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型养老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新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19毛惠芳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家庭

毛惠芳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健康服务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到2018 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同步增长0.6%,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严峻,因此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就成为国家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身体条件差、患病基数大,因此现有的医疗机构难以满足大批次养老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利用社区这一机构,实现对老年人群的养老及健康服务,进而满足老年群体养老需求。

一、我国社区养老及现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家庭成员赡养老人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不但体现代际间的经济互惠互助,而且体现供养双方精神上的相互慰藉,因为不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中,仍旧会保持家庭伦理道德这一基本的道德观念,具备这一道德观念方可维系正常生活。此外,家庭养老也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其作用是其他亲情以外的任何社会关系无法取代的[1]。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价值观的转变,预期生存时间延长、家庭小型化、价值观改变等,使得家庭养老症面临如下挑战:第一,因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很多夫妻为独生子女结合,在家庭养老中,一对夫妻不但要照顾自己的子女,还要照顾双方父母,这样改变了过去多子女一同赡养父母的格局,即便子女有孝心,而随着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的增加,也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2]。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负荷加重,很多人在工作中就已经花费太多的时间及精力,在家后基本没有时间及精力照顾老人,这使得家庭养老往往“口惠而实不至”。第三,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这使得一系列的老年问题随之涌现,尤其是家庭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给予生活照顾及精神安慰的内容较之前大大削弱,家庭角色矛盾的冲突使得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也成为迫切的需求。第四,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夫妇双方常常将大部分的时间及精力倾注到对下一代的培养中,如此势必使得分配到老年人照料上的时间、精力减少。

二、社区型养老与健康管理结合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城市进展中,老年患者养老情况不容乐观,很多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或者身体发生一定的障碍,导致生活各方面都无法独立进行,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会发生强烈的悲观、愧疚感等。社区养老优势在于集体性活动,不再局限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不止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感受,还要注意不要过多的照顾,让其增强自身信心,提高自身的自理意识,改善如今的状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13]。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及平均寿命的增加,部分高龄老年患者患病较多且严重,疾病的折磨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同时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其生活负担,因疾病、残疾及苏衰老而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口数量也显著增加[3]。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治愈难度大且花费高,这不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还对医疗资源提出挑战,对医疗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大。针对这一情况,就可通过社区型养老同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来满足养老需求。

在老年群体养老服务中,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健康管理是对个体、群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包括发现、评价及干预健康问题等环节。在老年养老中,通过实现健康问题管理的循环,让老年群体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4]。而健康管理的实施上,因社会医疗机构同养老服务一般处在相互独立的状态,这使得在健康管理过程,只能接收到有限的健康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老年人自身状况,这让疾病在早期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但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还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为了满足庞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就可以充分利用社区服务机构,建构社区型养老同健康管理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在为老年人提供照顾的同时满足来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5]。

三、社区型养老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一) 对社区老年人口资料进行完善及健康评估

为了保证社区型养老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如下基础工作:(1)对社区年龄在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需要登记好相关信息,建立健康档案,每隔半年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及体格检查,体检检查内容包括体重、心脏、肺部、淋巴结、肌肉关节、视力、听力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6]。(2)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锻炼、慢性疾病及现阶段用药情况等。(3)每个月对老年人开展一次血糖检查,若一些医疗条件好的城市社区,还可开展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借助基础的检查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以早期发现疾病及尽早进行干预[7]。(4)对老年人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基础教育,内容包括慢性病发病及预防、老年痴呆发生及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及干预、流感疫苗接种知识、自我保健及自救管理等,提高社区老年人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二)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干预

根据老年人病情及心理需求,由健康管理师负责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及亲人情感支持的缺失,常使得老年人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管理师可采取有效的交流沟通,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予以科学的心理疏导及积极的干预,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2)躯体健康干预。加强对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干预,结合老年人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如骨质疏松、轻度骨折的老年人可实施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指导合理用药方式;对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纳入相应的慢性病管理,且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体征的监测,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监测,若发现指标明显改变的情况则需要及时通知健康管理师以进行相关的管理[8]。(3)生活作息干预。老年人的健康作息非常关键,为此需科学安排老年人作息时间,结合老年人健康状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针对身体条件差的老年人,活动方式上主要以慢步行走为主,部分自主运动差的患者可借助助行器慢行;身体条件稍好者可中速散步、慢跑或体操等,以提升自身免疫力[9]。(4)饮食干预。合理安排膳食,平常饮食上做到低盐、低脂、低糖,进食易消化、高蛋白及高纤维素的食物,多吃时令的蔬菜与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及营养需求,此外根据来年人所存在的体质问题还可以开展食疗以使疾病得到控制。

(三)获取政府政策支持并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

社区型养老与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且新型服务体系的开展也不可仅以营利为目的,还需要体现出公益性,这样才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青睐[10]。所以政府就需要尽可能在引导及经济支持上做文章,通过一些适当的政策倾斜来促进新型养老模式的推进及发展[11]。具体实施上可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化与准入标准,增加资金的投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的从业待遇及编制,使服务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够投入更大的精力,满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

(四)多方配合以促进社会养老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有限,虽说基本温饱可解决,然而却无法支付慢性病长期用药的医疗费用需求,这样严重影响老年人疾病的治疗。为此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可以从政府补贴、公益捐赠及保险公司支出等来减免老年人体检费,满足老年人体检需求[12]。且社区养老工作因起点比较晚,系统的体系尚未完全构建,想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动多个方面的积极元素,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到社区养老及健康管理中,如将政府、营利与非营利机构有机结合在仪器,发挥机构的积极作用,借此完成对社区养老新型服务体系的构架及发展需求,推动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

(五)关注独居老年群体的医疗匹配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子女常不同老年人居住在同一城市,这使得老年人常独自生活在家庭。独居的老人面临巨大生存风险及生命安全,多起新闻报道独居老人突然死亡的案例,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加强对独居老年群体的关注,将该项工作作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具体实施策略上,可建议加快应急救助及临时救治机制的建立;社区积极搭建老年人同子女交流沟通的平台;社区需提倡发挥邻居与独居老人的联络,给予独居老人提供心灵慰藉,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提供独居老人医疗优先服务,主要是独居老人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联系家属,可先进行抢救,后联系家属缴费及其他的预后工作,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总之,将社区型养老同健康管理相结合,可以满足现阶段我国对养老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庭“煮”夫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恋练有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