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职院校助力古村三德范发展乡村旅游策略研究*
2020-12-19张玲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文/张玲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千年古村三德范,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中部,周围群山环抱,村内溪流纵穿南北,村落始建于夏商时代,盛于明清,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玄帝阁、文昌阁等古迹,是章丘唯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一、三德范村旅游资源梳理
(一)自然景观
1.玄帝阁
重修于雍正年间的玄帝阁是一座阁楼式高台建筑,它高约10 米,阁洞上面是大殿,前后廊厦,楹柱梁枋,下面是青石砌成的拱形阁洞,宽约2 米。玄帝阁下面的青石板路为“章莱古道”,曾是章丘通往莱芜的唯一通路。 玄帝阁到底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均不得知。唯一的记载便是玄帝阁外太平门前的那方石碑。石碑是雍正七年(1729 年)重修玄帝阁时所立,但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
2.禹王庙
禹王庙位于旧时村庄南端,因此也被叫做南头庙。它立于一个高台之上,门西侧立有两块古碑,分别记载着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和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重修禹王庙的故事,现为章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胡同
三德范胡同(巷子)众多,其中最有意义的要数辛庄胡同。辛庄巷在禹王庙以北数百米处,巷口两头建有石门,巷口石门门额上刻有“人和”两个大字,楷书字体,浑厚自然。“人和”右侧写着同治七年三月立,左侧写着历下毛鸿宾书。毛鸿宾乃是清朝两广总督,位高权重,毛鸿宾为何为这样一座小村庄题字,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4.锦屏山
锦屏山属泰山山脉,峰峦俊秀,植被茂密。自清代以来,就以“幽、险、静、秀”著称。因山顶平整如一,当地人亦称此山为平顶山,据传是泰山奶奶一气之下把山顶坐平。山中藏古寺——文昌阁,形似凤凰,凌空欲飞。 寺庙的前边有五百年的古银杏树,寺后有朝阳洞,传说为太上老君修炼之地,洞内通地拔天,深不可测,洞口有株万丈柏。
5.瓮城
三德范村是山东省保存最为完整的瓮城,该村由四门一水构成了完备的防御工事,在历史上只有大的城池才会修筑瓮城。2014 年村中挖掘出元代桥,西周时期的生活用品等,由此可窥该村历史悠久之一斑。此外,村里还有姑子庵、龙王庙等众多充满历史烙印和故事的遗址。
(二)文化景观
1.五音戏
五音戏原发源于淄博、章丘、历城一带,贴近生活的故事,通俗易懂的唱腔,深深迷倒了听众,三德范涌现了大批的业余五音戏演员。2006 年5 月20 日,五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德范也设立了五音戏大舞台。
2.三德范扮玩
扮玩是村民在春种、夏播、秋收后,为庆祝新年而进行的玩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武术等活动,一般年前排练,年后演出,以胡同为单位出节目,最终由各个胡同出来汇集到玄帝阁大街竞赛,其中,三德范“芯子”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获得国家级民俗节目最高奖山花奖。
(三)地方特产与手工艺
章丘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地瓜等,勤劳聪慧的三德范人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了众多美食。用经济作物棉花也制造出了色彩斑斓的工艺品。
1.玉米与煎饼
章丘煎饼素来有名,煎饼卷大葱说的就是章丘煎饼卷章丘大葱。村民把玉米磨成玉米粉,然后把玉米粉和水搅在一起,从石磨磨下来,再用铁制的大鏊子把玉米糊摊开烙熟即可。喜欢甜味的,可以磨好后直接摊煎饼,喜欢酸味的,可以让玉米糊发酵后再摊。另外,还可以在玉米糊中加入豆面或者小米面等,制作成各种口味的煎饼。
2.大豆与豆腐
在三德范村,逢年过节家家都有做豆腐的习俗。因村里有以卖豆腐为生计的人家,家中做豆腐用的各种道具齐备,故村民年前节后便去此户人家打扰,请帮助做豆腐。豆腐加入卤水之前还不称为豆腐,当地叫做豆汁,豆汁加入卤水后可以煮嫩点,喝豆花,亦可以多煮些时间,做比较结实有嚼劲的豆腐。还可以把豆汁盛出一些来,做豆浆喝,或者用豆汁烧开泡煎饼,再配上当地腌制的半发酵的萝卜豆子黄篙咸菜,豆汁白,萝卜绿,煎饼黄,咸菜喷香,一看便让人食欲大增。
3.地瓜与粉皮
秋天地瓜丰收后,因为储存会烂掉一部分,村民除了提前把地瓜切成地瓜干晾晒外,还会合伙用地瓜做粉皮,地瓜加水磨成糊糊,取地瓜淀粉均匀放在铁盘,然后把铁盘放入热水中,再迅速捞起,软软的粉皮就成型了,然后把粉皮晾晒在高粱秆上,等完全干燥后即可收起储存,随吃随取了。
4.棉花与床单
种棉花主要是做棉被、棉衣和床单,棉被、棉衣简单,但织床单则费时日,村民一般会在夏季和冬季进行这项活动,先用棉花纺线、染色、刷浆、再用织布机一梭子一梭子织就,各种颜色和样式的布就面世了。除此之外,三德范村还盛产核桃油、各种用高粱秆、玉米皮做的工艺品,以及山楂、核桃、酸枣等地方特产。
二、三德范村旅游现状分析
(一)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对古村进行旅游规划、策划与营销
三德范古村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却鲜有游客前来,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古村缺乏规划,缺乏与周围景区的联动,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对三德范村旅游市场的策划与营销。
(二)旅游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
村中没有导游,也没有导游培训机制,且全村没有一家民宿,没有公共卫生间,没有农家乐,也无停车场等规划。很难吸引团队旅游以及远方住宿旅游客人。
(三)村干部及村民发展旅游振兴乡村意识薄弱
现三德范村民2000 户人家,大部分以种地与外出打工为谋生手段,收入普遍不高,年轻人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却都外出打工,村干部亦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发展旅游振兴农村经济缺乏认知,故要想发展古村旅游振兴当地经济,离不开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来启发村民,培训村民,助力发展乡村旅游。
(四)文化创意产品几近为零
三德范古村物产丰富,且历来能工巧匠众多,木匠、根雕、书法、编织,其中不乏济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但因无法重视旅游,发展旅游,故村中很多手艺面临失传之境地,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无从谈起。
(五)没有与周边景区形成联动旅游产业
章丘也被称作“小泉城”,百脉泉、眼明泉、清照公园等不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观赏性极佳,区政府驻地明水更是因为名山秀水而得名,在山东省旅游有一定知名度,但与古村三德范相比城市旅游缺乏可触的乡村体验,一缕的乡愁和一丝的神秘。与旅游经济红火的市区相比,三德范显得过于落寞,如与章丘市区景区形成联动,互补,共同发展旅游产业,必将大有可为。
三、变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三德范古村发展
(一)以三德范古村发展旅游产业制定项目课程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使用教材与教学方式还停留在20 多年前,致使很多学生不了解农村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甚至害怕到农村工作,通过实施古村项目课程,使学生早日接触乡村旅游,并通过对乡村旅游的不断学习和对古村的不断考证,明白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
(二)开设旅游+创新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需开设开拓学生思维品质的创新思维类课程,该课程结合旅游大类的特点,结合三德范古村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三德范旅游资源基础上创新。
(三)与三德范古村合作开展教学活动
院校教师带领学生以三德范村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展教学实践,古村村民为院校提供古迹最完整、真实的介绍,村民现场展示手工艺,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学习。双方实现共赢。
四、小结
通过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德范古村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诸多包含古人智慧的手工艺等,一定能成为研学游、农业体验游、休闲观光游的绝佳胜地,古村经济振兴后将会很大程度的改变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