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蜂人追忆养蜂业

2020-12-19袁德雨

蜜蜂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蜂场蜜源蜂产品

袁德雨

(江苏省射阳县健康路第1幢第三单元202室,江苏 射阳224300)

我们这些耄耋老人每当相聚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谈论祖国目前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调侃中谈得最多的话题是半个世纪以来养蜂业的变化。我们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从事养蜂工作至今没有“退休”的人。50多年来,大家经历了许多养蜂业的变化。

1 蜜源的变化

以前我们在养蜂时候追逐的蜜源,从早春开始依次是广东、江西一带的油菜,浙江、苏南的油菜、紫云英。这些花期结束后,正好赶上苏北沿海一带的洋槐、苕子盛开的季节。然后夏天一到,苏北的棉花即将流蜜。在采棉花蜜的同时,各种瓜果、劳豆、野花也都相继争艳,给蜜蜂带来了丰富的蜜源,为我们养蜂人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到了秋季,养蜂朋友中有的就留在苏北老家继续生产,因为沿海一带有着产量很高的成片的劳花、雁来花,一直开至11月才结束。另一部分养蜂朋友过了夏天远征内蒙去采向日葵。

现在好多蜜源没有了。浙江、江苏南部一带原来作为水稻秧田绿肥用的紫云英不种了,苏北沿海一带用于治碱的苕子也不种了,皆以化肥代替了有机肥。沿海一带原来是垦棉的地区现在都改种了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即使种了棉花,也因为过度使用农药,蜂农都避之不及迁场了。海堤上长的成片洋槐树因受虫害不能成材也被挖光了。沿海滩涂原来长的劳豆、劳花、雁来花等流蜜量很高的蜜源也不见了,被招商引资而来的工厂、农场所覆盖。

2 放蜂路线的变化

养蜂人的放蜂路线总是跟着蜜源而走,追花夺蜜。随着蜜源的变化放蜂路线也改变了。现在多数蜂农冬季在南方越冬,待油菜开花时春繁,然后逐步北迁,赶到苏北一般都采了3个油菜花期。油菜花期结束,凡有百十箱规模的养蜂户一般赶去陕西、河北采洋槐,然后再往东北采椴树、荆条,接着再赶内蒙古采向日葵。随着天气渐冷再去南方越冬春繁,周而复始。所以养蜂人转辗祖国南北,干的是甜蜜的事业,过的是艰苦的游牧生活。

3 运蜂迁场时交通工具的变化

从前放蜂每到迁场时常用小木船、拖轮、卡车或火车。这些交通工具速度慢,经常会耽误采集下一场正在流蜜的花期。用火车运蜂好像很快,但实际上快不了。因为那时的绿皮车箱总会在货场上倒车编组,待运往同一方向的车箱够满一列才发车。在火车上的时间长、温度高,闷死蜜蜂的事故时有发生。

现在不同了,都用卡车运蜂。上了高速一路绿灯。晚上装车天不亮就能到达目的地,既不影响下一个花期的生产又用不着途中放蜂,免去了上下搬运之苦。

4 养蜂体制的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蜂场都是国营的或集体所有制的。国营蜂场的养蜂人员都是在编的职工,不论你工作好坏反正每个月发放一定的工资。集体(公社)办的蜂场,养蜂人员都是会养蜂的农民,以“工分”为收入。蜂场在外流动,干部又管不了,漏洞多效益差。所以那时的思想工作很难做。国营蜂场的蜜蜂越养越少,员工开始转行了,江苏省射阳种蜂场的牌子虽然还挂着,但实际上变为民营工厂了,成了没有蜜蜂的种蜂场。原来集体所有制的蜂场一个也没有了,都改成民营蜂场了。这些蜂场“精兵减政”,一二个人能管理几十上百箱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5 养蜂人员的年龄结构有了变化

过去养蜂是一种工作岗位,养蜂队伍中男女老少都有,拿工资得工分,蜂场的效益与养蜂人员本身的利益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普遍认为养蜂这一行总比做工轻巧,还可以到外地看看玩玩比呆在家乡舒服。

现在不同了,养蜂人都以年长者居多,年轻人选择挣钱多的行业了。江苏省射阳县的老牌养蜂户汤超养蜂50多年来,老伴、儿子、儿媳一家子带上近200箱蜂跑遍祖国大地。现在只留下了70岁的本人带着100多箱蜂坚持养着。儿子、儿媳改行开车拉货,收入比养蜂高出数倍。老伴回家乡养老了。汤师傅说,养了几十年的蜂,丢掉这行的确舍不得,做别的又不会。过去年轻人拜师学养蜂,现在年轻人不肯学这一行,老师傅也不肯带徒,年轻人吃不了这苦。

6 养蜂人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们这代人在20世纪60年代带着蜜蜂去南方越冬时生活极其艰苦。蜂箱运到深山沟里在蜂箱之间盖上油布就是夜间入睡的床铺。在溪边生个煤炉,舀些溪水自炊自食。如果在山沟里能遇上破旧的房屋或土庙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那是非常幸运的事了。现在的养蜂人虽然仍在游牧,但自己带着可以拆装的木屋能安心入住,自带煤气炉方便生活,晚上有太阳能蓄电池照明、看电视听广播,真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7 蜂产品的生产和销路有了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生产蜂蜜为主,蜂蜜由供销、土产部门统一收购,然后出口,内销的很少。到改革开放时蜂农除了生产蜂蜜之外还大量生产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产品。在蜜源中断的间隙期虽然没有打(摇)蜜,但王浆生产从不间断,王浆的收入成了养蜂业的主要经济来源。蜂花粉、蜂胶等也是不错的收入。

现在的蜂产品一般都有经销商到放蜂驻地上门收购,节省了蜂农的包装运输成本,还能集中精力一心管理蜜蜂。江苏省射阳县有个蜂产品加工厂,下设多个养蜂合作社,专门收购蜂产品集中送厂统一加工,生产红红火火,产销双方共赢。

8 养蜂工具的改革

王浆生产刚开始时我们所用的台基蜡碗都是把蜂蜡熔化后靠手工一个一个做起来的。现在有蜂具厂专门生产的王浆条卖,蜂农买回来直接点浆移虫非常省事。挖浆之后整理台基用上了电钻式的专用工具,一转就完事了。现在移虫时,头戴矿灯式的聚光灯,即使在光线亮度不够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工作,视觉不疲劳,还加快了移虫的速度。王浆产量大有提高。刚生产王浆时每箱年平均只能产几十克,而现在一个生产群能产浆3~5㎏是常事。

从前迁移蜂场时为了固定继箱与巢箱,都用毛竹条自制“搭钉”一个一个用铁锤钉上去,到了目的地再一个一个撬下来,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现在这些工序都淘汰了,有现成的箱扣和绳索卖,扣上解下非常方便。

9 乡容村貌的变化

养蜂生产所到之地皆是农村。现在的乡村大变样了。广东的乐昌有一条武江,以前过江时必需经过由许多小木船排列成的“浮桥”,摇摇晃晃让人害怕。现在武江上建了好多钢结构大桥,汽车川流不息,过江真方便。江苏常熟的大义镇原来是个很小的农村集镇,现在楼房林立街市繁荣道路宽敞……我们追忆的原来曾经放过蜂的农村模样都不见了。

祝愿我们的养蜂事业像祖国的各行各业一样一日千里兴旺发达,不断前进,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生产更多的蜂产品,让甜蜜的事业更加甜蜜。我们这代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总想能看到这一天早日到来。

猜你喜欢

蜂场蜜源蜂产品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六)— —在大山里跑蜂场之不易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池增军会长到南川区头渡镇柏枝村调研
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蜂产品品牌建设为例
80 家转地蜂场2013-2019 年组织结构、人文素质的调查分析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世界蜂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蜜蜂采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