”投入与回收比例,因而可提示企业需重视相关科技发展成果的经济效益转化率,可借鉴行业优秀企业及高效益科学技术,调整技术思路,以避免盲目研发生产。同时21.54%显示其企业并不具品牌生态化特征,现有客户范围有限、客户黏性较低,因此,企业应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市场调研,积极挖掘潜在市场,增强客户黏性,进一步提升投入比;企业管理能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科学、富有弹性、多元化的企业管理可协调企业管理、研发、销售等多层面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若企业管理层面出现问题,对外部生态环境例如科技信息、政府政策、行业动态等响应迟钝,可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研发、营销效益。
2.外部动力对内部动力的指导与约束机理
由于科技型企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企业外部影响中,政策对其发展起到核心影响作用。政府制定政策主要结合法律税收、金融市场环境、科技发展现状等为企业发展构建外部生态环境,例如通过企业培育、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为其提供帮扶。其通过物质激励或建立不同等级的孵化、产业园、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协同平台及产学教研一体化环境等;融资环境与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具正相关连带性。由于该类企业特点在于投资高风险高、回报慢等,加之业务开展必须持有充足资金方可保障正常运营,而此时健康透明的营商环境即成为其积极发展的动力所在。本次调查显示,50.63%表示“满意”南京市科技行业营商环境,可提示政府政策对科技型行业的相关管理落实相对到位,但还存在发优化空间。
二、南京市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困境所在
(一)发展现状
1.科技型初创企业队伍持续性壮大
2019 年南京市登记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000 余家,同比增长约11.47%,占江苏省4.26%。各地方积极响应政府引导,将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作为发展战略重点项目,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如鼓楼区退出双创、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打造众创空间等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数量分别为51、5 家,区域主要分布于玄武(17.65%)、秦淮(11.76%)、 建 邺(3.92%)、鼓楼(7.84%)、栖霞(9.8%)等地,孵化培育企业远超5000 家。
2.企业规模较小、区域分布不均
19 年南京市科技型初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多<5000 万元,2000~5000 万 元层 级的 企业占据24.33%,<2000 万元占据42.58%;区域分布而言,南京市企业南京市科技型初创企业主要分布为鼓楼(20.44%)、玄武(17.19%)、秦淮(16.38)、建业(14.32%)、江宁(13.01%)、六合(7.66%)等,总体来看,南京市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衡,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困境所在
1.企业创新动力稍显不足,行业整体发展差异性显著
初创型企业内的内生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天赋、管理素质及信息传输滞后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及其管理架构相对不合理,核心知识产权及原始技术创新研发难以支撑市场现实需求;其次,企业持续创新意识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低、创新实践动能认知不到位等,对国家、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关注程度不足及敏感性较差等,其创新投入比与资源整合输出水平不高;行业准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次调研显示,33.54%表示“一般满意”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经了解,现阶段大部分区域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不良现象,即便是高新技术领域仍旧存在无法直接可视化的门槛,致使大部分初创企业初期发展四处受阻。
2.企业人才供给难以支撑发展现实需求
本次调研实际交谈发现,由于科技企业发展困难较高,致使其大部分重心放于发展,相对淡化主动培养人才,主要依靠外源性人才。其针对人才的培育力度较小,未结合其特点制定针对性、多层次、多元化的专门技术进修及培训体系;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不足,初创企业规模小、水平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显著存在。加之政策落实针对性不足、不到位等,使之人才吸引力较低,内部人才梯队供给不足。
3.科技产业化政策支持导向及创新政策的连续性或存偏差
尽管近年南京市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对其培育方面仍稍显不足,分层次化的针对性不足现象突出,不聚焦、不系统、不完整等问题明显,政策集成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加之,相较于发达地区,其优惠政策还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现行优惠政策下放不到位、协同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部分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对促进“双创”、培育及发展科技型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认知不足,政策落实细化成都不足,存在“棚架”政策之嫌。例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一址多照”工商注册、高新技术人员及大学生创业支持不足等激励性力度不足。且部分地区税务部门对技术研发费用的认定条件较为苛刻,导致企业可实际享受的税收优惠较低,严重影响税收优惠对初创企业发展的引导、激励效能。
4.融资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
经走访发现,现阶段南京市科技型行业融资市场发展水平不高,科技投入制度及融资担保体系相对不健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及科技企业投入体系规划设计与社会资本协同性不足,未有效促进社会资本进驻。且缺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建设等仍存在问题,政府种子基金、担保基金、创业引导基金等均未初步建立,形成规模较小,加之社会信用体系、贷款担保体系覆盖面不足,市场监管存在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合理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商业银行贷款信用评估体系;科技金融市场业态发展较慢。科技型初创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特点,难以达到传统商业性金融对贷款资产抵押的标准要求,银行贷款成交门槛较高,加之传统金融模式贷款流程复杂、反馈速度慢等,难以适应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发展现实需求。此外,现阶段南京市缺乏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专项科技银行或支行。导致传统金融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服务作用不高、金融支持精准性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创意期、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
三、动能系统输出视角下南京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一)企业应重视内部动力差异,做好精准定位及协同
企业应集中力量研发核心技术,适当暂研技术含量低的附属性产品或功能。结合企业内外生态化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摈弃与同级企业生态化重叠较多且不具明显优势的产品或服务等。针对初创企业而言,必须完善市场生态化发展战略,领导人员及技术团队应保障技术服务质量双提升,从内部走出至外部用户使用反馈中,加强技术层面讨论,从而促使技术不断优化且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企业应以战略发展目标为核心导向,根据运营现状,结合现阶段政策导向及市场金融环境,紧抓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组织效率等外部重要因素间的协同特点及必要性,积极研发符合市场发展走向的产品或服务等,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以促进更具针对性的研发合作及市场合作。
(二)优化人才市场环境,协同培育人才
首先应完善技术培训制度及完善体系,培育高精尖技术人才。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专项职业教育,激励及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参与不同层级的人才培育计划。其次,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引进体系。应制定高精尖人才引进战略及人才激励制度,打造人才引进、孵化培育“一条龙”渠道,合理予以柔性化管理,最大程度化吸引及留住高精尖高技术人才。
(三)政府应加强政策下放有效性
科技型初创企业优惠支持单一,大税率、 税额减免,投资减免、延期纳税、加速折旧以及度补贴仲系有产业消费者等几乎不见。普适性政策较多但选择性支持政策相对较少,“政企互动”是优化效选择性支持政策供给的最佳模式之一。应合理划分归类扶持政策,避免“政策空泛”现象出现;在政策文件受体明确影响下,应将一系列政策应明确界定及指向针对性的企业与技术项目、区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及市场推广等扶持视角,防止出现政策普惠性不足及作用错位等问题;明确政策执行责任,清晰阐释各层级持政策文件所指定的具体政策工具或一系列措施的执行权责归属,并出台对应的执行权责实施绩效考核机制,从而避免产生因执行缺位及权责冲突而扯皮等现象。
(四)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科技型企业在创意期、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及资金需求、融资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政府应改善投融资体制机制,针对企业各个发展阶段设计针对性的政指引政策,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发展。创意期及种子期,政府应强化天使投资作用,为社会资本进驻提供引导,建立科技型初创企业的专项融资平台(如科技银行等),根据市场化运作特征及环境现状,对创业项目收益交稿的科技型企业予以专项融资支持;初创期,应积极利用体制、机制创新效能,发挥政府资金及动员力量的杠杆作用,为社会资本进驻明确方向;成长期,加快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本土“四板”及“五板”市场,为科技型初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精简流程并提供可靠渠道;创新金融模式,创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对立而融合的信贷管理与信用评估体系,致力于提升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贷款过审平台。积极打造各层级各维度的科技信用服务平台,旨在解决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孤岛”“信息错误”等问题。通过健全科技贷款保险体系,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助于科技企业降低其贷款成本,力求培养企业创新意识、动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若仅仅依靠现行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扶持政策,相对而言难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企业发展助推效能,必须重视强化以引导、激励、服务及规范等为一体的且不同类型扶持政策的均衡匹配、协同效用。首先需重视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以助力技术交易、成果效益转化及市场开拓等;其次,重视生态化科技服务政策扶持,保障企业在创新层面可获得优秀经验、科技信息等内化服务,同时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应用等建设;最后完善科技型初创企业市场管控体系,帮助其及时掌握产业最新技术动态,提供便利、透明化的技术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