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20-12-19刘吉光
刘吉光
(甘肃省天祝县抗旱服务队,甘肃天祝733299)
1 水利工程建设初期概况
天祝县水资源比较丰富,但自然灾害频发,尤以旱灾对农牧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起初因为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不够重视,没有修建永久和半永久性的灌溉设施,仅有土渠、涝坝和塘池,所以农牧业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后来天祝县从自然条件和多灾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了水库,配套了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改造了灌溉系统,提高了抗旱和保灌程度,农牧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1.1 小水库建设
小型水库3 座,总库容为193 万m3,兴利库容为186.5 万m3,实际蓄水量为136 万m3,有效灌溉面积为0.035 万hm2,保灌面积为0.028 万hm2。
1.2 自流引水渠道建设
除金强河灌区外,天祝县其他灌区都是小型分散的灌区,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天祝县水务局对灌区引水渠首和渠系进行了大规模改善,先后建成千亩以上的独立引水渠首15 座,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小水引不进、大水毁渠道口”的被动局面。建成千亩以上的独立引水干支渠道15 条,千亩以下独立引水支渠7 条,渠系建筑物62 座,渠道总长89 km。
渠首、渠系的建设和田间工程的逐步配套,保证了引水,减少了渗漏,提高了渠系利用率,灌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提高到金强河灌区、大通河灌区有效利用系数实测数据。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地表水利用现状
天祝县河流众多,但河流面积均小于县境外的河流。境内有金强、大同等流域,境外主要有黄羊、金塔、杂木、古浪、大靖等河流,除金强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外,其他河流在天祝县境内开发利用的水量并不多。
2.2 地下水利用现状
天祝县地下水年补给量约1.21 m3,主要为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水,河渠水所补给的大部分干旱牧区和山区的缺水区,开发利用难度大,主要富水区在河谷川地区,而且大部分与河水互相转化,多为河水的重复量,该区虽然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但实际上开发利用率不高,主要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各种截引管道和机电井提引水量。
3 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水利管理工作薄弱,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天祝县4 个灌区先后建立了水管处(所),实行分级管理,制订了管理制度,虽然管理工作比之前有了进步,但总体来看,水利管理工作还十分薄弱,现有工程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一是工作人员对水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没有真正将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二是管理人员少,技术水平低。根据金强、安远、朱岔、松山4 个灌区数据统计,应配备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水利专业技术方面进行全年不定期培训。由此看来,水利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开闸放水,上门收费和维修养护方面,至今仍有个别村、组存在大水漫灌、串灌等昼夜漏水、跑水浇灌不负责的现象。
3.2 缺少水库调蓄工程,灌溉保证程度不高
天祝县金强灌区是全县农牧民群众重点发展区,现有库灌面积仅0.035 万hm2,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7%,实际灌溉面积高达90%,由于渠道灌溉方式(自流引水工程)的提灌、实灌、保灌程度较低,一方面在每年夏初和伏旱灌溉用水紧张期,河流天然来水不足,不少村、组农田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而受旱减产;另一方面无法实现调引水量灌溉松山干旱缺水的大草原。
3.3 水库安全程度差
天祝县现有小型水库3 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洪标准低,坝体单薄和坝基渗漏等问题。柏林水库虽已发挥效益,但质量较差,隐患较多,经多次加固处理,至今还是一座“病库”,尚需进一步进行加固处理。鞍子山、科拉水库运行基本正常,工程效益较高,除局部工程尚需进行加固处理外,科拉水库还需进行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此外,尚有直岔水库经多次加固处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4 工程配套不全,影响工程效益发挥
天祝县有效灌溉面积0.49 万hm2,各灌区渠道建筑物不全,普遍缺少配水、量水设备,加之管理不善,受洪水冲刷,淤泥及冻胀破裂严重,因而在每年引水灌溉期间溃堤跑水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浪费了灌溉水量,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