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疫病发生的预防措施
2020-12-19孟津县常袋镇畜牧兽医站李明
孟津县常袋镇畜牧兽医站 李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肉制品的需求量日渐扩大,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养殖户带来了无限商机。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户采用集约化养殖,饲养密度较大。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养殖户思想重视不足,饲养管理措施滞后,致使猪场疫病传播现象普遍,甚至严重影响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牲畜的健康。笔者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了解,针对猪场中出现的管理漏洞、疫病防治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有效遏制疫情,减少猪只死亡率,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
一、选址
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南向坡址,不宜选择低洼潮湿的场地,以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土壤要求未被污染过,没有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不能在沼泽地中建场。选择壤土类土质建场最好,因为它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透水性好、透气性好,容水量及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导势性小,保温性能好。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同时,建立猪场必须要有充足且水质良好的水源。
二、免疫接种
(一)仔猪的免疫接种
1.猪瘟免疫。一是超前免疫。仔猪在哺乳阶段经常发生猪瘟时,可实施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仔猪肌注猪瘟细胞苗2 头份,注苗后2 h 再吃初乳;仔猪60 日龄时加强免疫1 次。超前免疫是临时措施,可有效防控猪瘟,但是不能长期实施超前免疫,它会导致仔猪产生免疫耐受。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断奶后进行二免时,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反应性会大大降低,抗体水平下降快;再次接种疫苗后,抗体上升缓慢。二是常规免疫。仔猪20 日龄首免,60 日龄加强免疫1 次。
2.猪蓝耳病免疫。仔猪断奶后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初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30 d 加强免疫1 次。对进入猪场的玉米、豆粕、糠麸等饲料原料应严格检验,对从饲料厂购入的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应严格检查保质期。严禁给猪饲喂霉变、腐败、超过保质期的饲料。首免,7 日龄,0.5 头份/次,肌肉注射;断奶后二免,1 头份1次肌肉注射。
3.猪口蹄疫免疫。可使用O 型合成肽疫苗或O 型灭活疫苗。灭活疫苗:2~8 ℃储存运输,防止冻结。耳根后深部肌肉注射:体质量10~25 kg 的猪,每头1 mL;25 kg 以上的猪,每头2 mL。O 型合成肽苗:耳根后深部肌肉注射,每头猪1 mL。仔猪30~35 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21 d 强化免疫1 次,种猪每隔120~180 d 加强免疫1 次。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预防接种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畜牧兽医工作站工作者在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前,要告知养殖户,同时要细致了解清楚生猪的生理状况,如出栏时间、是否存在疫病、瘦弱体虚等问题,若存在这些情况,应立即停止对其疫苗的接种。在购买疫苗的时候,要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正当的渠道进行购买,杜绝疫苗擅自出售或购买,保障疫苗的质量。在疫苗注射之前要对注射剂量和稀释方法合理掌控,防止无效接种或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生猪死亡。
(二)疫苗接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疫苗接种后,要在接下来的5~10 h 观察生猪的生理反应,若发现生猪有呕吐、过敏或是急性休克等情况,养殖户应当根据养殖的经验或者是与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对生猪直射适量的药物。此外,在疫苗接种后生猪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慢性症状,因此,养殖户在这一期间要对生猪加强管理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采用免疫新方式
为简化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的免疫程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猪因多次注射疫苗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可采用“321”免疫新技术,即将猪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分两个部位一次性完成免疫注射。“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方式,操作容易,注射部位、剂量比较准确,省时间、省劳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试验证明反应较小,免疫抗体合格率高,攻毒试验保护率好。
总之,面对日趋严重的猪传染病流行形势,我们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把防疫工作作为重点,在猪病发生前防患于未然,确保养猪业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