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两系稻闽红两优727高产制种技术

2020-12-19丁信良廖留英黄庭旭王书忠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结实率父本母本

丁 源,丁信良,廖留英,黄庭旭,林 霖,韦 帆,王书忠

(1.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1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3.邵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邵武354000)

闽红两优727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闽红249S与恢复系成恢727配组育成的两系红米杂交稻新品种。201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407.6 kg,比对照宜优673减产2.63%,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82.24 kg,比对照宜优673减产0.13%,不显著;2 a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44.92 kg,比对照宜优673减产1.38%;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21)。2019年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在邵武建立闽红两优727高产制种示范片6.67 hm2,经专家现场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156.4 kg,达到该品种高产制种示范片建立的预期效果,现将制种高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1.1 闽红249S特征特性

闽红249S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主茎总叶片平均16.9叶。穗大粒多,平均穗长23.8 cm,单穗粒数131.5~157.2粒,千粒重27.3 g,叶色淡绿,基部叶鞘、叶耳、叶缘、颖尖、节间基部均为绿色,谷粒长粒型,粒长8.1 mm,宽2.7 mm,长宽比3.0,糙米棕红色,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单株有效穗11~13个。闽红249S抽穗整齐,见穗后8 d累计抽穗率达85.1%,抽穗率变化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单穗开花历时4~5 d,单丛开花历时8~9 d,见穗后第2天开花,始花后3~4 d进入盛花,到第6天开花约占总数的80%,闽红249S花时集中,开花时间早,午前花多,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上午08:30前后始花,10:40前后盛花,午前开花比例大,为83.5%,15:00前后终花。柱头外露率83.8%,其中双外露率59.0%,单外露率24.8%;异交结实率高,在花期相遇、天气正常的条件下,结实率不低于60%,高的可达70%以上。邵武中稻制种5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97~101 d。

1.2 成恢727特征特性

成恢7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抗瘟恢复系,主茎总叶片平均16.3叶,一般丛有效穗9.3穗/丛,单穗粒数132.5~148.5粒,结实率88.1%左右,千粒重28.5 g,谷粒呈长粒。花药饱满,花粉量大,成恢727抽穗历时8 d,见穗后4~5 d出现抽穗高峰,抽穗迅速整齐,第6天累计抽穗率达76.8%,此后平缓下降。单穗开花历时3~5 d,单丛开花历时7~8 d,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上午09:30前后开花,10:40前后盛花,12:10左右终花,午前花占日开花总数的96.5%。该恢复系邵武中稻制种,父本5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82~85 d,株型适中,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抗性好,花粉量较大,恢复力强。

2 高产制种技术

2.1 科学安排抽穗扬花期及父母本播差期

闽红249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为幼穗分化Ⅲ期(第2次枝梗分化期)末到Ⅵ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末,即不育系抽穗前10~20 d,在这一时段内,高温诱导不育,低温诱导可育,为确保制种纯度,必须保证在母本幼穗分化Ⅲ-Ⅵ期无连续3 d日均温度低于24℃或日最低温度低于20℃天气,避免造成母本育性转换。根据邵武市历年气象资料,邵武邵南地区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在28.5℃以上,有利于诱导两系母本不育。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日较少,光照充足,温湿度适宜,是杂交稻制种理想的抽穗扬花期。闽红两优727母本5月10日播种,Ⅰ期父本5月29日播种,Ⅱ期父本6月5日播种,时差-19 d,叶差-4.8叶,育性转换敏感期在8月3—20日,抽穗扬花期在8月23日—9月5日,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

2.2 培育多蘖壮秧

2.2.1 精整秧地 秧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光照充足的田块;播前7 d旋耕机整地,耕深耙烂,同时结合整地旋足基肥;播前1 d做畦,要求畦面平整、光滑,第2天播种。

2.2.2 稀播、匀播 母本每667m2播种量7.5 kg,父本播种量10 kg。

2.2.3 肥管 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复合肥(N-P2O5-K2O=19-8-19)30 kg作基肥;秧苗2叶1心追施断奶肥,每667m2施尿素7.5 kg;4叶1心每667m2追施尿素5 kg、氯化钾5 kg;移栽前追施送嫁肥,每667m2施尿素5 kg、氯化钾5 kg。

2.2.4 水管 育小水秧。2叶1心前,保持沟中半沟水,畦面湿润,2叶1心后,灌水上畦面,畦面保持浅水层。

2.2.5 病虫防治 秧田主要虫害稻飞虱、二化螟、稻蓟马,每667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 mL对水50 kg防治;病害主要预防叶瘟,每667m2用20%三环唑粉剂100 g对水50 kg预防。

2.3 培育大田丰产苗架

2.3.1 制种田的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照充足,隔离条件好,海拔350 m以下的平洋田作为闽红两优727制种田,以确保母本育性安全。

2.3.2 适时移栽 母本秧龄控制在30 d内,父本秧龄控制在20 d内,有利于亲本移栽后早生快发。

2.3.3 科学确定行比及插植规格 父母本行比1∶10,父本插假双行,父本行与母本行间距7寸(23.3 cm),父本株距6寸(20 cm),母本株行距4寸(13.3 cm)×6寸(20 cm),充分留足父本行与母本行的空间,避免父本被母本遮荫,影响父本的生长。

2.3.4 肥管 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复合肥(N-P2O5-K2O=19-8-19,下同)30 kg作基肥;母本插后5~6 d,每667m2施优质复合肥25 kg作追肥;父本插后5~6 d,结合母本追施平衡肥,每667m2施优质复合肥15 kg;父本插后10~12 d,于父本行单独追施1次平衡肥,每667m2施尿素5 kg、氯化钾5 kg,促进父本群体生长及多分蘖,确保制种田父本花粉量充足。父母本幼穗分化Ⅵ期时,每667m2施尿素5 kg、氯化钾7.5 kg作为穗粒肥,有利于父母本穗大粒多,提高异交结实率。

2.3.5 水管 水管总的原则是浅水插秧,水层护苗,薄水分蘖,够苗烤田,复水孕穗,适度水层授粉,湿润壮籽[1]。

2.3.6 病虫防治 闽红两优727制种田主要虫害为二化螟、三化螟、卷叶螟、稻飞虱,每667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 mL,混合苏云金杆菌8000IU可湿性粉剂400 mL对水50 kg防治;主要病害为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南方黑条矮缩病主要注意防治好稻飞虱,纹枯病、稻粒黑粉病每667m2用井冈·蜡芽菌130 g对水50 kg防治。

2.4 人工辅助授粉

闽红两优727制种父母本差期倒挂,父本生长相对较为弱势,人工辅助授粉应改尼龙绳赶粉为竹竿赶粉为宜,有利于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竹竿授粉严格应用“轻推、重摇、慢松手”的授粉技术,充分发挥精细授粉的增产潜力[1]。每天赶粉2~3次,始花及尾花时期每天赶粉2次,每次间隔40 min左右,盛花期每天赶粉3次,每次间隔30 min左右。

2.5 “九二○”等喷施技术

闽红249S对“九二○”较为敏感,每667m2用量35 g左右。第1次在母本抽穗10%~12%时喷施,每667m2用量16 g;第2、第3次连续喷施,每667m2用量分别为12 g、8 g。结合“九二○”喷施,每次每667m2混喷高浓缩液有机钾1包(20 g/包),有利于促进异交结实,提高制种产量。

2.6 防杂去劣

闽红两优727制种防杂去劣的重点:一是要科学确定好父母本抽穗扬花期及父母本播差期;二是要做好亲本提纯复壮,确保制种亲本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三是要做好空间隔离及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达到100 m以上,时间隔离达到25 d以上;四是要做好田间去劣去杂工作,从苗期开始抓,着重抓好始穗期、齐穗期的田间去杂去劣工作,要求收获时,田间看不到杂株。

猜你喜欢

结实率父本母本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