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
2020-12-19刘嘉鑫
刘嘉鑫
(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科研设计所,北京 102600)
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面临着全新的形势与挑战,城市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和生态协同推进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着力大规模国土绿化、着力森林城市建设、着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着力国家公园建设。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思想已成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方针政策。如何让城市的园林绿化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是园林绿化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新时代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绿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森林城市的建设、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使北京市园林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问题,需要园林绿化由面积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关注自然向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1 绿色空间格局不平衡
北京的森林湿地群落大多集中在北部,南部的森林湿地群落尚未形成,绿色空间结构表现为山区多,城区少。北京市1 hm2以上湿地总面积为5.14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13%,森林湿地群落呈现出森林多,湿地少的状况。
1.2 群落生态稳定性较差
北京市的森林面积虽然较多,但是质量不高,中幼龄林占比较大,森林平均蓄积量为27.88 m3·hm-2,未及华北地区水平的1/2,远低于全国平均89.79 m3·hm-2的水平。森林林下灌草层匮乏,部分地面存在裸露情况,生物多样性较少,森林整体结构不稳定。
1.3 土壤质量不理想
北京市绿地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足1%(自然土壤平均可达4%)。清理林地的枯落物、修剪剩余物导致枯枝落叶还林率低,有机质流失加剧。土壤物质循环缓慢,是造成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建筑垃圾的倾倒、融雪剂的使用等因素,进一步导致土壤板结、密实、不通透,甚至造成土壤表层盐渍化和裸露沙化。
1.4 功能发挥考虑不足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一个构建绿色空间的过程,更是一个服务于城市和周边市民的过程。北京市的园林绿化虽然景观效果较好,但是游憩功能、文化功能的发挥有所欠缺,大多园林景观与公众互动较少,存在服务少、重美观、轻功能的问题。
2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提升途径与策略
2.1 由造林绿化向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转变
2.1.1种植模式 由原始的人工单一种植向复层、异龄、混交、乔灌草结合的配置模式转变,尽量采用自然式散点栽植方式,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林下空间多采用草本地被植物,避免地面裸露面积过大。对密度过大、树种单一的林地进行结构调整,降低种植密度,改善林内光照环境,单株抚育大树,提升树种的多样性。
2.1.2 树种选择 根据北京地区的土壤、海拔、降水、经济和功能类型需求,选择适合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做到适地适树,同时还要满足对苗木大小、规格、形态等方面的要求。
2.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绿化工程建设中注重树木与动物、鸟类间的依存关系,遵循城市森林层次结构,促进自然和城市的连通与融合,为鸟类、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地,保证物质和能量的流通与交换。
2.1.4土壤质量提升 保留林下天然生长的地被,对枯叶落叶不进行清理,使其自然腐烂回归土壤,创造微生物生境,利用枯落物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养分循环。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特定微生物施用、菌根施肥等城市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防治、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2 由重视单一功能向注重多种功能的发挥转变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数量多、外观美,绿地面积和绿化率固然重要,但还应注重绿地的综合效益。要以构建多类型、多功能、多层次的高质量绿色空间的网络体系为目标进行建设,在增强生态承载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艺术、文学、乡土记忆等文化要素。城市园林服务于城市居民,要把市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评价标准,考虑城市居民的主体地位,提升绿化空间的使用性与参与性,让人民共享绿色、融入绿色,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发挥作用。
3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城市园林绿化
中国古典造园理念强调因地制宜、天人合一,注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模式,要融入中国传统的造园思想,将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相结合,通过构建山、水、城、林绿色生态格局,实现如公园般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既需要优美的景观效果,又需要自然生态的舒适体验,以引导城市发展为目标,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价值,顺应自然以及保护自然,将山水风光融入城市中,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强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达到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自我修复的目的。
4 结 语
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还应吸取和总结国内外现代城市的发展经验,开拓视野,学习和借鉴新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在城市发展中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代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定位和新阶段,作为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引领新时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